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武郭石磊 #中医# 看到罗老师在聊...
- 医武郭石磊
- 2025-02-21 13:26:26
中医 看到罗老师在聊按摩一词低俗话进程和正骨行业的没落,不免有些心酸。
作为这个行业里的小学生,我也感慨几句:
其实,推拿按摩这一行业在我最初学艺的时候,还是觉得是非常高深,甚至遥不可及的。我的师父从文革初期开始学习推拿按摩,终有所成,80年代初期还在郑州大学办过两期的推拿按摩学习班。
师父常跟我们讲:推拿按摩其实是什么病都可以治的,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有非常好的疗效。
我们那时还是小孩子,不懂规矩,有时候会问老师:胃病、肾虚推拿按摩也可以治疗?
老师说是的。
师父还挺感慨的说起一个往事——当年他们在学推拿按摩的时候见到老师治愈一些糖尿病等疑难杂病,觉得很不可思议。就问老师:按摩怎么也能治糖尿病呢?
老师对他说:推拿按摩的精妙就在于治疗内科疾病上。现在倒好了—-来的患者都是颈肩腰腿疼的。这么好的技术,但是服务不了更需要的人群!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做了一些思考。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因素是因为这个行业看起来像是服务业,而非医疗。表面看来,就是给人揉揉按按点点。看着没有扎针技术含量高,也没有搭脉开方子,那么深奥。
所以,一度让人看不起。
第二个是因为慢性病治起来时间久、疗程长,而颈、肩、腰腿疼见效快。所以,也就慢慢的变成了颈肩腰腿疼的专属。
这一点,按摩比正骨包含的东西要广,甚至一度正骨科也包被包含在推拿按摩里面。现在中医药大学里面的针推学,就包括针灸、推拿和正骨、理筋。
传统所认为的正骨,多数针对的是骨伤科疾病和筋伤病。我师父把所有以动骨头为主来治疗疾病的统称为正骨,比如骨折、脱位、半脱位等等,有时也会把个别在教材上属于治疗筋伤病的,称为正骨。比如有的腰疼,他说是骨错缝。
而理筋的筋主要是指人体的肌肉、肌腱、筋膜,韧带、腱鞘、滑囊、血管等组织。这些组织造成的损伤,称为伤筋,即软组织损伤。以调理筋肉为主要手法来治疗疾病统称为理筋,这个好理解。现在大家常说的肌肉劳损、肌肉钙化、粘连、筋结等等,像部份的肩周炎、膝关节疼痛等等。
伤筋的临床症状及病理表现可分为筋粗、筋硬、筋僵、筋挛、筋错、筋转、筋断等等。
相对于治疗骨折、脱位、半脱位而言,筋伤更为难治,尤其是慢性筋伤病。所以有“宁治十个骨折,不治一个脱位;宁治十个脱位,不治一个伤筋。”
但是,有一部分疾病的界线是不明显的,比如寰枢椎半脱位,甚至是某些腰椎疾病,师父一摸说是骨错缝为主,咔咔两下解决问题。而同样表现为腰疼,一摸在筋和肌肉,比如现代医学讲的腰三横突综合征和筋结,师父说这要理筋,所以不扳,就推拿、理筋。
因此,早年我跟很多朋友聊过此事,记得跟路遥兄聊颈胸腰的定点旋转复位法时,路遥兄讲:老辈人有些称为复位的,其实在现代医学上讲是不准确的。因为影像学上看,这些地方没有错位。复位后影像学上在短时间上看不出什么物理层面的变化。
后来我也问了两位师父,师父说还要看手下的感觉和患者症状的变化,很多骨错缝在影像学上没有明显的表现。
有意思!
中医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治法:有些很明显是错位,需要正骨的。高明的针灸医生却可以通过针灸强刺激,让患处肌肉突然痉挛,把错位骨头拉回去。当然,这一定是错位初期,老伤很难做到。这一点我的好友飞龙和声声兄都有成功案例,以前我有介绍过。
我称为针灸正骨法。
还有更神奇的,通过吃中药,治疗全身多处严重骨折的。
所以,这些划分就留给后人来吧!
话讲回来,传统的正骨其实还是偏于筋和骨。
当然,骨正筋柔,气血以流。所以,有比较多的内科疾病确实跟筋骨有关系,调了筋骨内科疾病解决了,这也是常见现象。但是,也仅仅是间接的调理或者辅助内科疾病的治疗。
其主要还是以治外为本。
当然,当正骨则正骨,当理筋则理筋!
师父说:执着于此,必陷于彼!
