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徒才拿诺贝尔文学奖吗?

  • 笑看天下春秋
  • 2022-06-22 20:42:02

​​@司马南 在连篇累牍向莫言发难的背景下,把拒绝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人萨特搬出来,竟然说“叛徒才拿(诺贝尔文学)奖,寓意何为?大家心知肚明。

 

1964年,萨特在他的一份声明中说出了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

其一,是个人方面的理由:
“我一向谢绝来自官方的荣誉。如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有人就提议给我颁发荣誉勋位勋章,我拒绝了。
作家应该拒绝被转变成机构,哪怕是以接受诺贝尔奖这样令人尊敬的荣誉为其形式”。

在他看来,作家接受诺贝尔文学奖,就会被转变成机构。他这种观点是偏颇的,没有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包括中国。我们现在不是每四年还要评选一次“茅盾文学奖”吗?没有哪位获奖作家成为了机构,他们仍然是独立的个体。

其二,是客观上的理由:
“当前文化战线上唯一可能的斗争是为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共存而进行的斗争。
我本人身上就存在着这些矛盾。我的同情无疑趋向于社会主义,也就是趋向于所谓的东方集团,但我却出生于一个资产阶级的家庭。
所以我不能接受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高级文化机构授予的任何荣誉。
就现在的情况而言,诺贝尔奖在客观上表现为给予西方作家和东方叛逆者的一种荣誉”。

 

难道诺贝尔文学奖是给予西方作家和东方叛逆者的一种荣誉吗?显然与客观事实不符。

(1)萨特他自己就否定了诺贝尔得奖者身份的说法。他是一位社会主义的同情者,是东方的同行人,而非他说的纯粹的西方作家和东方的叛逆者。

(2)纵观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历史,萨特得奖前的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南斯拉夫作家伊沃安德里奇。
他并不是一位东方的叛逆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安德里奇担任南斯拉夫作家协会主席,同时兼任塞尔维亚科学院、南斯拉夫科学艺术院和斯洛文尼亚科学院通讯院士;1956年,访问中国,参加鲁迅逝世20周年纪念大会。

(3)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苏联作家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
他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当选苏共中央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科学院院士、苏联作家协会理事。
1940年,他的获奖作品《静静的顿河》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发行。从1940至解放后,重印十几次。2019年,话剧《静静的顿河》在我国上演。
显然他不是东方的叛逆者。

(4)1984年,捷克诗人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66年,他获得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艺术家”的称号。
1986年,他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紫罗兰》翻译成中文,在我国发行。
捷克斯洛伐克曾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他是东方叛逆者吗?

(5)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尼日尼亚剧作家沃莱·索因卡。
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南非作家内丁·戈迪默(女)。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南非作家库切

尼日尼亚1472年遭受葡萄牙入侵;16世纪中叶遭受英国入侵,19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南非在历史上曾为英国殖民地。他们都不是西方国家,获奖者更谈不上是东方的叛逆者。

通过上述列举的事实,诺贝尔奖并非为给予西方作家和东方叛逆者的一种荣誉。

最后,以原文化部部长、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的王蒙的话作为结尾。

他说:诺贝尔文学奖是当前世界影响最大的一个奖项。
诺贝尔文学奖,不只是与东方政府有政治龃龉,与西方国家也是如此,颁给苏联的几个作家,有让苏联政府不喜欢的索尔仁尼琴,也有让苏联政府引以为荣的肖洛霍夫,以及西德的伯尔、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还有葡萄牙共产党员作家萨马拉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