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请收下“十大提示”
- 聚一路散一路
- 2024-11-06 16:25:59
健康涨姿势健康生活
——
安全用药是指患者在服药时不要服用过多或过少、间隔时间不要过长或过短,如此一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杜绝不良药物反应的发生,还可以保障患者服药后,药物在体内发挥出最大的疗效,进而加快康复速度。
提示一……
《慢病不能只囤药,定期复诊莫迟疑》
有些慢病患者认为用药以后感觉不错,一直吃药就可以了,为了方便就只囤药吃药,而不按照要求定期复诊做检查。如果患者长期自行用药不复诊,不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往往容易延误病情。
以2型糖尿病治疗为例,控制血糖稳定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预防和延缓并发症。随着病程的延长,如果出现了轻、中度并发症,需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针对发病机制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了重度并发症,则需要到眼、肾、神经、心脏、血管外科等专业科室就诊,接受针对性诊治,防止因重度并发症致残致死。
所以,慢病患者不应只囤药吃药,还要定期复诊进行监测,千万不要嫌麻烦。
提示二……
《控制血压要坚持,随意停药伤身体》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有些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不好,或擅自长期停药,或断断续续用药,却不知这样会对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如经医生判断确实可以减药,减量原则为缓慢平稳,以避免血压波动或反弹。如果是联合用药,应优先进行减量,而非先减掉其中某种药物。如果血压保持正常6个月以上,可先将原有药物剂量减成最低维持剂量。如果血压还能保持正常6个月以上,可考虑减掉这种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基础为Ⅱ级以上、中高危组的高血压患者,完全停药的可能性不大,建议在心血管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提示三……
《奥司他韦抗流感,儿童用药须仔细》
奥司他韦是常用的流感预防和治疗药物,可用于成人和1岁及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治疗,以及成人和13岁及13岁以上青少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预防。
【用药时机】作为治疗用药,奥司他韦应在流感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开始服用,越早使用效果越佳。如果治疗有效,通常在48小时内即可退热。作为预防用药,奥司他韦应在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后的2日内开始服用。
【用药剂量】儿童的使用剂量应根据体重来计算(可参照说明书),家长应确保按照医嘱准确给药。
【用药疗程】一般建议连续服用5天,即便儿童在服药期间有所好转,也应坚持完成整个疗程。
【不良反应】奥司他韦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腹痛等,亦可能出现皮疹、精神状况改变等症状。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用药,如出现疑似不良反应,应由专业医务人员权衡利弊并决定是否停药。
提示四……
《正确认识肥胖症,盲信“神药”不托底》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细胞总含量增多,或者局部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身体质量指数(简称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BMI等于体重(千克,kg)除以身高(米,m)的平方,BMI≤18.5kg/m2为体重过低,18.6-23.9kg/m2为正常体重,24.0-27.9kg/m2为超重,BMI≥28.0kg/m2为肥胖。
减重时,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干预下进行,用营养+运动+心理等综合方式科学减重。确需使用药物减重时,应遵循医嘱,仔细权衡用药适应证、禁忌证、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滥用减肥药物存在安全风险,目前还没有所谓既没有副作用又不会反弹的“减肥神药”,肥胖症患者切勿盲目跟风自行用药,以免适得其反伤了身体。
总之,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持之以恒,才是有效的减肥方式。
提示五……
《老年肝肾功能减,谨慎用药方受益》
/老年人用药可遵循以下原则/:
【选择合理化】选择疗效确定、能缓解症状、纠正病理过程或消除病因的药物,并遵循“最少数量药物、最小有效剂量”的原则。一般不推荐4种以上药物配伍使用,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尽量选择有“一箭双雕”效果的药物,避免同时服用具有相同作用或相同副作用的药物。
【剂量个体化】老年人用药应从较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最佳疗效的治疗剂量。《中国药典》中明确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应使用成人剂量的3/4,一般也根据年龄、体重、体质等情况,以成人用量的1/5、1/4、1/2、2/3、3/4顺序用药。不可一味增加剂量,以防药物蓄积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同时,要注意加强治疗药物监测,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
【提高依从性】70岁以上的老人往往记忆力下降,或多病共患,需要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且复杂,对医生、药师交代的服药方法易遗忘或混淆,从而导致用药错误(忘服、误服甚至过量)。对此,可将用药方案的复杂性降低到最低程度,以提高老年患者的依从性。
提示六……
《颈动脉斑块高发,严加防控别大意》
颈动脉斑块是指动脉内层的胆固醇、钙盐、纤维蛋白等物质在血管壁逐渐沉积形成的一种病变。当颈动脉出现斑块时,就如同血管被石子堵住了道路,血液无法正常供应,出现头晕、头痛等脑供血不足症状。斑块一旦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堵塞远端相对比较细小的血管,会导致卒中。如何防治?
