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里的“重逢”》“嘿

  • 最后一支多巴胺
  • 2025-02-17 06:15:34
《急诊室里的“重逢”》

“嘿!”深夜十一点钟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在我背后响起。

这声音似曾相识,分明特别熟悉,却又在熟悉中带着一丝陌生。我放下手中的病历资料,转过身去,只见他微笑着站在我身后。还是那张洋溢着笑容的脸庞,还是那有些散乱的发型,只是和十五年前相比,岁月的痕迹已经遮掩住了青春的气息。

没想到,在离开大学校园生活十五年后,会在深夜的急诊室里和当年的兄弟再次相遇。那年毕业后,在宿舍里留下最后一张照片后,我们背起行囊奔赴东西。他回到了家乡,我和另一个兄弟来到了南京。春秋交替,光阴流逝,一晃竟然已是十五载之后了。

如果不是深夜转诊而来的危重患者需他全程护送,如果不是昨夜我巧合轮值急诊抢救室,可能这一次短暂的重逢也不会有吧。交接完患者的病情后,简单沟通几句,我让搭班护士为我们拍了一张照片。然后我便接手了这位患者,而他便乘着救护车接着工作去了。待凌晨的寂静笼罩急诊抢救室后,我坐在办公电脑前看着这张照片,思绪又回到了从前。

学生时代的生活虽然也有着学业的压力,但和现在相比却要显得格外轻松和单纯简单。也只有没有利益交换的友谊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纵使因为各种原因多年不曾见面,也不会因为时间的原因而冲淡内心的情谊。

或许当初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终有一天要离别,就像我们也不曾料到会在某一天深夜急诊相遇一样。人生就是这么奇怪,又是这么巧合。又如孩童时代的我们总是渴望能够得到糖果,而待到自己长大后却再对糖果失去了兴趣,直到某一天自己独坐回忆起幼时点滴,才能将那份甘甜再次涌上心头。

而对于已经步入中年的我们来说,也已经对人生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在有同学因为疾病已经离开人世间之后,才意识到当初的纯真竟已是再也回不去的乐园。而对于这份深夜相逢的惊喜,也只能用短暂的时间来品尝,因为还有工作要继续,还有生活要忙碌。

同学离开后,急诊室来了一位反复腹痛三天,加重伴呕吐的中年男性患者。我询问了病史,对其进行了体格检查,诊疗结束后,患者突然来了一句:“医生,我觉得你是我遇见过医生中最负责的一个。”这句话让我突然有些受宠若惊,因为这只是我寻常工作罢了。患者病情并不复杂,也不危重,我甚至并没有格外用心,更加没有小心翼翼,因为这些寻常的症状背后可能都是一些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

可患者为什么会突然来了这么一句话呢?起初我有些不解,后来我想或许正是因为我询问了一些问题,然后又进行了体格检查吧。

患者却说,“18年的时候我肺炎,发热,也是你给看的。”

在这个患者之后,急诊室里又来了一位由子女陪同前来就诊的老年男性患者,患者因突发呕吐、腹痛、乏力3小时来到急诊。因为患者既往曾患有肺癌病史,且来时面色苍白,所以我在内心要更加警惕重视一些。

但让我没想到的是,就在我进行心脏听诊的时候,家属说了一句话让我内心更加警惕起来,只见家属笑着说:“医生,你还记得吗?以前也是你看诊的,我们还吵过架。”我一边为患者进行心脏听诊,一边假装没有听见,然后又用余光看了一眼这位说话的家属。我努力在脑海中搜索对眼前这位患者和家属的印象,试图回忆起曾经何时为其诊治过,又因何事出现过争吵,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可惜,大脑一时宕机,搜索无果。我只得假装没有听见这句话,继续处理患者的病情。

没想到临行前,家属又重复了这句话。这时我已避无可避,只得笑着说:“其实我们之间是没有任何矛盾的,我是为了病人好,你也是为了病人好,既然这样,就没有什么是不能理解的,是不能沟通的。”家属说:“是,是,是,有时候人一着急就不理智了,来医院听医生的话就好了。”实际上,直到此刻,我依旧没有能够回忆起有过当初争吵的印象。

当急诊室里的电子时钟划过清晨六点钟的时候,急诊室里又来了一位我没有印象的“熟人”了。这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男性患者,他询问了我的姓名后说:“我终于等到你上班了!”这句话让我吓了一跳,以为自己又惹上了什么麻烦事情呢。