故而,家师曾感慨的对我说:你师爷手一搭就知道患者的骨头是什么状态,是骨折还是骨裂?断成了几块?什么形状?心知肚明。可谓一绝。而且你师爷治病手法也好,有时你没看清怎么回事,人家就治完了。但调理脏腑,可不是咔咔几下的问题,那要费老大功夫了。
不过,随着现代医学的普及,影像学的发展,治疗骨折尤其是开放性骨折的技术大部份失传。虽然中医治骨折有非常多的优点(比如痛苦少、费用低、后遗症小等,以后有机会再写文章科普)
原因很简单,有多少骨头断了会首选去小门诊看呢?即使手法复了位,很多人还是要去医院拍片子以确定骨头复位的状态,这种折腾相对比较费事。
另外,但凡严重骨折,都不是轻伤,患者有没有伴随着大出血,还有没有隐形伤,会不会感染,会不会有生命危险?加上现在复杂的医患关系,有多少的民间医生敢担这个风?
而所有技术都是在大量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一点很多中医都不具备。
这和中医急救一样,以前的中医难道不会看急诊?一定会,现在还有几个人会呢?
再就如刀枪伤的中医处理,我师爷教我,我没用过一次。有药方,但我不敢用。患者留个伤疤,或化脓了,我底裤当了也赔不起。
这也是好东西,是以前战场上留下来的。
但是,真的就没有了吗?
也不是。
偏远的地方还用,用贵州一位朋友的话讲:我在山里摔断了腿,谁能背我翻山越岭去城里看病?我们寨子就有接骨医生。医生也是农民,平时都种地,大字不识几个,凭的是经验!
广州骨科医院也有一位徒手接骨很厉害的医生,我总听刘博和钟博提起,是他们的师兄弟。我一直说去拜访,机缘还不到。据说他们急诊科的清理工都会治尺骨、桡骨的简单骨折,究其原因就是见的多,胆大敢用。
老前辈曰:无他,唯技熟尔。
当然,高超的接骨技艺,那不容易,甚至不是技术的问题。
言归正传:现在,我也常常交待病人不要轻易找人按摩、正骨,因为我们见过太多被按坏、被正坏的人了。
高手有吗?
有。但你遇见高手的概率太低太低了。
这是所有行业的通病,高手都是稀有品种。
咱们拿太极拳举例子,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练太极拳的老师都没有功夫,但每个人又都说的头头是道。,记得,咱说的是老师,不是初学者。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作为这个行业的一员,心中还是挺悲凉的。
今天下班早,找李春旺大哥去,听大哥讲故事
作为这个行业里的小学生,我也感慨几句:
其实,推拿按摩这一行业在我最初学艺的时候,还是觉得是非常高深,甚至遥不可及的。我的师父从文革初期开始学习推拿按摩,终有所成,80年代初期还在郑州大学办过两期的推拿按摩学习班。
师父常跟我们讲:推拿按摩其实是什么病都可以治的,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有非常好的疗效。
我们那时还是小孩子,不懂规矩,有时候会问老师:胃病、肾虚推拿按摩也可以治疗?
老师说是的。
师父还挺感慨的说起一个往事——当年他们在学推拿按摩的时候见到老师治愈一些糖尿病等疑难杂病,觉得很不可思议。就问老师:按摩怎么也能治糖尿病呢?
老师对他说:推拿按摩的精妙就在于治疗内科疾病上。现在倒好了—-来的患者都是颈肩腰腿疼的。这么好的技术,但是服务不了更需要的人群!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做了一些思考。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因素是因为这个行业看起来像是服务业,而非医疗。表面看来,就是给人揉揉按按点点。看着没有扎针技术含量高,也没有搭脉开方子,那么深奥。
所以,一度让人看不起。
第二个是因为慢性病治起来时间久、疗程长,而颈、肩、腰腿疼见效快。所以,也就慢慢的变成了颈肩腰腿疼的专属。
这一点,按摩比正骨包含的东西要广,甚至一度正骨科也包被包含在推拿按摩里面。现在中医药大学里面的针推学,就包括针灸、推拿和正骨、理筋。
传统所认为的正骨,多数针对的是骨伤科疾病和筋伤病。我师父把所有以动骨头为主来治疗疾病的统称为正骨,比如骨折、脱位、半脱位等等,有时也会把个别在教材上属于治疗筋伤病的,称为正骨。比如有的腰疼,他说是骨错缝。
而理筋的筋主要是指人体的肌肉、肌腱、筋膜,韧带、腱鞘、滑囊、血管等组织。这些组织造成的损伤,称为伤筋,即软组织损伤。以调理筋肉为主要手法来治疗疾病统称为理筋,这个好理解。现在大家常说的肌肉劳损、肌肉钙化、粘连、筋结等等,像部份的肩周炎、膝关节疼痛等等。
伤筋的临床症状及病理表现可分为筋粗、筋硬、筋僵、筋挛、筋错、筋转、筋断等等。
相对于治疗骨折、脱位、半脱位而言,筋伤更为难治,尤其是慢性筋伤病。所以有“宁治十个骨折,不治一个脱位;宁治十个脱位,不治一个伤筋。”
但是,有一部分疾病的界线是不明显的,比如寰枢椎半脱位,甚至是某些腰椎疾病,师父一摸说是骨错缝为主,咔咔两下解决问题。而同样表现为腰疼,一摸在筋和肌肉,比如现代医学讲的腰三横突综合征和筋结,师父说这要理筋,所以不扳,就推拿、理筋。
因此,早年我跟很多朋友聊过此事,记得跟路遥兄聊颈胸腰的定点旋转复位法时,路遥兄讲:老辈人有些称为复位的,其实在现代医学上讲是不准确的。因为影像学上看,这些地方没有错位。复位后影像学上在短时间上看不出什么物理层面的变化。
后来我也问了两位师父,师父说还要看手下的感觉和患者症状的变化,很多骨错缝在影像学上没有明显的表现。
有意思!
