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争议下的医生规培制度

  • 三联生活周刊
  • 2025-05-20 01:26:44
如何看待争议下的医生规培制度 所谓“规培”,是指临床专业医学生毕业后,到国家遴选的培训基地(一般为三甲医院)经历3年的规范化培训,培训需要在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学习,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诊疗能力,通过结业考核后才能成为具有独立行医能力的临床医师。

截至2024年3月,全国共遴选出1100多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和11000多个专业基地,年均招生12万人,已累计招收培训107万人。可以说,规培的质量决定着中国医疗体系的未来。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副院长张燕回忆,2000年时湘雅二院试点规培,刚本科毕业的她便成为一名住院医师,“工作的前3年到5年,我们几乎是吃喝拉撒都在病房里面,一有事情马上到场”。她曾在凌晨2点接到带教老师的电话,要求立刻赶到急诊室,只为了去看一个少见的有机磷中毒患者。6年后,张燕在一个抑郁症患者身上发现了类似的症状,当时患者已经没有自主呼吸,她依靠过去所学快速判断出对方可能是有机磷中毒,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规培的经历,让她在之后的从医生涯中受益良多。

但这只是对规培制度理解的一面。这个备受行业精英赞赏的培训制度,自2014年起全国推行后,一直被部分规培生质疑“待遇低”“工作量大”“学不到东西”。作为规培的管理部门,中国医师协会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承担着规培制度的标准制定、业务技术指导、日常管理等工作。

中国的规培制度从何而来?对提升我国医疗服务水平承担着什么样的作用?它在实施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2024年,本刊曾就以上问题专访了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于竞进。(记者|夏杰艺)
如何看待争议下的医生规培制度如何看待争议下的医生规培制度如何看待争议下的医生规培制度如何看待争议下的医生规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