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华中重点城市地产及政策解读20220615
- 三升
- 2022-06-17 17:02:53
【会议概要】
主题:重点城市市场及政策解读——华北&华中
时间:2022年6月15日
主讲:亿翰智库专家
【北京市场回顾】 北京6月2日出台条政策《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跟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包括了6个方面,45条政策。其中与个人相关的部分主要涉及两方面:1)公积金政策方面,政策提出企业可以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缓缴期限是今年4月到12月,并且在企业缓缴公积金的期间,员工可以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如果员工在北京没有住房,也可按照实际支付的房租提取住房公积金。到今年年底,受疫情影响不能正常偿还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需要证明材料,也不做逾期处理或计入征信,但需要在2023年1月份一次性还清所欠贷款。2)住房方面,方案提到既要保障刚性住房需求,又要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北京在刚性需求方面一直表现较好,为了满足刚需推出了廉租房、公租房、保租房、轮胎租寓公寓等租赁房,还推出产权住房产品,比如共有产权房、限价商品房等,在满足刚需上具有非常完善的制度。此处共有产权房与年初的新型共有产权房不同,后者与刚需无关。
仅有刚需不足以拉动市场,因为刚需是被保障的,所以必须要让改善性需求入场,加快市场的修复。这些方案需要落实中央稳经济、稳增长的精神,北京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渠道多样,例如:目前北京二套房认房又认贷比较严格,在资格上可以稍微放松;二套房购买普通住宅的首付比例是60%,非普通住宅的首付比例是80%,基本上没有杠杆空间,或许可以针对性地给换房人群稍微倾斜政策;普宅、非普宅的认定标准或许可以根据现在的情况进行调整,目前五环内总价500万,单价4万,就为非普通住宅,不符合现实状况。虽然其中调整空间充足,但北京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市场情况首先要符合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所以政策面不会立刻发生明显变动。北京目前的市场情况并非特别差,5月的成交下滑主要来自疫情影响,但是这种短期的疫情对市场需求释放的影响并不形成明显阻碍,只是把需求释放的时间点延后。所以,北京很可能试探性地放松一点政策,小幅度、渐进式地推出政策,同时观察市场的反应,避免市场出现不稳定现象,例如:小幅度调整房贷利率。因为目前实行的政策比较严格,如果政策放松的尺度太大,很可能引发报复性的反弹,影响市场的稳定性。
土地市场供应方面,根据北京发布的2022年全年供地计划,整体的供应总量是跟去年持平,在2个细节发生调整:1)公租房面积从150万平米下降到67万平米;2)2021年150万平的急租房变成了233万平保租房。可见北京有多元化的保障制度以满足刚需,保租房重点在于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在供应频次上,7月2日的政策中明确提出了2022年的集中供地频次增加到4次,下半年还要再完成2轮供地,并且加大保障性住房项目的促开工促建设力度。结合来看,增加供地频次,不增加供地规模,通过增加供地次数,给房企预留出决策时间,增加房企的拿地概率,减少流拍率。北京土地市场的基本面非常好,只要房企有资金,拿地意愿就不会低。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北京两轮集中供地的成交情况基本恢复到理性水平。首批集中供地里,18宗地块里只有1宗流派,溢价率是4.5%;第二批集中供地中,17宗地块流拍3宗,溢价率是5.35%。供求两端都比较稳定,相比2021年第2批、第3批的集中成交情况明显改善。上海、北京这种城市,一直以来都是房企必争之地,去年的集中供地受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市场环境不明朗,房企的观望态度明显;另一方面,房企积攒的土地资源较丰富,半年、一年不拿地,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但是今年政策定性非常明确,要保障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北京这类核心城市,大环境越不好,房企越会一窝蜂进来,因为北京的强购买力可以保障企业的项目快速去化,企业能有现金流,不会被挤出市场。所以,即使利润低,房企也会在核心城市拿地,更何况现在土地市场的定价跟规则都有一定的放松,北京今年这两轮供地,一方面用好的地块来拉高企业的参拍意愿,整体的溢价率就会上升。 