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医生讲病例
- 李鸿政
- 2023-02-11 07:54:21
42岁患者,女,姓梁。李医生讲病例
几个月前,梁女士开始发现自己很容易口渴,尿的也多,一个小时就要上一次厕所,非常困扰。
一看体重表,又瘦了。
后来市场一个买菜的大妈多嘴说了一句,你是不是有糖尿病啊,我家老头子也是口干地不得了,吃得多、喝得多、尿的也多,还不长肉,几个月下来瘦了十几斤,整个人都蔫了,后来上医院一查,血糖高的吓人,医生诊断糖尿病,给用了些降糖药,最近才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得到市场大妈的指示,入院一查血糖,18mmol/L(随机血糖),再经过相关检测,梁女士毫无疑问,确诊2型糖尿病了。
噩梦仅仅开始而已。
拿了降糖药回家吃,刚开始还好,感觉口渴、多饮、多尿的症状缓解了很多。后来某一天,突然发高烧,最高体温39°C,梁女士以为是普通感冒,自己买了退烧药吃了,效果不好,直至出现畏寒,全身乏力,她才警惕起来。
来到医院急诊。
急诊科医生老马接诊了梁女士。
一入急诊室,老马就问得清清楚楚了,除了发热、畏寒,还有没有别的不舒服。老马问。
基本上就这样了,没别的了,偶尔有点咳嗽,不严重。梁女士回答。
一个中年妇女,突发高热、畏寒,而且既往有糖尿病病史,那情况可能是简单的感冒,也可能是非常复杂的。老马自然不敢大意。先扎了手指测个血糖,血糖11.2mmol/L,高一些,但不离谱。
护士也过来帮忙量了血压,110/56mmHg,心率102次/分,体温38.8°C。
老马让护士帮忙抽了血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等,还做了心电图,结果是正常的。血常规看到白细胞计数是偏高的,13x10E9/L。
你怎么考虑的?老马问一旁的规培医生。
规培医生望了一眼病人,稍微犹豫了一下,说应该是个感染性疾病,比如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等等。
为什么?
患者有发热、畏寒,白细胞计数也是高的。白细胞是人体的卫士,它升高了,往往提示有细菌感染。规培医生不假思索回答。
那会是哪里的感染呢?考虑感染,总得有感染灶吧?老马眯着眼睛笑着问。
不是肺部的感染。
泌尿道系统感染嘛,证据也不支持,患者自己说没有尿痛、尿急等症状,可以给她做个腹部泌尿系B超,看清楚一点。
腹部脏器感染?依据也不足,患者没有明显腹痛、腹胀.....
患者梁女士突然打断了,说医生,我其实肚子有点不舒服的,刚刚忘了讲了,就是这里有些胀,不痛。说完手捂住自己的右上腹。
老马亲自下手,轻轻地叩击了患者的右上腹,这时候梁女士哇的一声喊了出来,痛,有点痛。汗水都快出来了。
老马很淡定,刚刚患者自己说没有腹痛,但其实叩击右上腹还是有疼痛的,这说明患者可能是肝脏或者胆囊出了问题,因为右上腹下面的脏器就是肝脏和胆囊。老马看患者体型偏胖,估计可能会有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等等,说等下带她去做个腹部B超。
不管怎么样,患者有发热、畏寒,血白细胞高,现在发现患者右上腹又有压痛、叩击痛,不是肝脏就是胆囊出了问题,B超必须做的。老马跟规培医生说。然后出去跟患者家属沟通,说如果是胆囊炎,说不定需要手术的。
患者很快就被送去做了腹部、泌尿系B超。
结果出来了,老马的猜测对了一半。
患者没有胆囊结石,没有胆囊炎。
但的确是肝脏有问题。
彩超看到肝脏里面有一个拳头大小的低回声团块影,边缘不清楚,形态不规整。可能是肝癌,也可能是肝脓肿,要结合临床。
癌肿一般都不痛的,疼痛多考虑是炎症。
老马把这个结果告诉患者家属,家属一听可能是肝癌,也吓软了。
再做个CT吧,看清楚一些,顺便也把肺部扫一遍,我看患者还有些咳嗽、咳痰,一起扫描会放心一些,说不定会有肺炎。老马口中这么说,心里却不是这样想的,他是怕,万一患者真的是肝癌,说不定会有肺转移了,所以才会有咳嗽。但现在说这些都是没证据的,干脆不说,免得家属直接吓趴下了,那就没人去交费了。
CT做完了。
CT确认了,患者肝脏右叶有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晰,的确有拳头这么大,综合看起来,像是肝脓肿,不是肝癌。
肺部基本没什么问题。
这下老马放心了。
老马把这个报告告诉家属,家属也终于开始谢天谢地了,老马发现,他早已满头大汗,上衣湿透,估计一半是陪同检查走来走去体力消耗,另一半是紧张害怕导致。试想一下,你听到自己的至亲患有肝癌,难道不紧张么?
