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太极拳还好的功法“风摆梅花”...

  • 王老师周易
  • 2025-01-20 14:36:23
比太极拳还好的功法“风摆梅花”

本文转自太极与养生

南怀瑾先生给中老年人贡献了一套功法,名字极富诗意,叫“风摆梅花”。
先生本人介绍的功法如下:
风摆梅花,属于内功的「摇」。什么是摇?即人站直,两足并紧,全身没有任何一处着力,四肢百骸都放松随之轻摇,身如老树迎风,就是台风之来也不着意,随之而摇,身体逆动,这叫作「风摆梅花」,名字极富诗意。摇之久,可将身内气机摇通,老年人练它,功效不减于太极拳,更可能比太极拳还要太极。
注意:不要人为摆动,身体松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动,摆动的幅度也由身体自然平衡。

01
梅花,以疏体道
道家比较喜欢种梅花,养仙鹤。种梅花,是以疏体道;养仙鹤,是以野体道。
古人说梅花的话很雅:一花一太极,极立形气先。
老一辈太极拳武师打完一趟拳,地面会有很多圆心和弧线。老辈称之为落地梅花。
梅花有五瓣,五片花瓣分别代表五种含义它们是:“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

02
练功时自然呼吸
我们曾经讲过,太极拳的原则是“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太极拳的最高准则)
呼吸也遵循这一原则。南怀瑾先生概括为:气机天然。
人身气机有自己的轨道或者称路线,不必另辟道路。
通经脉的人,不必用意念驾驭,气机自然流行于经络。
呼吸时略收肛,让气机自然行遍全身即可。
先辈在气机的运行中,逐步发现了太极拳的原理。太极拳被称为内家拳,是一种练气的功夫,久之可练至胎息的境界。

03
风摆梅花,民间又称风摆柳把
把,“把头”,是先辈流传下来好用、管用的拳式;是历代拳家秘不外传的秘技。取简单实用的动作、技巧,天长日久反复演练,松开腰脊(开总阀门),全身放松,激发出人体最大的潜能,变成自己的“绝活”,练出高深的内劲,练成一触即发,一即中的先天条件反射。
风摆柳功法的核心:松柔,即为内在。
有一个要领:虚领顶劲,这也是太极拳要领之一。
据说,风摆柳是少林功法,对全身的筋骨,有强化的作用,同时,它会帮助我们身体的血气循环,肠道的顺畅。
做这个功法的时候,保持全身放松,然后一只脚微微分开,向左右两边很轻松的慢摇,用腰胯。
当向左转的时候,重心慢慢移至左脚,同时可呼气提肛、身体微沉,快转到尽头的时候微微长身吸气。然后慢慢向右转,重心慢慢移至右脚,同时可呼气提肛、身体微沉,快转到尽头的时候微微长身吸气,如此反复。

04
风摆梅花功法的功效
风摆梅花动作很简单,但是很有效,当你心情很烦闷,很紧张的时候,你可以随时练习风摆梅花(或风摆柳),这是一个很好的减压方法,也对身体的健康很好。
05
功夫练习由浅入深
有位老者,成年累月的练,就是这一招。他说:“要想出功夫,宁可一招练千遍,绝不千招练一遍。你别小看风摆柳这一招式,真要练出功夫来,可是威力无比呢。”
南怀瑾先生指出:先不必好高骛远,侈谈高深理论,应该实事求是,从基本上做起。
修养到在世无病无痛,死时干净俐落,一不累己,二不累人,这已是养生最高境界。

06
功法的机理
练好气功的人,在呼吸时,全身毛孔能配合适应。
普通人不愿意持之以恒去学,等到年老体衰,百病丛生,医生也爱莫能助了。
世上最好之药物,就是自己做气功,而且鼻子为自己所有,空气也不必花钱去买。
气功练久了,就可知道使人健康长寿的,并不是对外界呼吸空气的功效,而是借助呼吸激发自身生命本能的动力。
习练风摆柳(或者风摆梅花)久而久之就自己会感受到气机的发动,而且循一定的轨道运行。
南怀瑾给了一个很好的譬喻,以车轮的转动来比方气机的运行。
如果把一个车轮离地架空起来,放松刹车,这时只需轻轻一拨,即能灵活运转,轻快无滞;倘使内用刹车掣住,或外有砖物挡住,欲其转动则非常之难。
身体内的气机类似此车轮,时时都在运行,很多人不能精思反察于内,悟到这个原理。
比如一个人于疲惫时,一经休息,气机即循轨道而运行,疲劳尽去,精力恢复。
风摆梅花并不是得之于外来的增添,而是原有本身内在的力量,获得引力而生发,循其轨道,行健自强不息的缘故。所以气机运转,务使通畅无滞为第一要点。
如果用意念刻意引导气,或者俗事纷扰,都会阻碍滞涩气机运行。

