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齐鲁文明·郡国并行
- 山东博物馆
- 2022-11-12 18:06:42
【两汉齐鲁文明·郡国并行】大河春秋约会博物馆 两汉时期总结了前代已经出现的一切文明因素而加以升华、巩固、发展,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之一的山东地区工商业发达,经济富庶,为后世齐鲁大地政治、经济发展积蓄了磅礴之力。
周代实行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分封制,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即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尉、监。其中全部行政区域在今山东境内者有齐郡、薛郡、琅邪郡,部分在山东境内者有东郡,后又析分出胶东郡、胶西郡、临淄郡(齐郡)、济北郡、巨鹿郡、东海郡、泗水郡等。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灭项羽,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汉朝,史称“西汉”。西汉皇朝建立后,首先恢复被破坏的封建土地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实行严密的编户制度和赋税徭役制度。
西汉政府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更加完整、更加严密的统治结构和政治制度。与秦朝不同的是,西汉政府实行“郡国并行制”,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王,在封国内拥有一定的军、政、财权,处于半独立状态。这种政策在汉初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消极作用亦日益凸显,诸侯王叛乱时有发生。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分封制则反之,这两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多有反复,最终郡县制曲折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东汉末年灵帝时期,州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单位,灵帝以后的州、郡、县三级制行政区划,被魏晋南北朝所继承(图:汉·城阳王印封泥,山东博物馆藏)。
山东博物馆@文旅山东 @中国文博 @微博文博 @人民文博
济南·山东博物馆新馆
周代实行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分封制,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即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尉、监。其中全部行政区域在今山东境内者有齐郡、薛郡、琅邪郡,部分在山东境内者有东郡,后又析分出胶东郡、胶西郡、临淄郡(齐郡)、济北郡、巨鹿郡、东海郡、泗水郡等。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灭项羽,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汉朝,史称“西汉”。西汉皇朝建立后,首先恢复被破坏的封建土地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实行严密的编户制度和赋税徭役制度。
西汉政府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更加完整、更加严密的统治结构和政治制度。与秦朝不同的是,西汉政府实行“郡国并行制”,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王,在封国内拥有一定的军、政、财权,处于半独立状态。这种政策在汉初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消极作用亦日益凸显,诸侯王叛乱时有发生。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分封制则反之,这两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多有反复,最终郡县制曲折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东汉末年灵帝时期,州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单位,灵帝以后的州、郡、县三级制行政区划,被魏晋南北朝所继承(图:汉·城阳王印封泥,山东博物馆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