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干裂、脱皮、疼痛、口腔溃疡、口臭...

  • 革成先生
  • 2024-12-25 19:39:38
嘴唇干裂、脱皮、疼痛、口腔溃疡、口臭|钱乙名方“泻黄散”主之

秋冬季节,天凉气燥,很多人的嘴唇会出现干裂、起皮、甚至流血,毛病不大,但是给生活带来不小的困扰。身体给出的信号,其实是内在脏腑的反射。嘴唇干枯,哪里缺少津液呢?大家都知道,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所有嘴唇的问题,找脾胃就错不了,脾胃无法生化出充足的津液,嘴唇就会干枯,脱皮,裂口。

今天与大家分享这个方子的创始人叫钱乙,钱乙你可能不太了解,但是钱乙的六味地黄丸你一定听说过。

除了六味地黄丸,钱乙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方子,叫泻黄散。泻是泻火的意思,黄色在中医五行中属土,对应脾胃,所以泻黄散泻的是脾胃之火。当然,你也可以叫它的另外一个名字,泻脾散,泻脾散听上去就直白了许多。

中医讲泻火一定要分清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过,这里讲的火,既不是实火,也不是虚火,而是伏火。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伏火”。伏火和实火还不太一样,实火和虚火又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呢?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来打个比方:在一些没有暖气的地区,冬天取暖是个大问题,生炉子就成了最方便也最实用的办法,炉灶里熊熊燃烧的火焰就是实火,实火虽然烧得旺,但是灭起来也很容易,一盆水浇下去就解决了。
图片
那什么是虚火呢?虚火就是在炉子上坐一壶水,水马上就烧干了,这个时候,壶壁的温度就很高,要让温度降下来,就得往壶里面添水,就是要滋阴降火。

明白了这两点,再来看伏火。会生炉子的老人都知道,炉子是不需要每天起火的,只需要把火种保留,再把木炭烧出来的灰盖在上面,第二天,拨开灰,再添点柴,很快火就烧起来了,屋里也暖和了。这就是伏火,伏火是要藏起来的,你看伏不就有潜伏、潜藏的意思么?

脾胃里面有伏火了,火气顺着食道往上走,一直走到口腔,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嘛。而脾和胃的关系又很密切,可以说是不分你我。换句话说,脾胃好的人,嘴唇红润有光泽,脾胃虚弱的人,嘴唇就容易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从脾胃到食道,到咽喉,再到口腔,走的是同一条路线。嘴唇受到火气的熏蒸以后,就会出现干裂、脱皮、疼痛的现象,甚至整个唇周都发红,发痒,让人不由自主的想去舔嘴唇,越舔越严重,还会长疮,最常见的就是口腔溃疡,还会有口臭。

针对以上症状泻黄散就应用而生了,《医方集解》说它专门治疗“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热在肌肉。”

山栀子1克 石膏5克 防风40克

甘草30克 藿香7克

把这些药研成细末,每次服用3-6克。
嘴唇干裂、脱皮、疼痛、口腔溃疡、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