07
养生防老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无论男女,每个人的死亡,都是自脚部开始。
老话说,人老先从腿上老。
道家深明此理,故训练“息息归踵”,所谓“真人之息以踵”,有人解释“踵”为足心的“涌泉穴”。
婴儿躺在床上自玩,经常是活动他的双脚,而双手反而很少活动。
后来渐渐长大,仍然爱跑、爱跳,双脚好动。
中年后,爱坐喜静,开始讨厌孩子好动,殊不知自己半身活力已消减,下身等于半死状态了。
老年人,坐时喜欢将两腿跷起高放在桌上,才觉舒服,这表明下部生命力已大衰,两脚易冷,老态呈现。
可见生命力之衰亡,是由下而渐往上,逐步衰竭。
反者,道之动。
若老年人能脚底发烫,脚下有力,则是长寿的征兆。
注意胎儿的呼吸用脐,丹田在动,婴儿呼吸虽用口鼻,而丹田仍还自然在动。
我们做气机功夫或练太极拳功夫,要“气沉丹田”,使气机畅运无滞为要,这是健康之道。
知道了养生的诀窍,就懂得了根本。
平时经常活动腿脚,搓揉涌泉穴,练练风摆梅花,即可益寿延年。或者练什么功法,随自己心意。

下面附南怀瑾书里原话讲的:

南怀瑾先生:贡献大家一项内功,功效不减太极拳

目前有很多老年人以练拳作为促进健康的休闲活动,现在贡献大家太极拳之一项基本动作,亦就是内功的“摇”。什么是摇?即人站直,两足并紧,全身没有任何一处着力,四肢百骸都放松随之轻摇,身如老树迎风,就是台风之来也不着意,随之而摇,身体逆动,这叫作“风摆梅花”,名字极富诗意。摇之久,可将身内气机摇通,老年人练它,功效不减于太极拳,更可能比太极拳还要“太极”。 ——《太极拳与静坐》。

 人到了中年以上,即不再练少林拳,而转做达摩功,改修静坐,这亦是必然的事。至于内功,宜采用道家或佛家的方法,姑且不谈,反正都走静坐的大路,倘使到了四十岁以上,还踢踢蹦蹦,久了或者反而发生弊病。众生是可悲的,当人类思想力最充沛的时候是在五十余岁左右,这时也就是思想智慧达到最高峰的时节(体力充沛则在四十多岁)。可是一如苹果在树,刚一成熟,即刻自然落地,走向下坡路了。所以佛家看众生是可悲的,生命无常短暂。不分东方人或西方人,于内功、医药,用尽方法想把生命拉长,多活几年,到头来亦是枉然。永远长生不死,实不可能。但能活时健康快乐,临去时干净利落,已是了了人生一大快事。你说是吗? 关于中西拳术比较的问题,依据统计,西方运动家能活七十岁的,寥寥无几,他们到了六十多岁大都死去,足见激烈运动之不宜。而中国拳术家多半能享寿八九十岁。这其中,亦还有更细微的进一步分别;比如学少林拳而能享年百岁者就很少,除非他在中年后改学静坐,而放弃拳术。另外有一种学太极拳者亦配合学习静坐。至于改练静坐功夫后,对于拳功是否会全废呢? 答案是“非但丝毫不会因此荒废,拳术反而因此更有进境”,所抛开的,只是技击之术。而身内气质之变化,使一身更加柔化,皮肤更加细嫩,病痛也逐渐消失,甚而身上多处像婴儿一般,一切自然而然。太极拳之原理,在杨家太极拳某著作中,曾引用老子的话:“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近乎如此。 所以练太极拳到后来的阶段,应该走上内功的路才好。等到进入内功的境界,再体验其姿势,自然准确,可以从心所欲不踰矩了。 ——《太极拳与静坐》。道医养生中医养生道家养生

文章素材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这里仅作公益性分享。如有侵权,敬请提醒。
比太极拳还好的功法“风摆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