另一方面,拿地的门槛降低,例如首批集中供地中的崔各庄地块,起拍价是40906元,每平方米成交价是47000左右。但是该板块在2021年的首批集中供地里推出了2宗地块,起拍价在43000左右,最终成交价都在49000,今年的起拍价、成交价都下调了5%左右,每平方米成本下降了大约2000元。房企的利润空间上升,拿地意愿提高。拿地的企业以央企、国企为主,第一批集中供地里成交的民营企业只有旭辉,第二批只有龙湖,这两个企业资金充足,经营战略也相对稳健,其他大部分民营企业要优先考虑偿债问题。从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北京土地市场基本企稳,后续的供地情况大概率跟前两批相差不大,依据供应地块质量好坏,溢价率会保持在4%-7%。
新房市场方面,北京商品住宅供应在4月达到高峰。4月批了33个商品预售证,住宅预售面积高达161.7万平,达到2019年以来单月供应最高的规模。5月只批了8个盘的预售,住宅预售面积25.9万平,同比下降51%,1-5月累计供应规模301.3万平,同比下降10%。北京5月的库存面积达到1305.5万平左右的高峰,同比上升7.5%,环比上升10.7%。在2021年,北京库存面积基本维持在1100-1200万平左右,今年1-3月份甚至低于1100万平。另外,4月供应规模的上升,也使得北京的去化周期有上升趋势。之前的去化周期基本保持在12、13个月左右,4月上升到15.4个月,5月因为疫情,线下的销售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去化周期上升到17.2个月。库存面积、去化周期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的大幅放量,以及疫情期间销售渠道受阻。
住宅成交方面,5月单月成交面积36.8万平,同比、环比分别下降38%、26%,成交单价是58946元/平方米,接近是59000元/平方米,同比上升17%,环比微升2%,整体呈现价升量跌的趋势。从累计的情况来看,1到5月累计成交221.8万平,同比下降35%。虽然整体的下降幅度较大,但主要原因包括:疫情的影响和2021年的高基数。将2019-2021年的新房单月成交数据汇总取平均值,再与今年的数据相比,今年1到4月的数据高于过去3年均值,5月份才降至均值以下。疫情不会让需求消失,只会让需求延后,所以端午假期所在周的销售数据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端午假期住宅成交823套,环比上一周的428套几乎翻倍上升,成交均价高达63000,比5月的均价59000还要高4000多。其中,海淀区的中海汇德里成交49套,均价是85000,;东城区的成见天堂湖成交了36套,均价是123000;通州区的碧桂园和世界、金融街的五一荣誉,分别成交了29跟26套,均价分别是54000、62000。这些改善盘的快速去化带动了成交均价的快速上升。改善盘的高成交热度基本上是可以归类为3个原因:1)供应结构,今年热盘的均价基本上是70000以上,如:学府壹号院、中海汇德里、承建天南府、金茂府、海淀幸福里。中海汇德里开盘卖了50亿,去化达到70%左右;天坛府在4月加推的240套,当天就去化231套,去化率高达96%。改善盘、高端楼盘的供应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刚需的购房决策。去年上半年北京的新房中,许多刚需、刚需的限定房源总价500万就可以成交,所以今年的供应结构偏向改善盘,会导致一部分的刚需人群转向二手房,或选择距离更远的低总价房源。2)2021年北京市场的房企以价换量,促进部分刚需提前释放,所以说这些刚需购房人群还需要时间积累够购买资格。3)购房人群的资产储备。,目前国内经济环境不景气,刚需人群大多数都是要咬咬牙才购房,疫情、宏观经济对于这类人群的影响相对较大,但改善型需求的购房人群受影响的程度更小。换房中小换大、多换少的现象表明,改善性客户的购房压力相对较小。豪宅产品的成交热度上升表明,国内外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楼市的政策面趋向宽松的背景下,高净值人群更倾向于把资金投向楼市,尤其是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产品,因为一线城市产品、二手房倒挂的现象较普遍,这是比较稳健的选择。
二手房方面,5月单月成交8599套,同比下降54%,成交套数不到2021年同期的一半,1-5月累计成交60058套,同比下降34%。把2019年到2021年3年的数据求平均,再跟今年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到今年二手房2月、3月的成交套数比平均值高出10%左右,从4月下降10%,到五月下降了47%。一季度北京的市场已经进入了恢复进程,今年3月份北京市成交了17085套二手房,创去年7月份以来新高,主要是因为1)按揭贷放松后,存量压单集中释放,2)3月、4月其实是传统二手房的成交小高峰,因为这个时间点换房,一部分是为了确定入学的资格,但是4月末疫情的快速扩散,导致市场恢复的节奏变化,线下的销售成交都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整体来看,北京住宅市场5月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6月由于企业的降价促销活动、信贷政策方面的利好、以及疫情防控的改善,疫情期间积累的需求会逐步释放,所以成交热度回升是一定的。二手房方面,因疫情积累的需求加速释放,在后续在信贷政策利好的背景下,购房者的意愿会提高。但是疫情是非常不确定的影响因素,6月8号以来,北京确诊人数又有反复的趋势,后续的防控政策难以确定是否升级。