中医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治法:有些很明显是错位,需要正骨的。高明的针灸医生却可以通过针灸强刺激,让患处肌肉突然痉挛,把错位骨头拉回去。当然,这一定是错位初期,老伤很难做到。这一点我的好友飞龙和声声兄都有成功案例,以前我有介绍过。
我称为针灸正骨法。
还有更神奇的,通过吃中药,治疗全身多处严重骨折的。
所以,这些划分就留给后人来吧!
话讲回来,传统的正骨其实还是偏于筋和骨。
当然,骨正筋柔,气血以流。所以,有比较多的内科疾病确实跟筋骨有关系,调了筋骨内科疾病解决了,这也是常见现象。但是,也仅仅是间接的调理或者辅助内科疾病的治疗。
其主要还是以治外为本。
当然,当正骨则正骨,当理筋则理筋!
师父说:执着于此,必陷于彼!
故而,家师曾感慨的对我说:你师爷手一搭就知道患者的骨头是什么状态,是骨折还是骨裂?断成了几块?什么形状?心知肚明。可谓一绝。而且你师爷治病手法也好,有时你没看清怎么回事,人家就治完了。但调理脏腑,可不是咔咔几下的问题,那要费老大功夫了。
不过,随着现代医学的普及,影像学的发展,治疗骨折尤其是开放性骨折的技术大部份失传。虽然中医治骨折有非常多的优点(比如痛苦少、费用低、后遗症小等,以后有机会再写文章科普)
原因很简单,有多少骨头断了会首选去小门诊看呢?即使手法复了位,很多人还是要去医院拍片子以确定骨头复位的状态,这种折腾相对比较费事。
另外,但凡严重骨折,都不是轻伤,患者有没有伴随着大出血,还有没有隐形伤,会不会感染,会不会有生命危险?加上现在复杂的医患关系,有多少的民间医生敢担这个风?
而所有技术都是在大量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一点很多中医都不具备。
这和中医急救一样,以前的中医难道不会看急诊?一定会,现在还有几个人会呢?
再就如刀枪伤的中医处理,我师爷教我,我没用过一次。有药方,但我不敢用。患者留个伤疤,或化脓了,我底裤当了也赔不起。
这也是好东西,是以前战场上留下来的。
但是,真的就没有了吗?
也不是。
偏远的地方还用,用贵州一位朋友的话讲:我在山里摔断了腿,谁能背我翻山越岭去城里看病?我们寨子就有接骨医生。医生也是农民,平时都种地,大字不识几个,凭的是经验!
广州骨科医院也有一位徒手接骨很厉害的医生,我总听刘博和钟博提起,是他们的师兄弟。我一直说去拜访,机缘还不到。据说他们急诊科的清理工都会治尺骨、桡骨的简单骨折,究其原因就是见的多,胆大敢用。
老前辈曰:无他,唯技熟尔。
当然,高超的接骨技艺,那不容易,甚至不是技术的问题。
言归正传:现在,我也常常交待病人不要轻易找人按摩、正骨,因为我们见过太多被按坏、被正坏的人了。
高手有吗?
有。但你遇见高手的概率太低太低了。
这是所有行业的通病,高手都是稀有品种。
咱们拿太极拳举例子,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练太极拳的老师都没有功夫,但每个人又都说的头头是道。,记得,咱说的是老师,不是初学者。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作为这个行业的一员,心中还是挺悲凉的。
今天下班早,找李春旺大哥去,听大哥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