首先,【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止斑块进一步增长或增多。
其次,【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若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要积极合理地控制血压、血糖。
最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是实现斑块逆转的关键。
最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是实现斑块逆转的关键】。
提示七……
《VD需要科学补,缺乏过量皆不宜》
【成人维生素D缺乏症可导致骨质疏松症】,进而引发跌倒和骨折。治疗可首选维生素D3;不能应用维生素D3时,也可应用维生素D2。推荐优先口服给药,其次才考虑胃肠外途径给药。给药剂量应个体化,由医师制定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的治疗方案,且依据临床反应作出调整。
【维生素D并非多多益善】,短期内摄入大剂量或长期服用超剂量维生素D,可导致严重中毒反应,引起高钙血症,使全身性血管钙化、肾钙质沉淀及其他软组织钙化。高钙危象病情凶险,患者可能因肾脏功能衰竭或者心跳骤停而导致死亡。
对于正常人而言,【多做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有利于促进合成维生素D,无需额外补充。只有维生素D缺乏并出现相应症状的患者,才需通过服用药物来补充。在维生素D缺乏状态获得纠正后,仍应以【均衡膳食】、【户外运动】补充为主,【避免长期或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出现中毒】。
提示八……
《人未老而头先秃,正确用药救发际》
当毛囊因为衰老、营养失衡、疾病等原因失去正常功能时,就可能出现脱发。脱发分为非瘢痕性脱发和瘢痕性脱发,非瘢痕性脱发又包括雄激素性脱发、休止期脱发、斑秃等。引起脱发的原因包括遗传、雄激素、精神压力等。雄激素性脱发也称脂溢性脱发,大多由遗传导致。【通过药物来降低体内的双氢睾酮(DHT)和刺激毛发生长,都可以实现防治目的。】
【严格地讲,脱发没有办法根治】,需要长期用药维持。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更有效地减少脱发。
提示九……
《服药之前看剂型,随意掰开要不得》
很多人在服药的时候,觉得药片大不易吞服,就想办法将药片掰开或者磨碎服用。殊不知,有些药物为特殊剂型,不能盲目掰开服用。哪些药物不建议掰开服用呢?
1.【缓控释剂】
缓控释剂型是为了让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以维持药物有效浓度的稳定,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除说明书有特殊说明外,这类药物都应整片或整粒吞服。若掰开服用,会破坏药物的缓控释结构,使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释出,导致药物过量,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2.【肠溶片】
肠溶片指在胃液中不崩解而在肠液中才能够崩解和释出的一种剂型,通常是在普通的片剂外包裹一层肠溶衣。若掰开服用,会破坏其表面的包衣层,使得药物在胃中就会被分解,失去应有疗效,也失去了肠溶包衣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不适。
3.【包衣片】
有些药物为了防止在潮湿环境中吸湿、变质,或者为了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增加服用的方便性,会在片剂的表面覆盖一层包衣。这类药物若掰开服用,会在影响药物口感的同时增加药物对口腔、胃黏膜等的刺激性,影响药物疗效,增加不良反应等。
4.【胶囊剂】
胶囊壳是药物的组成部分,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若盲目地将胶囊壳打开直接服用其中的药物,就失去了胶囊的作用。
因此,【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剂型的特点,不随意掰开或嚼碎服用。
提示十……
《光敏药物避阳光,注意事项切牢记》
人体适当晒太阳可以促进机体合成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但有些药物服用后,在阳光或紫外线刺激下,可引起人体过敏,这类药物叫光敏性药物。
【常见的光敏性药物有以下几类】:
【抗菌药】: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沙星类;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金霉素等。
【非甾体抗炎药】:吡罗昔康、萘普生、布洛芬等。
【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
降压药:硝苯地平、卡托普利。
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吲达帕胺。
【预防药物光敏反应要做到】:(用药前,过敏体质、有光敏反应史的患者应主动告知医生,方便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若正在使用光敏性药物,用药期间及停药后5天内,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防晒霜、穿戴可遮光的衣物等,以避免日光暴晒,或采取晚间服药等方式。
……素材来源:光明网
上海一路
——
安全用药是指患者在服药时不要服用过多或过少、间隔时间不要过长或过短,如此一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杜绝不良药物反应的发生,还可以保障患者服药后,药物在体内发挥出最大的疗效,进而加快康复速度。
提示一……
《慢病不能只囤药,定期复诊莫迟疑》
有些慢病患者认为用药以后感觉不错,一直吃药就可以了,为了方便就只囤药吃药,而不按照要求定期复诊做检查。如果患者长期自行用药不复诊,不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往往容易延误病情。
