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方证要点
- 峰哥一切为了健康
- 2024-10-16 21:52:25
每日学习打卡麻黄附子甘草汤方证临床应用要点
麻黄附子甘草汤出自《伤寒论》
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方药组成: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
麻黄发汗解表,针对的是表证。
附子温阳扶正,针对的是阴证。
麻黄附子甘草汤,针对的是表阴证的少阴病,温阳扶正解表祛邪。
麻黄汤中有麻黄、甘草,四逆汤中有附子、甘草,如果表证相对比较重,也可以用麻黄汤解表,阳虚明显,也可用四逆汤温阳。
麻黄附子甘草汤也可以看作是麻黄汤合四逆汤的简方。
【六经方证要点】
1.麻黄附子甘草汤温阳扶正解表发汗,是少阴病的代表方。
2.常见于阴证患者的外感,如平素阳虚、恶寒、脉弱的患者感冒,出现了发热、身体肌肉关节疼痛、鼻部症状,无明显汗出,用麻黄附子甘草汤。
3.表证的时候,如果脉弱无力,手足冰凉,需要温阳。如果无汗,用本方。如果有汗,用桂枝加附子汤。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1.少阴病是病位在表,所以治法是解表发汗。病性为阴证,阳虚,需要加入附子温阳扶正。如果不加附子,则因正虚无力祛邪而表证不解。
2.强调微发汗,是因为少阴病的本质是表阴证,正气津液不足,发汗容易伤津液,不能发大汗,只能微微发汗。所以麻黄的剂量是二两,比麻黄汤中麻黄的剂量三两要小。
3.阳证的时候正气充足,正邪交争于表,能够持续一段时间,而表阴证的正气不足,无力抗邪导致邪气将很快入里,所以表阴证的表证时间窗口短,需要积极治疗。否则表证容易传变为里证的太阴病。
4.如果有汗出,不用本方。
5.注意发汗的力度,避免过于发汗、发大汗,强调微微发汗祛邪不伤正气、不伤津液。
6.可以配合辅汗法,如啜热稀粥、温覆、不汗更服,用辅汗法调节发汗力度的大小。微博健康公开课健闻登顶计划国医的精诚力量
中医
麻黄附子甘草汤出自《伤寒论》
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方药组成: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
麻黄发汗解表,针对的是表证。
附子温阳扶正,针对的是阴证。
麻黄附子甘草汤,针对的是表阴证的少阴病,温阳扶正解表祛邪。
麻黄汤中有麻黄、甘草,四逆汤中有附子、甘草,如果表证相对比较重,也可以用麻黄汤解表,阳虚明显,也可用四逆汤温阳。
麻黄附子甘草汤也可以看作是麻黄汤合四逆汤的简方。
【六经方证要点】
1.麻黄附子甘草汤温阳扶正解表发汗,是少阴病的代表方。
2.常见于阴证患者的外感,如平素阳虚、恶寒、脉弱的患者感冒,出现了发热、身体肌肉关节疼痛、鼻部症状,无明显汗出,用麻黄附子甘草汤。
3.表证的时候,如果脉弱无力,手足冰凉,需要温阳。如果无汗,用本方。如果有汗,用桂枝加附子汤。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1.少阴病是病位在表,所以治法是解表发汗。病性为阴证,阳虚,需要加入附子温阳扶正。如果不加附子,则因正虚无力祛邪而表证不解。
2.强调微发汗,是因为少阴病的本质是表阴证,正气津液不足,发汗容易伤津液,不能发大汗,只能微微发汗。所以麻黄的剂量是二两,比麻黄汤中麻黄的剂量三两要小。
3.阳证的时候正气充足,正邪交争于表,能够持续一段时间,而表阴证的正气不足,无力抗邪导致邪气将很快入里,所以表阴证的表证时间窗口短,需要积极治疗。否则表证容易传变为里证的太阴病。
4.如果有汗出,不用本方。
5.注意发汗的力度,避免过于发汗、发大汗,强调微微发汗祛邪不伤正气、不伤津液。
6.可以配合辅汗法,如啜热稀粥、温覆、不汗更服,用辅汗法调节发汗力度的大小。微博健康公开课健闻登顶计划国医的精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