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号兵营1943年11月25日...

  • WJ三班长
  • 2022-08-06 05:14:28
9号兵营1943年11月25日,常德保卫战,炮兵团副官李凤林发现城北郊有十多个日军军官骑在马上指指点点,好像是开会模样,他感觉这是炮兵突袭的绝好机会。
李凤林于1914年出生于东北锦州,念过三年私塾,后参加奉军,"九一八"事变后,跟随张学良入关,参加热河保卫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李凤林调到炮兵团长锦州人金定洲身边当副官,炮兵团直属74军军部指挥。
1943年5月,李凤林和炮兵团奉命由湖北移防到沅水中游的翦家溪、柳林汉一带,11月中旬,金定洲和李凤林带领炮兵营一营和直属高射机枪连驰往常德,协助57师守卫常德城。炮兵一营有苏式山炮8门,合起来约1100发炮弹。
李凤林了解到,常德古称武陵,是抗战中国军粮的主要供应地,他和团长将炮兵指挥所设在大西门附近天庙。
李凤林感觉炮兵是步兵的灵魂,开炮射击,不仅慑服杀伤敌人,同时还可以壮我军胆量。他和战友们发誓:为了不做亡国权,守土卫国,人人有责,即使战死,也心甘情愿。
1943年11月24日,日军完成了对常德围攻态势,开始攻城。李凤林配会团长指挥炮兵立即封锁沅水江面,炸掉敌船两艘,将二十多个鬼子炸死在江里,阻止了敌人继续强渡。11月25日,李凤林和炮兵前哨在观察站发现,城北郊长生桥与沙港之间有敌马十余匹,鬼子军官10多个聚在一处指指点点,好像是开会模样,李凤林感觉这是炮兵突袭的绝好机会。
李凤林马上报请金团长,团长下令集中炮兵火力向那里轰击。浓烟散后,发现该地人仰马翻,狼藉不堪,所有鬼子军官和战马全部躺倒。前方侦察始知,死者中有日军109联队长布上照一大佐和参谋田原弘夫中尉等。
11月26日上午,日军在落路口至三岔路口一线排开40多门大炮和迫击炮,一个劲地向常德大西门城墙猛轰,想将城墙炸垮。李凤林和金团长指挥炮兵测准了敌人的炮兵阵地后,向其一阵猛轰,敌人猝不及防,大炮哑然无声了,被国军大炮打乱。
11月26日下午,日军约400人,从落路口沿河堤向电灯公司阵地冲来。守卫电灯公司的一个排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后,最后只剩6人,日军又增加兵力做波状式冲来。步兵团宋营长请求急助,李凤林和金团长亲自指挥开炮,但测量员报告说,距离太近,炮发出去无法打中。金团长命令将尺度放在零距离。
李凤林心里在思索,零距离发炮危险很大,一是可能发生炸膛,二是可能炮弹落到自己人阵地上。团长经不住步兵请求,还是发出命令开炮。炮弹发射不久,宋营长打来电话,说炮打得准,第一波的敌人被打散了,还要求延伸射击。李凤林和金团长命令将炮弹发了一批又一批,直到全部炮弹发完。一会儿,宋营长跑来道谢祝贺,述说敌人被炸死近百个,其余的全被打跑。李凤林和金团长却像是一句话也没听见,原来这是最后一批炮弹,他们的大炮不能开口叫了。
11月29日早晨,大队日军分别从北门和东门突入,巷战正式开始。这时,金定洲团长命令李凤林组织将八门大炮集中在一个坪里,将炮炸掉。有些老兵想到这些炮是他们从关外亲自拖到这里的,十余年来,辛勤拂拭,不离左右,今天要炸毁,好不伤心!金团长说:“兄弟们,你们很伤心,我也很伤心,但是这些炮一旦落入敌手,拿我们的炮打我们、我们就会更伤心!”当李凤林将炸药安装好,请示团长时,心如刀割,泪如泉涌。团长向他做了一个手势,表示点火,然后背朝大炮,鸣鸣咽咽地哭了起来,几个老兵与大炮同为于尽。
李凤林要求带队上第一线打日本鬼子,团长请示余程万师长。余师长鉴于炮兵改步兵,缺乏实战经验,不得成建制参加,决定把他们分别派到各个连队去。当李凤林向金团长告别时,团长双手抓住他的手说:“你不要走,仍留在我的身边。”
1943年12月2日深夜,余师长决定突围寻找援军,并令已经负伤的金定洲团长和副官李凤林渡江突围后,直接返回官庄留守处。
  经过一番艰险,李凤林和团长突围,他后来了解到,守卫常德的炮兵近千人,只有九人活了下来,其余都牺牲在阵地上了。
1944年8月3日,国民政府授予第74军司令部、57师和军直属炮兵团各一面“飞虎旗”,李凤林所在炮兵团因此成为抗战中获得“飞虎旗”的唯一一个团级单位。
李凤林曾经最大的愿望就是战争结束后回东北老家,但常德之战后,他改变想法。抗战胜利后,李凤林重返常德祭奠战友,后与一位常德姑娘结婚,就此脱离部队,再未离开常德。晚年时,李凤林说:“这里有我的弟兄们,有我的炮,我不能走,我走了,谁来陪他们呢?”2005年,李凤林获颁抗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2013年,李凤林去世,享年99岁。
9号兵营1943年11月25日...9号兵营1943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