这么说来,患者还真的是肝脓肿。那肯定不能让患者回家了,必须要住院了。
老马联系了肝胆外科医生,让他们过来会诊。肝胆外科值班医生过来看了梁女士后,又认真看了CT片子,按了按梁女士的肚子,同意肝脓肿诊断,那就说入院吧,刚好还有一张床。
收入院前,老马给病人抽了血,做血培养。这是必须的。肝脓肿多数是细菌感染导致,细菌可以是从胃肠道进入肝脏,也可能是从胆道或者门静脉等等地方进入肝脏,导致肝脏发炎化脓,这就是肝脓肿。脓肿这里会有很多细菌,其中有一部分可能已经入血了,患者才会有发热、畏寒这样的表现,所以留血做血培养是必须的。
只有培养出具体的细菌,才能更确切诊断,而且也更有利于医生挑选合适的抗生素。
收入住院后,外科医生马上给经验性用了抗生素治疗。因为肝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等等,这些都是平时的经验,所以一开始挑选的抗生素都是能覆盖杀灭这些细菌的。
问题是,这个肝脓肿的细菌到底从哪里进来的?外科医生一头雾水。最常见的是从胆囊逆行入肝脏,但是患者胆囊是完好的,没有结石等疾病,不支持。想来想去,可能还是从胃肠道进来的,因为患者新诊断了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算太好,免疫力低下、血糖高都是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除了用了抗生素,外科医生还用了一招更有效的。
经皮肝穿刺脓肿置管引流术。
患者现在肝脏里面有一个大脓肿,里面可能都是细菌、脓液,药物是进不去到最里面的,最好的办法是穿刺一根针进到深处,把脓液吸出来,脓液就是贼窝,只有把脓液一锅端了,才有利于脓肿的缩小、控制、痊愈。
就这么干。
梁女士听说要穿刺自己的肝脏,吓得六神无主了。好说歹说,才同意穿刺。
签了字。
外科医生手脚异常麻利,三俩下就把穿刺针怼入患者肝脏脓肿处,马上引流出一些黄褐色的脓性液体。然后接了引流管,持续引流。留了一部分脓液送去化验,看看里面都是哪些细菌在兴风作浪。找到确切的细菌,抗生素就好用了。这叫对菌下药。
这个过程还是比较顺利。
血培养结果出来了,是肺炎克雷伯菌。
脓液培养也出来了,也是肺炎克雷伯菌。
这回算是石锤了。患者肝脓肿的致病菌就是这个肺炎克雷伯菌。这个细菌是不长眼睛的,除了会攻击肝脏,还随时会攻击肺脏、眼睛、肾脏、脾脏等等其他脏器。
而且基本都是导致脏器化脓的。
出于谨慎考虑,外科医生把抗生素升级到最强的级别。
真凑效了。
患者第三天开始就不再发热了,全身乏力的症状也减轻了。腹痛也缓解了。
住了10天,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带药出院了。
出院前,病人梁女士还问医生,为什么好端端的我会有这个病呢。外科医生解释说,正常人的胃肠道都可能有这个肺炎克雷伯菌定植,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可能是你有糖尿病,机体机能下降,高血糖也会导致白细胞能力下降,尤其是胃肠道黏膜可能会有破损,才让这些细菌趁虚而入,攻占了肝脏,导致化脓。
出院后还要继续吃药,而且血糖一定要控制住。外科医生嘱咐。
逃过一劫,梁女士惊魂未甫,自然是要乖乖听医生的话。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哪知,1个月后,梁女士再次出现发热,而且还有呼吸偏急促,更要命的是,眼睛看东西都模糊了,起初 还以为是老花眼,但哪有人一下子老花眼的啊,老花眼都是有个过程的。梁女士却是几天内进展迅速。
这下算是糟糕透了。
梁女士赶紧再次来到医院。
