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赛道!

  • 合肥晚报
  • 2022-06-23 04:33:02

合肥,新赛道!



这些年,有关合肥“逆袭”“开挂”的故事大多与产业有关,京东方、蔚来……一个个大企业落地合肥,为城市创下了一个个“产投”的奇迹。

流光半夏,美好日长。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夏至时节,晚报君想和你聊聊合肥这些年一直辛苦耕耘,却不太为人所知的另一条赛道!

这条赛道,也是一条产业赛道,但却是一个个关于“小而美”的故事。


新赛道

牛在哪



1986年,研究市场营销的赫尔曼·西蒙巧遇哈佛商学院教授西奥多·利维特。利维特问西蒙:德国的经济总量并不出色,为何出口额雄踞世界第一?哪些企业对此所做的贡献最大?”

很快,西蒙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德国经济和国际贸易出色,关键在于 默默耕耘细分市场且成为全球行业领袖的 中小企业

赫尔曼·西蒙的答案已得到了充分认可,这样的“小而美”已成为人人竞之的新赛道。

合肥,也不例外!


2019年至今,国家工信部先后公示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4762家,被视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国家队”。其中,合肥以61家的入选数量,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六,占全国的1.3%

  “四两”也能拨”千斤”
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这条“专精特新”的新赛道上
企业个个身怀绝技
可独步“江湖”

他们到底牛在哪里?

请跟着晚报君一起
先从不久前
登上央视的一张合肥造“塑料膜”
开始说起


你知道吗?缺了这层“塑料膜”,新能源汽车可能会“趴窝”?

这事,多年前在深圳从事显示器生意的陈秀峰也不信。直到2003年,一位东莞商人提着一卷皱巴巴的“白色塑料膜”找到他:“这玩意可以卖到十几美金一平米。”

利润驱使下,商人陈秀峰开始研究“锂电隔膜”,也相信了动力电池上这层“塑料膜”的“威力”——卡在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却对于电池的安全和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彼时,隔膜技术被国外垄断状态,国内相关产业几乎为零。蛰伏了五年,陈秀峰终于建好了两条干法隔膜生产线,这也是全国第一条隔膜生产线,他所创办的星源也成为全国第一家具备隔膜生产能力的厂商。

当时,特斯拉的第一款车Roadstar刚开始生产,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晚两年才正式登记。星源不仅赶上了 “第一班车”,甚至还坐到了车头的位置。

2016年,星源落户合肥庐江,计划建设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基地。又花了5年时间,星源在这里成长为全球极少数同时拥有干法和湿法工艺技术的专业隔膜制造企业,隔膜年产量占全球的百分之一。

牵动四两,能拨千斤。对星源所生产的隔膜而言,这大概是最好的解释。

星源落户合肥的前五年,时任国家工信部总工程师的朱宏任表述简洁明了: 专精特新,这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即专业、精细管理、特色和创新

而今,“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已被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

“专精特新”,正当红。


截至目前,合肥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753家。其中,超三分之一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了40%,七成以上的企业深耕细分领域10年以上


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在核心技术上实现创新引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韧性更足。


数据显示,2021年,在肥6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户均实现营收5.59亿元,平均增长率达19.4%;户均实现利润5780万元,是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的2.3倍。


新赛道

如何成



这两年,各类先进制造业城市榜单上,合肥总占有一席之地。


不是风投是产投,“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等重点产业领域捷报频传。


日益雄厚的制造基础,也正是合肥铺就这条“专精特新”新赛道的土壤。


细数在肥专精特新企业,不难发现,它们或脱胎于传统的大国企、大型企业集团,或是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结合后的新业态。


无论“出生”如何,它们的共性是: “长”在产业链上,带着“专精特新”的气质做“难”事

“你要做半导体设备,你懂什么叫半导体吗?” 2015年,彼时年近50岁的程卓在合肥再次创业。大胆闯进了半导体行业,她却收到业内权威人士的忠告,“半导体”最容易倒在了半路上!”

