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园镇唱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 莘县融媒
- 2022-06-22 12:52:14
PART.01
龙头企业助推型
樱桃园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一个项目撬起一条产业链
樱桃园镇森盛肉鸡农业产业园深加工项目,是樱桃园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支撑,是镇农业龙头企业的一个缩影。在樱桃园镇党委政府的引导支持下,流转土地62.67亩,于2020年底建成投产,建设厂房15000平方米,办公楼4400平方米,科研楼3400平方米,配有进口国际先进加工设备荷兰“梅恩”自动生产线4套,腌渍调理滚揉生产线4条,油炸生产线4条,二氧化碳制冷设备4套等生产及附属配套设备,年屠宰加工肉杂鸡9000万只,年加工调理鸡肉产品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年利润总额3000余万元,年税收总额400余万元,可吸收解決社会劳动力就业600余人。
在樱桃园镇党委政府的引导支持下,森盛公司专注产业高质量发展,注重处理好与农户、与村集体利益关系,全套产业链五大板块、八个重点项目带农增收效果明显,真正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村集体和农民收益的良好开局。
PART.02
基层党建引领型
樱桃园镇刘楼林果种植休闲综合体项目——实现从落后村到样板村转变
樱桃园镇刘楼的转变,是从扩大选人视野,选能人刘胜忠回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开始的。
刘胜忠上任后,建强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解决突出问题打开工作局面, 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决定走的第一步就是依法依规、努力推进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自2014年起,通过党员带头,采用网格式、地毯式方式对本村的耕地、宅基地、坑塘荒地、河滩地、路边地进行整理清核,于2019年,借着“平清种增改”的势头“以干代学”,并组织“两委”干部到河北四方食品有限公司“四季草莓”种植项目进行考察,经过集体讨论和反复验证,决定采用“企业+支部+农户+市场”的模式发展草莓种植项目。项目秉持“股份合作,抱团发展”的理念,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支委会为主体成立合作社,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入社,“抱团经营”,新建草莓大棚12座,共同闯市场。
于2022年,采用“公司+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村委会为主体成立合作社,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入社,“抱团经营”的发展模式,发展13个樱桃冬暖式大棚,11个草莓温室大棚,以种植樱桃、草莓、黄杏、梨为主,建设200余亩樱桃种植区和150余亩草莓种植区。社员每亩可收入5000元以上,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0万元以上,可以提供150个劳动力岗位。在成熟季吸引游客观光采摘,已初步形成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有力促进乡村振兴。
PART.03
土地政策撬动型
樱桃园镇探索“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实现农业控本增收
土地碎片化和劳动力短缺是困扰农业发展的症结,关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樱桃园镇正在探索中的"大田托管模式"给出了一个答案。
樱桃园镇的实践证明,与土地流转等其它模式比较,大田托管代表着先进的生产方式。一是有利于把质量好的农资直接给农户使用;二是有利于先进的种植模式、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有利于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帮助农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各村党支部成立合作社,集中流转全村土地,引入企业通过规模化种植实现控本增效,农户用土地入股,不干活、不投资,轻松获得土地一半的收益,每年700-1000元/亩的保底收益加二次分红。通过党建引领,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这是樱桃园镇探索“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的创举。
今年,樱桃园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采取大田托管模式,全镇已有20个村庄三千余户的农户参与集中托管。
莘县政务新媒体出品
来源 | 樱桃园镇 张慧芳
编辑 | 赵彩霞
审核 | 郝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