急诊科医生给抽血化验,白细胞计数28x10E9/L(正常是3-10),这个白细胞计数相当高了,结合患者有发热,仍然是考虑有严重感染。
除了白细胞高,患者的血肌酐也高了,160μmol/L。急诊科老马眉头紧皱,他当然认得这个病人,上次来的时候没这么差,这次看起来严重太多了。肾脏也不好了。
血糖快达到30mmol/L了。
老马看到这个血糖值,胸中怒火来了,瞪着患者说,你糖尿病不吃药的吗,怎么血糖这么高。
梁女士委屈得不得了,说天天都有按时吃药,没落下过一顿啊。而且我在家测的最高也就10mmol/L而已,就今天这么高。
老马听她这么说,气才消了一点,患者血糖高看来不是不服从医嘱的问题,可能是感染应激导致的高血糖,责任不在病人,在病情。
由于患者这次有气促,老马怀疑有肺炎。准备让她做个胸部CT。知道患者眼睛也模糊了以后,老马有些糊涂了。
什么感染会导致眼睛模糊呢。
老马不是眼科专科,一开始没有把患者眼睛模糊这个事情放在心里,而是着急着先做CT。
CT结果出来了,做了肺部、腹部CT。腹部CT看到患者的肝脓肿已经明显缩小了,剩下只有一个荔枝那么大小的脓肿了,这代表之前的治疗肯定是有效的。
问题是,这次肺部不干净了。双肺都有很多小结节,最大的差不多有指甲这么大。这对比上次1个多月前的CT是显著变化的了。
考虑患者病情严重,老马联系了呼吸内科。先收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医生看了患者,回顾了患者既往肝脓肿的病史,说患者可能有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复发,并且波及了肺部,有肺脓肿,肾脏也有问题,可能是感染加重导致的,也可能是脓肿波及到肾脏,得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
最关键的是患者的眼睛,搞不好是眼睛里面都有脓肿啊。
这句话让老马如梦初醒,捏了一把汗。
肺炎克雷伯菌有很多种类型,侵犯了肝脏的这个类型可能是很高毒性的,第一次发病仅仅是侵犯了肝脏,现在复发了,就到处肆虐了,说不定下一步还会侵犯到大脑.....直接昏迷都有可能。呼吸科医生跟家属说。
目前患者呼吸道的情况比较突出,而且暂时没有外科介入手术指征,所以先收入呼吸内科治疗观察。
患者血糖很高,经过检查后发现还有酮症酸中毒,这是一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是因为血糖过高而导致的,如果不及时抢救,随时可能会休克、死亡。
短时间内,梁女士这个家庭遭遇了这么多听起来都要人发毛的疾病,苦不堪言,愁眉苦脸。
呼吸科医生经验性给用了最强的抗生素,亚胺培南,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再次留了血培养。
肝胆外科医生看过了,患者现在的肝脓肿没有手术治疗指征,建议继续药物保守治疗。像现在这样,多处脓肿(肝脓肿、肺脓肿、眼睛脓肿可能、肾脓肿可能)的,手术是不行的,必须得靠全身药物治疗,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才有可能力挽狂澜。
呼吸科医生很快就请到了眼科主任过来看。
眼科会诊后考虑是左眼发炎,情况比较糟糕,给开了些抗生素滴眼液,看看效果如何。眼科主任走之前,留下一句话,患者的左眼可能保不住了。
这句话,让患者彻底凉透了心。
来不及悲伤,当晚患者病情又再度加重。
呼吸急促,人的意识都变差了,反应迟钝了。血培养结果出来了,还是肺炎克雷伯菌。
赶紧找ICU会诊。
大家一分析,考虑是感染还没有完全控制住,患者感染加重、有感染性休克可能了。但也不能排除有脓肿播及大脑可能。这个肺炎克雷伯菌菌,现在就好像提着刀在血液里面到处砍人一样,见人就砍。
