#侵华日军罪行再添文物史料铁证#

  • 香港中通社
  • 2022-12-02 12:36:39
侵华日军罪行再添文物史料铁证1937年的今天不能遗忘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的公眾號消息,11月30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2022年新征文物史料新聞發布會,包括侵華日軍《陣中日志》、“榮第1644部隊”相關照片等在內的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紀念館。截止目前,紀念館2022年新征集文物史料453件(套)。

今年,紀念館繼續委托日本友人大東仁先生在日本代征集到51件(套)珍貴的文物史料。其中包括日軍士兵新井淳的《陣中日志》、侵華日軍第九師團步兵第三十六聯隊第十一中隊《陣中日志》、日軍“榮第1644部隊”照片、“南京陷落兒童教育戲劇卡片”等重要文物史料。

侵華日軍士兵新井淳的《陣中日志》是一份日軍士兵記錄的日記原件,裡面詳細記錄了1937年10月12日至1938年9月23日,新井淳跟隨部隊從日本國內坐船出發,投入侵華戰場,在上海、南京、無錫、嘉興、鎮江等地駐紮的日記記錄,包含了日軍傷兵收治、搶劫、建立慰安所,以及日軍遭到中國守軍頑強抵抗等重要內容。特別是記錄了1938年1月1日,日軍在南京設立慰安所的相關情況。他在這一天的日記中寫道:“從今天起,開設了慰安所。每個人30分鐘,費用是下士官150錢(1.5日元),士兵100錢(1日元)。相當的熱鬧,一直處於滿員狀態”。這是目前發現的在“慰安婦”制度正式確立後日軍在南京開設慰安所時間的最早記錄。

據南京醫科大學教授、日本侵華史研究專家孟國祥介紹,“慰安婦”制度是日軍大規模的性暴力犯罪,是日本政府和國家的制度行為,是對人道的踐踏,對文明的褻瀆,為國際社會所不齒,“慰安婦”問題已成為日本是否有足夠的誠意和努力來回應戰爭的侵略性質和面向未來的試金石。對此日本右翼極力否認,日本政要(政府)敷衍曖昧,我們這次發現的《陣中日志》等資料就是最有力的回擊。戰時日軍通過多種途徑在南京開設為數眾多的慰安所,之前發現文字記載在南京設立慰安所的決議是上村利道的日記,該日記中記載了“1937年12月28日,軍隊的非法違紀事件越來越多,參謀部第二科召集各隊將校會議,參謀長強調軍紀,並審議通過了第二科提出的關於設立南京慰安所提案。”

孟教授表示,我們對南京慰安所的了解,主要依靠受害者的回憶,日方的一些檔案文獻,以及日本研究者的成果,這本《陣中日志》則反映了在南京設立慰安所的確切時間以及運作情況,這對推進日軍在南京實施“慰安婦”制度的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此次大東仁先生還幫紀念館征集到60余張關於日軍“榮第1644部隊”的照片。日軍侵占南京後,1939年4月,在原“中央醫院”(今東部戰區總醫院)舊址成立“榮第1644部隊”,又稱“多摩部隊”,其對外宣稱是日軍“華中防疫給水部”,實質上是從事大規模細菌戰與毒氣戰研究試驗的機構。其中的4張是該部在南京舉辦類似“變裝遊行”活動,照片上清楚地顯示出“榮第1644部隊”字樣的標牌,還有4張反映了該部隊在南京的駐地建築、日軍在駐地建築前的留影、“多摩部隊”創立一周年演藝會等內容。

據孟國祥介紹,南京的“榮第1644”部隊和 “731”部隊同樣臭名昭著,但是由於這些細菌戰實驗都是極其隱秘的,後期日軍又將相關資料銷毀,我們掌握的資料很少,照片就更為少見,這組照片為以往所未見,可以說是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和南京曾發現的日軍“榮第1644”部隊細菌試驗受害者頭顱和研究相互印證,將有利於該專題的研究深化和細化。據介紹,1998年12月,在今東部戰區總醫院附近的工地上曾發現過一批頭骨。經多專業考證鑒定,確認是侵華日軍“榮第1644部隊”細菌試驗受害者的41具頭顱。

日軍第九師團步兵第三十六聯隊是侵占南京和實施南京大屠殺的日軍主要部隊之一。該聯隊於1937年12月9日淩晨進抵南京光華門外,並向南京光華門發起進攻。在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及反覆爭奪之後,於13日淩晨5時占領光華門。此後在南京城內及光華門外進行“掃蕩”,搜捕並屠殺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和疑似軍人的普通平民,所屬官兵強奸婦女、搶劫財物、縱火毀壞城市建築物,在南京犯下了大量罪行。

日军侵华铁证如山 勿忘国耻
#侵华日军罪行再添文物史料铁证##侵华日军罪行再添文物史料铁证##侵华日军罪行再添文物史料铁证##侵华日军罪行再添文物史料铁证##侵华日军罪行再添文物史料铁证##侵华日军罪行再添文物史料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