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争的开始,就是一个王朝走向覆灭的开端

  • 走着走着就把你给走丢了
  • 2022-06-25 04:59:01

​​党争,是皇帝的驭下之术,是官员的进身之阶,是所有人的命运选择。

中国古代党争频发,争斗双方为了各自的权力而相互陷害,甚至不择手段将对方驱逐出权力的中心。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比较严重的朋党之争,有唐朝的“牛李党争”和明朝的“东林党争”,党争作为皇帝巩固政权,制衡驭下的一种手段,往往会视为无物,但在另一种情况下的党争,则会对江山的稳固造成重大影响,例如宋朝的庆历党争。

青年学者王佳所著历史通俗读物《风雅大宋》第二册《风雅大宋:庆历党争》,着重描述了大宋政权在度过稳固期后,出现的刘娥听政、庆历新政等历史事件的起始缘由,以及在宋真宗即位到宋仁宗执政结束期间所发生的宋辽之战。通过对大宋历史进程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党争带来的影响让大宋一步步走向了下坡路,同时一个个历史上知名的能臣良将也在历史的洪流中饱尝悲剧的苦果。

我们都知道,北宋是士大夫之天下,其政治文化皆掌握在士大夫们的手中,而由此引发的内部改革和党争也相对激烈。在古代皇权专制制度之下,士大夫能否产生优秀的政治领袖,其结果决定了朝局的稳定性。也就是说朝廷能否顺利地发展,政权能否持续稳固,依赖于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尤其是庆历党争被视为北宋时期政治的分水岭,其引发的连锁效应让历史变化之大,令后世警醒。作者通过对历史进程的梳理,将大宋自建立到守业全过程中发生的历史重大事件,结合正史及多部古代笔记小说,对其深究、梳理,力求做到言而有据,增加叙述的真实性、权威性以及趣味性。

在庆历党争中,宋朝士大夫有许多权力的牺牲者,像范仲淹与欧阳修等人因上书提出时政之弊,被当时的宰相吕夷简指为朋党,遭到贬黜。后又因推行庆历新政,遭到部分贵族官员强烈不满,章得象等人公然出面反对,夏竦等再指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人结党营私,并设计构陷,致使革新派再次获罪被贬出朝。

庆历党争将大宋士大夫政治推向了高峰,同时也为北宋的政治走向埋下隐患。此时身处内忧外患之下的大宋,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颓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