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从三个角度看新一届港府班底的特征

  • 信報HKEJ
  • 2022-06-21 20:44:13

​​靴子终于落地!坊间热议了许久的第六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班底,在周日获得国务院批准,26位主要官员亮相,将于“7.1”正式就任。

 

李家超此前曾称,要建成实践型、执行型政府,又具体解读说,要给大家一个“能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政府,全面提升政府管治能力。

 

实现这些愿景,政府问责官员责任重大。那么,新一届政府班底能胜任吗?这届管治团队有什么特征呢?这是香港很多市民十分关心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观察。

 

图片

维港两岸(资料图片)

 

符合“德才兼备”

 

中央选人用人上历来讲究“德才兼备”,这个“德”主要讲的是“大德”。在“一国两制”之下,“大德”的含义十分明确,就是“爱国爱港”。

 

这里有两个层次需要厘清:一是在“爱国”问题上容不得半点含糊、半点犹豫,任何时候都要立场坚定;二是不能把“爱国”和“爱港”对立起来。“一国两制”是一个整体,“爱国”和“爱港”也理应是一致的。

 

从“大德”的标准来看,政府管治团队整体上都经得起考验。特别是像陈国基、陈茂波、黄伟纶、邓炳强、曾国卫等一批现任官员,在“修例风波”、制定香港国安法、施行新选制、抗击第五波疫情、推动重点领域拨乱反正,他们都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德”绝对没有问题。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曾多次强调,治理香港并非易事。除了政治上忠诚可靠,“治港者”还必须有管治才干。可见中央把“才”看得同样重要。

 

以此观之,新班子中一些关键岗位的官员,都是“德才兼备”的标杆。

 

比如,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曾在入境事务处工作多年,2017年起担任第五届政府的特首办主任,口碑甚好,同僚评价其统筹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很强。

 

政府部门各自为政的弊端饱受诟病,李家超也有意改变这一现状,陈国基担任政务司司长,可以说非常“对路”。

 

类似陈国基、陈茂波这样的德才兼备之人,中央认可,同僚喜欢,对于李家超来说,也是好帮手。

 

在“行政主导”将会全面落实的背景下,人们公认新一届政府的权力远超前五届,李家超最需要德才兼备之人,因为这些人有助于他尽早实现施政目标。

 

体现“广纳贤能”

 

以往,政府被称为“热厨房”,一些有专业背景的人士不愿意加入。

 

这一次,新一届政府班底堪称“五光十色”,有大批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的专业人士加入,包括资深大律师、律师、资深会计师、政府首席工程师、专业建筑师、医学专家、科学家、教育工作者等。

 

此外还包括具有在海外求学、工作、生活经历,具有国际专业协会资格,具有大型跨国企业工作和管理经验等各方面的人士。

 

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就是其中一位。他曾任香港大律师公会副主席及主席,自2015年起,不定期出任香港高等法院暂委法官,并获聘请为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员及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这说明,新一届政府组班体现了“广纳贤能”的原则。

 

一方面,中央一贯希望香港特区政府选人用人上要拓展视野,新一届政府必须打破“一潭死水”的局面。

 

另一方面,李家超针对提升政府管治能力有很多想法,包括借鉴企业管理的思路,上任百日内为指定的工作定下目标,订立“关键绩效指标”(KPI)。推动这些变革,需要引进新人加入政府。

 

当然,引进新人“入伙”也讲究比重。

 

新人比重太大,由于不熟悉政府运行规则,必然拉长“磨合期”,影响效率;新人比重太小,不足以形成革故鼎新的推动力。问责官员当中新人比重大致控制在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之间。

 

注重“解决问题”

 

香港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很多,相信李家超从决定参选的那一天起,就感到了肩上的巨大压力,他需要在三处用力:一是改革体制;二是建好机制;三是选对人。

 

在变革体制上,改“三司十三局”为“三司十五局”,并在政务司、财政司、律政司分别增设一名副司长;在建好机制上,设立“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及“土地房屋供应统筹组”等,由司级官员带领,解决具体问题。

 

在选人用人上,则注重选择能解决问题的“能吏”。

 

比如,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市民亲切地称其为“波叔”。他为香港理财多年,获得广泛认可。特别是疫情爆发以来,由他操盘的几轮纾困措施,务实贴地,收效不错。各方面评价颇高的发放消费券举措,一方面增加了市民收入,另一方面拉动了香港本地消费,两全其美。

 

又比如,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以忠诚勇毅著称。在2019年临危受命,任警务处长,率领警方迅速改变了被动局面,为稳定香港局势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上两位“一柔一刚”,都堪称化解难题的高手。在新一届班子中被继续委以重任,说明李家超把办实事、解难题看得很重要。干得好,留任;干得不好,换将,一切以“结果为目标”。

 

可以看出,这是李家超选人用人的导向。医务卫生局局长在未来抗击疫情中的领导才能非常关键,新一届班子就换上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担任此职。

 

总体来看,新政府班底是在三个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一是符合中央对香港管治团队的要求。这是重中之重。中央要求问责官员必须“爱国爱港+有才干”,那种立场左右摇摆、能力平庸之辈绝不可用。

 

二是符合李家超的施政理念。这也至关重要。李家超希望问责官员和自己是“同路人”,都要作风务实,不尚空谈,能完成他竞选政纲中提出的四大纲领。

 

三是符合香港的实际情况。这可谓举足轻重。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也是国际化大都市,政府官员须从国际视角来定位、谋划香港的发展,须推动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须有利于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国际地位。

 

新一届政府班子有以上三个特征,相信能够带领18万公务员积极作为,尽快在重点领域见到实效。中央会盯得紧,市民也会盯得紧,估计李家超及26名主要官员真真切切“压力山大”。

 

作者:屠海鸣,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