虽然并不是什么麻烦事,可没想到患者下面的话却让我更加警惕了,因为他说:“我前面找你看过两次,现在还想找你看看。”虽然这是患者对医生的一种认可,但对医生来说,尤其是急诊医生来说却是一种考验和压力。

因为在急诊就诊的患者,往往意味着病情危急和复杂,或者患者的症状一时间得不到有效缓解。而医生个人的经验和能力其实是有限的,有时候因为各种原因甚至会出现疏忽,如果有几个医生接连处理过患者的话,必定能提供不同的思路,也能够相互查漏补缺。所以,和患者喜欢找同一个医生看病相比不同,医生更喜欢让患者找几个不同的医生看看。最起码我便是如此,不是我不自信,而是因为我深知自己能力不足。

我翻看了这个病人最近几个月的病史资料,尤其是最近半个月的就诊记录,甚至包括外院检查的资料,发现患者反反复复因为腹痛伴恶心就诊。虽然每次诊治后症状都能够得到缓解,但用不了多久便会再次出现。而那些常见能够导致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的病因几乎已经全部被检查过,甚至重复检查过,却并没有什么异常问题。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之上,其实只有两点还没有完善,一是电子胃肠镜,二是血酮。没做电子胃肠镜的原因是患者不敢去检查,未行血酮检查的原因是患者有过两次空腹血糖检查都在7-8mmol/l之间,虽有些异常,却似乎只是偏高一点。

然后,当你仔细询问后就会发现异常之处,那便是这位患者虽然看似空腹血糖虽然偏高一点,但他2型糖尿病诊断明确,而且规律服用使用SGLT2药物。虽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基本上都会有着明显升高的血糖,甚至血糖爆表,但有些患者并不会很高。就比如眼前这位患者,空腹血糖仅8.3mmol/l,但血酮却已5.1mmol/l。虽然导致患者半月来反复腹痛的原因可能有其它,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子胃肠镜来明确诊断,但眼前和糖尿病酮症却是不可忽略的事实。

再回头来仔细询问,原来患者虽然有不适症状,虽然有糖尿病,但他却每日饮酒,甚至每次去医院就诊前也都有饮酒史。最后,我告诉患者:“如果你下次还喝酒,特别是喝酒后不舒服,就不要来医院了,也不要找我,找我也不会给你看病。”当然这只是阻止患者饮酒的心理手段罢了,不可能不给患者看病,但患者却满口答应下来了。虽然是为了患者考虑,但如果不是这样专门等着我上班时来看病的患者,这样的狠话我是万万不敢说的,也是不能说的。

七点半的时候,我还在心里埋怨,接班的同事为什么还不来接班,彻夜未眠的工作已经让我有些心神俱疲了。就在我为了下班而痛苦挣扎时,意外的惊喜来了。只见一位患有白血病,常常来急诊输血的老太太又来到了急诊。老太太这一次来到急诊并不是因为危重的病情,而只是为了开一张检查血常规的单子。

她突然对我说:“医生,你看你熬夜把腰也熬弯了,脸色也发黄,真是辛苦。”我开玩笑对她说:“你观察的比我还要仔细呀。”“那是因为我们见面多了,我只看见你,你整天看的人太多了。”老太太的话让我疲惫的心理一扫而空,因为我知道最起码在忙忙碌碌的急诊工作中,竟还有病人在观察、关注和关心着我。

这忙忙碌碌的夜班中,竟然遇见了这么多熟人。有同学,有患者,也有家属。我们都曾在某个地方有过交集,也都曾经成为彼此生命中看似不重要却不可或缺的过客。有时候我们萍水相逢,有时候我们却深刻交流。无论是和睦的情谊,还是激烈的争吵,都会被铭记在内心。不管是言语上的沟通,还是沉默无言的观察,都其实已经成为了我们生命里的一部分。

有人可能会忽视这普通夜班里的寻常瞬间,但我却要将其记录下来,因为我深知要敬畏生命,珍惜当下。借用电影《哪吒2:魔童闹海》里的一句话来诠释便是:“生命就像这海水,有时平静,有时汹涌,但永远深邃不可测。”

国民医生说急诊室故事
《急诊室里的“重逢”》“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