先砍了肝脏,后砍了肺脏,眼睛,甚至肾脏,这回,说不定盯上了大脑。
一想到这里,所有人都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
来ICU之前,先给患者做了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然后推去CT室,做了头颅CT,同时复查胸腹部CT。
CT结果马上出来了,脑袋没有问题。
但肺部的情况比之前差多了,现在两个肺渗出多了很多,说明肺炎加重了很多。
而肝脏的脓肿跟之前差不多,没有加重。
肾脏没有脓肿。
转入ICU后,首先还是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用了最强的抗生素,并且剂量加大了,联合用了其他药物,力求尽早把感染压下来。
患者的血压一度降低,需要用到升压药。
已经是感染性休克了。
ICU医生跟家属说,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死亡率很高。
家属再次崩溃了。
谁也没想到,几个月前还活蹦乱跳的妻子,此时此刻竟然躺在ICU病床上,生死未卜。或者是,一只脚踩在了鬼门关。
而凶手,竟然就是一只平时在我们大家胃肠道里面定植的细菌。这个定植的细菌如果不作恶,那大家就和平共处。如果它作恶起来,尤其是在有糖尿病患者的身上提刀砍人时,真的势如摧枯拉朽。
梁女士在ICU度过了最艰难的前3天。
1个星期后,梁女士终于清醒了。
好消息说完了,该说坏消息了。
梁女士的左眼睛,算是报废了。眼科主任再来会诊,说角膜中央穿孔,里面积脓严重,估计真没办法复明了。后来患者还做了手术,把左眼挖掉了。这是后话。
但对于家属来说,这个结果已经是很好了。
几个月前,梁女士开始发现自己很容易口渴,尿的也多,一个小时就要上一次厕所,非常困扰。
一看体重表,又瘦了。
后来市场一个买菜的大妈多嘴说了一句,你是不是有糖尿病啊,我家老头子也是口干地不得了,吃得多、喝得多、尿的也多,还不长肉,几个月下来瘦了十几斤,整个人都蔫了,后来上医院一查,血糖高的吓人,医生诊断糖尿病,给用了些降糖药,最近才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得到市场大妈的指示,入院一查血糖,18mmol/L(随机血糖),再经过相关检测,梁女士毫无疑问,确诊2型糖尿病了。
噩梦仅仅开始而已。
拿了降糖药回家吃,刚开始还好,感觉口渴、多饮、多尿的症状缓解了很多。后来某一天,突然发高烧,最高体温39°C,梁女士以为是普通感冒,自己买了退烧药吃了,效果不好,直至出现畏寒,全身乏力,她才警惕起来。
来到医院急诊。
急诊科医生老马接诊了梁女士。
一入急诊室,老马就问得清清楚楚了,除了发热、畏寒,还有没有别的不舒服。老马问。
基本上就这样了,没别的了,偶尔有点咳嗽,不严重。梁女士回答。
一个中年妇女,突发高热、畏寒,而且既往有糖尿病病史,那情况可能是简单的感冒,也可能是非常复杂的。老马自然不敢大意。先扎了手指测个血糖,血糖11.2mmol/L,高一些,但不离谱。
护士也过来帮忙量了血压,110/56mmHg,心率102次/分,体温38.8°C。
老马让护士帮忙抽了血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等,还做了心电图,结果是正常的。血常规看到白细胞计数是偏高的,13x10E9/L。
你怎么考虑的?老马问一旁的规培医生。
规培医生望了一眼病人,稍微犹豫了一下,说应该是个感染性疾病,比如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等等。
为什么?
