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珍致出资人的信-语音精华版》12-否极泰2013年一季度报告(上)

  • 否极泰董宝珍
  • 2022-06-17 17:17:39

​​点击收听:《董宝珍致出资人的信-语音精华版》012---否极泰2013年一季度报告(上)

否极泰2013年一季度报告(上)

 

投资思路:以行业危机为基础的多轮次投资方略

2013年白酒行业将成为一个极具投资机会的行业。因为这个行业从2012年末以来发生了以需求不足为基础原因的阶段性衰退。按照基础的投资学原理,在优秀的公司遇到阶段性困境的时候下注是根本的致胜之道。

我研究巴菲特多年来,最终的直接体会和理解是:在选股上巴菲特重视提价权、轻资产和管理层。首先,巴菲特认为一个优秀的公司最根本的表现就是长期提价权,如果具有长期提价权就是绝对优秀公司。巴菲特还重视公司获取利润增长的投入情况,只需要少量投入甚至不投入钱,就可以获取利润增长的公司就是好公司。实际上无论是长期提价权还是利润增长不需要额外投资的属性,白酒行业都是具备的,而且我已经从理论上解决了白酒之所以具有长期提价权的根本原因,大家可以参看我写的相关文章。

白酒是非常符合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公司。2011年夏天,五粮液被迫停产,原因是当年宜宾地区太热,过热的气候不符合酿造高端五粮液条件,五粮液被迫停产,秋天天气转凉后符合了生产条件才恢复了生产。这就是白酒不靠资金投入发展的原因,它的核心生产要素是自然环境、水、气候、发酵池、微生物系统,这些东西一方面不依赖于钱,另一方面投钱也创造不出来。白酒行业的基础特征决定了它有先天的经营优势。过去10年,白酒行业大量出现成长股,绝非偶然!是其内在经济特征优势的反映,从长期看,未来50年这种经济特征优势不会改变!

(一)白酒行业遭受了需求不足的困难

近期白酒行业的价格下跌,销售不畅,根本原因是需求不足,并不是供给过剩,也不是反腐败,终极原因是需求不足。2012年的中秋节开始旺季不旺;中秋、国庆两大节日,除贵州茅台之外其他白酒均没有调整价格,在没有调价的情况下终端销售不畅。11月,十八大召开,新领导人随即发布了相关政策,限制公务消费,于是相关的公务消费集体退出,加剧了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导致价格持续下跌,价格下跌引发了超高端白酒类似于戴维斯双杀效应。因为在2011年出现的茅台经销商大量囤积茅台形成大量渠道库存,在价格回落的过程中,囤积者由需求方变成供给方,进一步加大了供求失衡,于是价格进一步下跌。茅台的价格下跌又再次带动了次高端和二三线白酒的价格下跌,于是白酒行业出现了价跌量减的局面,从而构成了白酒的本轮危机。

白酒尤其是超高端白酒本来就是周期性特质的产业,高端白酒本来就不是日用消费品。白酒的周期性与宏观经济周期有内在关联,与收入水平和变化有内在关联。另外,白酒的周期性较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有滞后的特征,就是说白酒的周期运行往往是宏观经济已经发生衰退之后,即将开始新的成长周期之时才表现出来。近期白酒的价格下跌是白酒周期性特征的必然表现。

不同的白酒企业其周期性完全不同。白酒行业不像钢铁行业,钢铁是同质化的,钢铁行业若发生需求衰退,全行业每一家公司的命运都是一样的。在白酒行业中,二锅头和茅台虽然都是白酒,但彼此的需求原理、消费习惯、定价原则几乎完全不同。因此,白酒行业衰退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差异巨大。

我对白酒行业的周期性与具体公司的影响进行思考后,提出一个观点叫:“企业欠市场”和“市场欠企业”理念。

所谓“企业欠市场”是指过去几年在白酒景气周期中,很多企业都大刀扩斧的前进,扩大产能,他们充分利用了行业的兴起,在产品上面大量的开发子品牌,大量的进行广告宣传,形成了持续快速增长。但这种快速增长实际上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拔苗助长,当行业衰退的时候这种拔苗助长就显现出来。过度的拔苗助长相当于是企业欠市场一笔债,当市场衰退的时候,企业要把欠市场的债还给市场。

