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证据是如何被保存的#:16张照片背后,两个小人物的爱国壮举
- 无锡都市生活广播
- 2022-07-26 20:01:35
【南京大屠杀证据是如何被保存的:16张照片背后,两个小人物的爱国壮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影像 我国在《南京大屠杀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过程中,有一组鲜为人知的照片,照片于1946年转交给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这份重要的文献资料,当时被南京称为“京字第一号罪证”。
这组照片是1938年1月,当时年仅15岁的照相馆学徒工罗瑾,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下来的、日本侵略者拍摄的残忍杀害中国百姓的照片。罗瑾看到日本人在杀中国人,心里特别愤恨,在照片冲洗过程中,他偷偷的留下来一套。罗瑾挑选了16张照片,然后照片贴在本子上,并制作了封面。在封面上写了个耻字,画了个心在滴血。
为了能把这份珍贵的照片保留下来,罗瑾将它藏在自己家的房梁上。几经辗转,又把它们藏在一个寺庙的墙洞中,可谁知照片不翼而飞!罗瑾担心引来杀身之祸,到处躲藏。后来照片被一个叫吴璇的青年意外发现,虽然吴璇不知道照片的来历,但是他知道这些照片的重要价值,又将它藏了起来。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南京成立了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的主犯日军第6师团长谷寿夫进行了审判。然而,谷寿夫在回答审讯时,当问起他的经历与几条侵略路线时,他侃侃而谈说得很清楚,但当问及他有关南京惨案时,他却总是答非所问,装聋作哑,一度推卸,宣称自己对惨案始末一无所知。南京政府贴出告示:号召民众提供人证、物证!
看着这一消息的吴璇连忙跑回家中,翻出了那本保存完善的相册,交给了军事法庭。后来,这本相册作为“京字一号证据”和南京民众上交的其他证据一并出现在了审判庭上,谷寿夫当场色变,抖如筛糠,最终低头认罪。
如今,罗瑾、吴璇两位老人已在90年代去世,虽然他俩仅是历史大潮中两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他们的名字与壮举,值得被史书铭记。(央视网)
这组照片是1938年1月,当时年仅15岁的照相馆学徒工罗瑾,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下来的、日本侵略者拍摄的残忍杀害中国百姓的照片。罗瑾看到日本人在杀中国人,心里特别愤恨,在照片冲洗过程中,他偷偷的留下来一套。罗瑾挑选了16张照片,然后照片贴在本子上,并制作了封面。在封面上写了个耻字,画了个心在滴血。
为了能把这份珍贵的照片保留下来,罗瑾将它藏在自己家的房梁上。几经辗转,又把它们藏在一个寺庙的墙洞中,可谁知照片不翼而飞!罗瑾担心引来杀身之祸,到处躲藏。后来照片被一个叫吴璇的青年意外发现,虽然吴璇不知道照片的来历,但是他知道这些照片的重要价值,又将它藏了起来。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南京成立了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的主犯日军第6师团长谷寿夫进行了审判。然而,谷寿夫在回答审讯时,当问起他的经历与几条侵略路线时,他侃侃而谈说得很清楚,但当问及他有关南京惨案时,他却总是答非所问,装聋作哑,一度推卸,宣称自己对惨案始末一无所知。南京政府贴出告示:号召民众提供人证、物证!
看着这一消息的吴璇连忙跑回家中,翻出了那本保存完善的相册,交给了军事法庭。后来,这本相册作为“京字一号证据”和南京民众上交的其他证据一并出现在了审判庭上,谷寿夫当场色变,抖如筛糠,最终低头认罪。
如今,罗瑾、吴璇两位老人已在90年代去世,虽然他俩仅是历史大潮中两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他们的名字与壮举,值得被史书铭记。(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