患者有发热、畏寒,白细胞计数也是高的。白细胞是人体的卫士,它升高了,往往提示有细菌感染。规培医生不假思索回答。
那会是哪里的感染呢?考虑感染,总得有感染灶吧?老马眯着眼睛笑着问。
不是肺部的感染。
泌尿道系统感染嘛,证据也不支持,患者自己说没有尿痛、尿急等症状,可以给她做个腹部泌尿系B超,看清楚一点。
腹部脏器感染?依据也不足,患者没有明显腹痛、腹胀.....
患者梁女士突然打断了,说医生,我其实肚子有点不舒服的,刚刚忘了讲了,就是这里有些胀,不痛。说完手捂住自己的右上腹。
老马亲自下手,轻轻地叩击了患者的右上腹,这时候梁女士哇的一声喊了出来,痛,有点痛。汗水都快出来了。
老马很淡定,刚刚患者自己说没有腹痛,但其实叩击右上腹还是有疼痛的,这说明患者可能是肝脏或者胆囊出了问题,因为右上腹下面的脏器就是肝脏和胆囊。老马看患者体型偏胖,估计可能会有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等等,说等下带她去做个腹部B超。
不管怎么样,患者有发热、畏寒,血白细胞高,现在发现患者右上腹又有压痛、叩击痛,不是肝脏就是胆囊出了问题,B超必须做的。老马跟规培医生说。然后出去跟患者家属沟通,说如果是胆囊炎,说不定需要手术的。
患者很快就被送去做了腹部、泌尿系B超。
结果出来了,老马的猜测对了一半。
患者没有胆囊结石,没有胆囊炎。
但的确是肝脏有问题。
彩超看到肝脏里面有一个拳头大小的低回声团块影,边缘不清楚,形态不规整。可能是肝癌,也可能是肝脓肿,要结合临床。
癌肿一般都不痛的,疼痛多考虑是炎症。
老马把这个结果告诉患者家属,家属一听可能是肝癌,也吓软了。
再做个CT吧,看清楚一些,顺便也把肺部扫一遍,我看患者还有些咳嗽、咳痰,一起扫描会放心一些,说不定会有肺炎。老马口中这么说,心里却不是这样想的,他是怕,万一患者真的是肝癌,说不定会有肺转移了,所以才会有咳嗽。但现在说这些都是没证据的,干脆不说,免得家属直接吓趴下了,那就没人去交费了。
CT做完了。
CT确认了,患者肝脏右叶有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晰,的确有拳头这么大,综合看起来,像是肝脓肿,不是肝癌。
肺部基本没什么问题。
这下老马放心了。
老马把这个报告告诉家属,家属也终于开始谢天谢地了,老马发现,他早已满头大汗,上衣湿透,估计一半是陪同检查走来走去体力消耗,另一半是紧张害怕导致。试想一下,你听到自己的至亲患有肝癌,难道不紧张么?