的确,那时候国内芯片产业受制于人,而程卓最先发起挑战的光刻机更是产业“卡脖子”难题。在直写光刻机领域,国外的竞争对手如海德堡等已经做了几十年,技术积累和市场占有率都遥遥领先。

难,也要上。

追赶的路上,程卓带着团队“扫荡”每一场专业展会,去了解国际品牌的动态和优势、与客户现场直接交流;把研发也搬到了展会上,一天交流结束就现场开会,探讨如何取长补短。

今日的芯碁微装,同时拥有泛半导体直写光刻和印制电路板(PCB)直接成像技术。即便设备在一众竞品中最贵,却依然是客户的首选。更值得一提的是,芯碁微装的光刻机已应用于维信诺的低世代产线中,用于小批量、多批次产品的生产以及新产品的研发试制,成为合肥芯、屏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颗“珍珠”。

强链补链的例子,比比皆是——

家电 产业里的中科美菱、荣事达、江淮松芝;
汽车产业里的巨一科技、恒信动力、锐能科技、力威汽车油泵;
环保产业里的元琛科技、劲旅环境、舜禹水务……

除了“出生”在合肥的,还有些专精特新企业因“不是风投是产投”慕名前来。

比如,星云互联。这家企业为滨湖湿地公园打造了“水陆空”全方位一体化智能网联创新应用生态,营造了网联科技观光体验。

“我们落户合肥,就是看中了这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优势,还有精准、高效的全链条服务。”星云互联COO石勇在不少公开场合“表白”这座城市,所在辖区将其纳入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重点联系扶持,帮助其对接安徽创新馆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交易。“落户不满周年,星云互联订单总金额超3亿元。”

新赛道

向未来



大国博弈的焦点在制造业,区域竞争的重心在制造业。

对于正打造“产业名城”的合肥来说,抢占“专精特新”企业的新赛道,打造更多行业内的“隐形冠军”,可谓正当其时。

然而,放眼全国,合肥还需努力。

“小巨人”企业61户、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82户、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3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7户……合肥这些“专精特新”企业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与沿海制造强省(市)相比,发展仍有巨大差距。

“小巨人”,这被誉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国家队”。

在“小巨人”企业的数量上,北京有264家,上海有262家,深圳有182家……合肥目前只有61家。

另外,在目前合肥“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够专”“产业竞争力不足”“产业链上断点、堵点”等问题。

抢占新赛道,发力正当时!

6月13日,《合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培育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点击了解行动计划详情),分别从引导专精特新发展、加速企业上市培育等10个方面提出具体奖励举措, 力争到2025年,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

从这个计划表,不难看出合肥的思路↓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提前布局。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创新支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要靠创新来布局。有创新就有产业未来、就有未来产业,这个思路也恰好呼应了合肥那句“昨天靠创新起家,今天靠创新当家,明天还得靠创新发家”的肺腑之言。

如今,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链链融合,市场主体“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氛围愈加浓厚。

更难能可贵的是,方兴未艾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代,也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成长酝酿了无限机遇。

天时地利人和。

我们不妨再给合肥三年时间,看他如何培育一支身怀绝技的发展“排头兵”!



关于合肥的“小而美”,
您有什么想说的?
咱们评论区见!

您可以为您所在地的“小而美”打call
也可以在合肥晚报微信后台
或者拨打新闻热线64249400
参与推荐您心目中的合肥“小而美”!

即日起合报全媒体
开启寻找合肥“小而美”系列报道
欢迎你的自荐与推荐!

只要够优秀
我们将走进您所推荐的“小而美”
免费给您打广告!


创意:深一度融媒体工作室 叶琳玲 周文丽 脚本、文字:合报全媒体记者:乐天茵子 视频制作:合拍融媒体工作室 王月婷 视频配音:郑静 海报:图个明白融媒体工作室 赵军 朱佩佩  来源:合肥晚报 编辑:邓奇
合肥,新赛道!
合肥晚报
最合肥,最好看!
28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转发 关注
点亮下方图标
让更多人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