以2型糖尿病治疗为例,控制血糖稳定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预防和延缓并发症。随着病程的延长,如果出现了轻、中度并发症,需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针对发病机制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了重度并发症,则需要到眼、肾、神经、心脏、血管外科等专业科室就诊,接受针对性诊治,防止因重度并发症致残致死。
所以,慢病患者不应只囤药吃药,还要定期复诊进行监测,千万不要嫌麻烦。
提示二……
《控制血压要坚持,随意停药伤身体》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有些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不好,或擅自长期停药,或断断续续用药,却不知这样会对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如经医生判断确实可以减药,减量原则为缓慢平稳,以避免血压波动或反弹。如果是联合用药,应优先进行减量,而非先减掉其中某种药物。如果血压保持正常6个月以上,可先将原有药物剂量减成最低维持剂量。如果血压还能保持正常6个月以上,可考虑减掉这种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基础为Ⅱ级以上、中高危组的高血压患者,完全停药的可能性不大,建议在心血管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提示三……
《奥司他韦抗流感,儿童用药须仔细》
奥司他韦是常用的流感预防和治疗药物,可用于成人和1岁及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治疗,以及成人和13岁及13岁以上青少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预防。
【用药时机】作为治疗用药,奥司他韦应在流感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开始服用,越早使用效果越佳。如果治疗有效,通常在48小时内即可退热。作为预防用药,奥司他韦应在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后的2日内开始服用。
【用药剂量】儿童的使用剂量应根据体重来计算(可参照说明书),家长应确保按照医嘱准确给药。
【用药疗程】一般建议连续服用5天,即便儿童在服药期间有所好转,也应坚持完成整个疗程。
【不良反应】奥司他韦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腹痛等,亦可能出现皮疹、精神状况改变等症状。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用药,如出现疑似不良反应,应由专业医务人员权衡利弊并决定是否停药。
提示四……
《正确认识肥胖症,盲信“神药”不托底》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细胞总含量增多,或者局部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身体质量指数(简称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BMI等于体重(千克,kg)除以身高(米,m)的平方,BMI≤18.5kg/m2为体重过低,18.6-23.9kg/m2为正常体重,24.0-27.9kg/m2为超重,BMI≥28.0kg/m2为肥胖。
减重时,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干预下进行,用营养+运动+心理等综合方式科学减重。确需使用药物减重时,应遵循医嘱,仔细权衡用药适应证、禁忌证、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滥用减肥药物存在安全风险,目前还没有所谓既没有副作用又不会反弹的“减肥神药”,肥胖症患者切勿盲目跟风自行用药,以免适得其反伤了身体。
总之,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持之以恒,才是有效的减肥方式。
提示五……
《老年肝肾功能减,谨慎用药方受益》
/老年人用药可遵循以下原则/:
【选择合理化】选择疗效确定、能缓解症状、纠正病理过程或消除病因的药物,并遵循“最少数量药物、最小有效剂量”的原则。一般不推荐4种以上药物配伍使用,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尽量选择有“一箭双雕”效果的药物,避免同时服用具有相同作用或相同副作用的药物。
【剂量个体化】老年人用药应从较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最佳疗效的治疗剂量。《中国药典》中明确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应使用成人剂量的3/4,一般也根据年龄、体重、体质等情况,以成人用量的1/5、1/4、1/2、2/3、3/4顺序用药。不可一味增加剂量,以防药物蓄积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同时,要注意加强治疗药物监测,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
【提高依从性】70岁以上的老人往往记忆力下降,或多病共患,需要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且复杂,对医生、药师交代的服药方法易遗忘或混淆,从而导致用药错误(忘服、误服甚至过量)。对此,可将用药方案的复杂性降低到最低程度,以提高老年患者的依从性。
提示六……
《颈动脉斑块高发,严加防控别大意》
颈动脉斑块是指动脉内层的胆固醇、钙盐、纤维蛋白等物质在血管壁逐渐沉积形成的一种病变。当颈动脉出现斑块时,就如同血管被石子堵住了道路,血液无法正常供应,出现头晕、头痛等脑供血不足症状。斑块一旦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堵塞远端相对比较细小的血管,会导致卒中。如何防治?