而所谓“市场欠企业”的是指像茅台这样的企业,出厂价格的上涨始终跟不上终端零售价的上涨。过去十多年来,终端零售价的上涨速度始终是终端快于出厂价,茅台经销商利润始终高于企业的利润率。

图片

 

图片

茅台有相当一部分成长利润被渠道占据了,于是导致经销商欠茅台的。企业过去的十多年,本该比实际发生的成长速度更快的成长,但在严重供需矛盾下终端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经销商的利得多于企业。今天在需求衰退的过程中,是经销商先还债,经销商把他们欠茅台的钱直接还给了终端价格下跌,不用企业来应对需求萎缩,经销商把欠茅台的钱直接还给了市场,代替茅台承受行业萎缩。反之那些企业欠市场的公司,在需求萎缩之后,就要把在兴盛时期欠市场的债还给市场,这类企业是需要通过业务量减少和业绩下滑来应对危机的!

(二)在行业衰退背景下,白酒出现了多类机会:

一、超高端的市场误解和错判型机会;

二、次高端、二线强势品牌的戴维斯双杀到双击型机会。

第一种以茅台为代表的超高端模式,也包括五粮液。第二种以老窖为代表的次高端模式。

首先谈以茅台为代表的超高端的市场误解和错判型机会。我们确实看到了茅台的终端零售价跌了一千元,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全中国的宣传体系都在负面报道茅台,但是茅台没有发生变化,从茅台公司的角度上讲,它的销售几乎没有发生周期性波动。当需求大幅衰减之后,需求减少是由经销商承担了,经销商所以替茅台担负需求衰退的重担,在于过去的若干年经销商占据了茅台的利润,他们欠了茅台,所以必须替茅台还钱。到2013年春节前批发价没有破1100元,到2013年3月底全国批发价维持在1000元附近,个别地区跌破了1000元。在2013年二季度的传统淡季,茅台的批发价没有大范围跌破1000元,意味着茅台不需要对这一轮需求萎缩从企业层面进行补偿。行业需求萎缩根本没有影响到茅台的经营,所有行业层面的问题,都由经销层面承担了,其业绩将会继续增长,根据贵州茅台年报的预期:“2013年主营收入增长在20%左右”。相应的利润增长率将在25%-30%之间。

但在另一方面,由于这一轮宏观经济衰退背景下的需求萎缩,附着了反腐败,宣传机器连篇累牍的宣传,人们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了重大冲击,市场预期变得极端悲观。茅台的投资机会正是恐惧与客观基本面背离导致的。我经历过像中国平安和伊利股份的危机投资,今天茅台与当年平安和伊利的危机投资完全不同!差异在于当年平安是亏了200亿的真金白银,伊利也是好几个季度亏损,今天茅台的基本面并没有亏损,业绩也没有停止增长,只是增长速度由50%降到30%。从这个意义上讲,茅台的机会更大!因为它的错误更离谱!把一个不衰退的公司理解为衰退,把国内最好的成长股,理解为失去未来!

在一个业绩增长、经营正常、长期未来确定,但投资人由于一些非本质、非长久的事件对这个资产产生了恐惧,悲观的情绪导致大众在认知层面认为这个公司将会衰败,从而形成错误认知,错误认知与该资产客观的持续成长形成严重背离,于是就是机会。所谓安全边际,归根结底是依靠错误定价才能出现,没有错误定价就没有安全边际。若一个优秀的公司被市场准确的估值,此时没有好的投资机会。只有优秀的公司发生了严重的大众情绪悲观,形成大众的认知错误时,才是机会,才能出现大的安全边际。世界资本市场的历史已经证明,凡大机会必伴随大恐惧、大误判、大错误。今天在白酒自身的周期性衰退背景下,茅台身上发生了实实在在的误判,出现了一个经典的且幅度较大的、确定的投资机会!

由于基本面几乎是铁板钉钉确定的成长,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心理情绪达到了极端的恐惧、悲观,于是在这样的情绪与基本面的罕见反差作用下,贵州茅台出现的机会性质是超一般的机会、超常规的机会和罕见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