这么说来,患者还真的是肝脓肿。那肯定不能让患者回家了,必须要住院了。
老马联系了肝胆外科医生,让他们过来会诊。肝胆外科值班医生过来看了梁女士后,又认真看了CT片子,按了按梁女士的肚子,同意肝脓肿诊断,那就说入院吧,刚好还有一张床。
收入院前,老马给病人抽了血,做血培养。这是必须的。肝脓肿多数是细菌感染导致,细菌可以是从胃肠道进入肝脏,也可能是从胆道或者门静脉等等地方进入肝脏,导致肝脏发炎化脓,这就是肝脓肿。脓肿这里会有很多细菌,其中有一部分可能已经入血了,患者才会有发热、畏寒这样的表现,所以留血做血培养是必须的。
只有培养出具体的细菌,才能更确切诊断,而且也更有利于医生挑选合适的抗生素。
收入住院后,外科医生马上给经验性用了抗生素治疗。因为肝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等等,这些都是平时的经验,所以一开始挑选的抗生素都是能覆盖杀灭这些细菌的。
问题是,这个肝脓肿的细菌到底从哪里进来的?外科医生一头雾水。最常见的是从胆囊逆行入肝脏,但是患者胆囊是完好的,没有结石等疾病,不支持。想来想去,可能还是从胃肠道进来的,因为患者新诊断了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算太好,免疫力低下、血糖高都是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除了用了抗生素,外科医生还用了一招更有效的。
经皮肝穿刺脓肿置管引流术。
患者现在肝脏里面有一个大脓肿,里面可能都是细菌、脓液,药物是进不去到最里面的,最好的办法是穿刺一根针进到深处,把脓液吸出来,脓液就是贼窝,只有把脓液一锅端了,才有利于脓肿的缩小、控制、痊愈。
就这么干。
梁女士听说要穿刺自己的肝脏,吓得六神无主了。好说歹说,才同意穿刺。
签了字。
外科医生手脚异常麻利,三俩下就把穿刺针怼入患者肝脏脓肿处,马上引流出一些黄褐色的脓性液体。然后接了引流管,持续引流。留了一部分脓液送去化验,看看里面都是哪些细菌在兴风作浪。找到确切的细菌,抗生素就好用了。这叫对菌下药。
这个过程还是比较顺利。
血培养结果出来了,是肺炎克雷伯菌。
脓液培养也出来了,也是肺炎克雷伯菌。
这回算是石锤了。患者肝脓肿的致病菌就是这个肺炎克雷伯菌。这个细菌是不长眼睛的,除了会攻击肝脏,还随时会攻击肺脏、眼睛、肾脏、脾脏等等其他脏器。
而且基本都是导致脏器化脓的。
出于谨慎考虑,外科医生把抗生素升级到最强的级别。
真凑效了。
患者第三天开始就不再发热了,全身乏力的症状也减轻了。腹痛也缓解了。
住了10天,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带药出院了。
出院前,病人梁女士还问医生,为什么好端端的我会有这个病呢。外科医生解释说,正常人的胃肠道都可能有这个肺炎克雷伯菌定植,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可能是你有糖尿病,机体机能下降,高血糖也会导致白细胞能力下降,尤其是胃肠道黏膜可能会有破损,才让这些细菌趁虚而入,攻占了肝脏,导致化脓。
出院后还要继续吃药,而且血糖一定要控制住。外科医生嘱咐。
逃过一劫,梁女士惊魂未甫,自然是要乖乖听医生的话。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哪知,1个月后,梁女士再次出现发热,而且还有呼吸偏急促,更要命的是,眼睛看东西都模糊了,起初 还以为是老花眼,但哪有人一下子老花眼的啊,老花眼都是有个过程的。梁女士却是几天内进展迅速。
这下算是糟糕透了。
梁女士赶紧再次来到医院。
急诊科医生给抽血化验,白细胞计数28x10E9/L(正常是3-10),这个白细胞计数相当高了,结合患者有发热,仍然是考虑有严重感染。
除了白细胞高,患者的血肌酐也高了,160μmol/L。急诊科老马眉头紧皱,他当然认得这个病人,上次来的时候没这么差,这次看起来严重太多了。肾脏也不好了。
血糖快达到30mmol/L了。
老马看到这个血糖值,胸中怒火来了,瞪着患者说,你糖尿病不吃药的吗,怎么血糖这么高。
梁女士委屈得不得了,说天天都有按时吃药,没落下过一顿啊。而且我在家测的最高也就10mmol/L而已,就今天这么高。
老马听她这么说,气才消了一点,患者血糖高看来不是不服从医嘱的问题,可能是感染应激导致的高血糖,责任不在病人,在病情。
由于患者这次有气促,老马怀疑有肺炎。准备让她做个胸部CT。知道患者眼睛也模糊了以后,老马有些糊涂了。
什么感染会导致眼睛模糊呢。
老马不是眼科专科,一开始没有把患者眼睛模糊这个事情放在心里,而是着急着先做CT。