首先,【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止斑块进一步增长或增多。
其次,【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若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要积极合理地控制血压、血糖。
最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是实现斑块逆转的关键。
最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是实现斑块逆转的关键】。
提示七……
《VD需要科学补,缺乏过量皆不宜》
【成人维生素D缺乏症可导致骨质疏松症】,进而引发跌倒和骨折。治疗可首选维生素D3;不能应用维生素D3时,也可应用维生素D2。推荐优先口服给药,其次才考虑胃肠外途径给药。给药剂量应个体化,由医师制定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的治疗方案,且依据临床反应作出调整。
【维生素D并非多多益善】,短期内摄入大剂量或长期服用超剂量维生素D,可导致严重中毒反应,引起高钙血症,使全身性血管钙化、肾钙质沉淀及其他软组织钙化。高钙危象病情凶险,患者可能因肾脏功能衰竭或者心跳骤停而导致死亡。
对于正常人而言,【多做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有利于促进合成维生素D,无需额外补充。只有维生素D缺乏并出现相应症状的患者,才需通过服用药物来补充。在维生素D缺乏状态获得纠正后,仍应以【均衡膳食】、【户外运动】补充为主,【避免长期或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出现中毒】。
提示八……
《人未老而头先秃,正确用药救发际》
当毛囊因为衰老、营养失衡、疾病等原因失去正常功能时,就可能出现脱发。脱发分为非瘢痕性脱发和瘢痕性脱发,非瘢痕性脱发又包括雄激素性脱发、休止期脱发、斑秃等。引起脱发的原因包括遗传、雄激素、精神压力等。雄激素性脱发也称脂溢性脱发,大多由遗传导致。【通过药物来降低体内的双氢睾酮(DHT)和刺激毛发生长,都可以实现防治目的。】
【严格地讲,脱发没有办法根治】,需要长期用药维持。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更有效地减少脱发。
提示九……
《服药之前看剂型,随意掰开要不得》
很多人在服药的时候,觉得药片大不易吞服,就想办法将药片掰开或者磨碎服用。殊不知,有些药物为特殊剂型,不能盲目掰开服用。哪些药物不建议掰开服用呢?
1.【缓控释剂】
缓控释剂型是为了让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以维持药物有效浓度的稳定,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除说明书有特殊说明外,这类药物都应整片或整粒吞服。若掰开服用,会破坏药物的缓控释结构,使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释出,导致药物过量,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2.【肠溶片】
肠溶片指在胃液中不崩解而在肠液中才能够崩解和释出的一种剂型,通常是在普通的片剂外包裹一层肠溶衣。若掰开服用,会破坏其表面的包衣层,使得药物在胃中就会被分解,失去应有疗效,也失去了肠溶包衣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不适。
3.【包衣片】
有些药物为了防止在潮湿环境中吸湿、变质,或者为了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增加服用的方便性,会在片剂的表面覆盖一层包衣。这类药物若掰开服用,会在影响药物口感的同时增加药物对口腔、胃黏膜等的刺激性,影响药物疗效,增加不良反应等。
4.【胶囊剂】
胶囊壳是药物的组成部分,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若盲目地将胶囊壳打开直接服用其中的药物,就失去了胶囊的作用。
因此,【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剂型的特点,不随意掰开或嚼碎服用。
提示十……
《光敏药物避阳光,注意事项切牢记》
人体适当晒太阳可以促进机体合成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但有些药物服用后,在阳光或紫外线刺激下,可引起人体过敏,这类药物叫光敏性药物。
【常见的光敏性药物有以下几类】:
【抗菌药】: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沙星类;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金霉素等。
【非甾体抗炎药】:吡罗昔康、萘普生、布洛芬等。
【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
降压药:硝苯地平、卡托普利。
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吲达帕胺。
【预防药物光敏反应要做到】:(用药前,过敏体质、有光敏反应史的患者应主动告知医生,方便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若正在使用光敏性药物,用药期间及停药后5天内,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防晒霜、穿戴可遮光的衣物等,以避免日光暴晒,或采取晚间服药等方式。
……素材来源: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