CT结果出来了,做了肺部、腹部CT。腹部CT看到患者的肝脓肿已经明显缩小了,剩下只有一个荔枝那么大小的脓肿了,这代表之前的治疗肯定是有效的。
问题是,这次肺部不干净了。双肺都有很多小结节,最大的差不多有指甲这么大。这对比上次1个多月前的CT是显著变化的了。
考虑患者病情严重,老马联系了呼吸内科。先收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医生看了患者,回顾了患者既往肝脓肿的病史,说患者可能有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复发,并且波及了肺部,有肺脓肿,肾脏也有问题,可能是感染加重导致的,也可能是脓肿波及到肾脏,得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
最关键的是患者的眼睛,搞不好是眼睛里面都有脓肿啊。
这句话让老马如梦初醒,捏了一把汗。
肺炎克雷伯菌有很多种类型,侵犯了肝脏的这个类型可能是很高毒性的,第一次发病仅仅是侵犯了肝脏,现在复发了,就到处肆虐了,说不定下一步还会侵犯到大脑.....直接昏迷都有可能。呼吸科医生跟家属说。
目前患者呼吸道的情况比较突出,而且暂时没有外科介入手术指征,所以先收入呼吸内科治疗观察。
患者血糖很高,经过检查后发现还有酮症酸中毒,这是一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是因为血糖过高而导致的,如果不及时抢救,随时可能会休克、死亡。
短时间内,梁女士这个家庭遭遇了这么多听起来都要人发毛的疾病,苦不堪言,愁眉苦脸。
呼吸科医生经验性给用了最强的抗生素,亚胺培南,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再次留了血培养。
肝胆外科医生看过了,患者现在的肝脓肿没有手术治疗指征,建议继续药物保守治疗。像现在这样,多处脓肿(肝脓肿、肺脓肿、眼睛脓肿可能、肾脓肿可能)的,手术是不行的,必须得靠全身药物治疗,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才有可能力挽狂澜。
呼吸科医生很快就请到了眼科主任过来看。
眼科会诊后考虑是左眼发炎,情况比较糟糕,给开了些抗生素滴眼液,看看效果如何。眼科主任走之前,留下一句话,患者的左眼可能保不住了。
这句话,让患者彻底凉透了心。
来不及悲伤,当晚患者病情又再度加重。
呼吸急促,人的意识都变差了,反应迟钝了。血培养结果出来了,还是肺炎克雷伯菌。
赶紧找ICU会诊。
大家一分析,考虑是感染还没有完全控制住,患者感染加重、有感染性休克可能了。但也不能排除有脓肿播及大脑可能。这个肺炎克雷伯菌菌,现在就好像提着刀在血液里面到处砍人一样,见人就砍。
先砍了肝脏,后砍了肺脏,眼睛,甚至肾脏,这回,说不定盯上了大脑。
一想到这里,所有人都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
来ICU之前,先给患者做了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然后推去CT室,做了头颅CT,同时复查胸腹部CT。
CT结果马上出来了,脑袋没有问题。
但肺部的情况比之前差多了,现在两个肺渗出多了很多,说明肺炎加重了很多。
而肝脏的脓肿跟之前差不多,没有加重。
肾脏没有脓肿。
转入ICU后,首先还是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用了最强的抗生素,并且剂量加大了,联合用了其他药物,力求尽早把感染压下来。
患者的血压一度降低,需要用到升压药。
已经是感染性休克了。
ICU医生跟家属说,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死亡率很高。
家属再次崩溃了。
谁也没想到,几个月前还活蹦乱跳的妻子,此时此刻竟然躺在ICU病床上,生死未卜。或者是,一只脚踩在了鬼门关。
而凶手,竟然就是一只平时在我们大家胃肠道里面定植的细菌。这个定植的细菌如果不作恶,那大家就和平共处。如果它作恶起来,尤其是在有糖尿病患者的身上提刀砍人时,真的势如摧枯拉朽。
梁女士在ICU度过了最艰难的前3天。
1个星期后,梁女士终于清醒了。
好消息说完了,该说坏消息了。
梁女士的左眼睛,算是报废了。眼科主任再来会诊,说角膜中央穿孔,里面积脓严重,估计真没办法复明了。后来患者还做了手术,把左眼挖掉了。这是后话。
但对于家属来说,这个结果已经是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