环京市场的方面,承接产业转移的地方已经在出台宽松的政策去提升市场,到现在,这些市场也在低位盘维持较长时间。另外,今年以来,环京区域都采取放松政策:1)取消外地户口的限购,2)廊坊区域内很多银行可实现首套房首付比例22%,二套30%,以前是首套32%,二套50%。利率方面,环京区域内,很多银行的首套房利率降到了4.25%的最低水平。尽管利好政策较多,5月环京楼市整体还没有迎来明显的回暖现象,分化比较严重的。廊坊市区回暖迹象相对明显,香河区域是量增价跌,燕郊跟大厂量跌价稳,固安量价双跌。廊坊市区的回暖原因包括:1)受供应影响,廊坊5月供应了455套新房,环比大增,大幅增长417%。5月成交600套左右,环比增加280%,另外,五一节假日促进了楼市交易。2)限购、首付比例和利率的放宽,再加上企业的营销活动,如送车位、送精装、送家电等。环京方面主要依靠京津冀经济圈的政策,目前北京的疫情情况不稳定,时不时要求非必要不进京,对于北漂一族而言,进京上班是非常不确定的,这打击了环京区域的楼市。因为环京最主要的需求就是北京外溢的购房需求。第二,房企暴雷使得购房者信心不足,暴雷房企最集中的区域是环京地区,这一轮规模房企暴雷是从华夏幸福开始,到现在环京市场的暴雷风险远没有释放完全,例如:华夏幸福、荣盛发展,融创,世茂,佳兆业等企业背后都有无数在建项目,这些项目在购房者的心里是烂尾搂。第三,目前北京与环京区域处于泾渭分明的情况,公众对环京区域没有价值认同。北京的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并未落实,河北的廊坊仅仅是河北的三线城市廊坊。今年3月底北京发布了进京检查,外迁预计可在今年内完成,到时候公众对环京区域的价值认同会有所提高。整体上,环京区域还需要时间来让购房者重拾信心,政策落地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郑州市场回顾】 郑州作为最早一批放开调控政策的二线城市,取消认贷认房、降低首付比例的措施在当时是标志性实验。在需求端,郑州支持养老投靠可以购买第三套房,对人才购房也可给予相关购房补贴,用三年行动推动棚改货币化。在供应端,对于去化周期超过18个月的城市,进行土地供应调整,即减少供应。截止目前,政策发布是已超过3个月,在此期间市场发生了变化。
首先,住房市场需求端政策放松,确实带动市场热度的小幅上升,看房的客户数量明显增加,新房、二手房市场明显增长。在新房市场方面,5月受疫情的影响,成交量环比下降4880套,对应的成交面积是58万平。疫情解封后的第二周,数据表现出了直线上升趋势,单周的成交量接近2000套,出现回暖迹象。6月郑州前两周的成交量已经达到2500套水平,环比也出现回暖迹象,但新房市场处于震荡回暖的情况下,同比依旧低位运行,5月成交了4880套,3月、4月分别成交了7700套、6900套,但在2021年同期,郑州的住宅成交量能达到15000套-20000套,同比下降严重,去年在2021年8月达到最低,主要因为水灾影响,当月的成交量有4500套左右。因此目前市场出现回暖,但迹象较弱。
二手房市场方面,五月成交3300套,对比4月6000套、3月3900套有明显的下降,但比新房市场更加坚挺。2021年同期,二手房的成交量在3、4、5月分别能达到5200套、6300套、6600套,2022年3同比下降幅度在10%左右,同比下降幅度未达到新房市场的夸张水平,5月下滑50%左右。6月前两周成交了2600套,环比能够看到回暖,而且二手房市场比新房市场要更加活跃。二手房市场表现更好的原因在于:1)3月份,二手房的交易差额税调整,居民购买二手房,可在交易差额税和个税里二选一,交易差额税是20%的税率,个税是1%的税率,大多数居民都会选择税率更低的一方。2)遗留到2018年的住房新房经过交付,经过限售期之后,市场挂牌量增加,到6月已经挂牌83000多套,2月底政策发布前时有70000套,在此期间增加13000多套。因此,二手房市场比新房市场表现更好。
去化率也说明了市场,尤其是新房市场的热度问题。从3月份政策出台以来,郑州多数项目去化水平维持在20%-30%之间,大多数项目在23%、25%左右,只有海马公园、华润正宗、万象星福利这类核心城区项目的去化水平较好,且它们都属于改善项目,华润在5月26日开盘的当日10分钟就销售20亿,当天的去化率是99%,在当下的市场,改善性的需求表现比较耀眼,这也是目前城市需求分化的缩影,反映在疫情和水灾的冲击下,有积蓄的人群抗风险能力更强,更有钱消费、改善,反应到楼市即改善火,导致改善需求比刚需好,主城的项目比郊区的项目更好。综合来说,市场反弹力度比较弱的情况下,郑州在6月启动商品房购房月的活动,获得很多优惠,如:部分央企的个别项目有八折的优惠,希望通过此类措施恢复市场活力,提升市场信心,帮助企业开拓销售。根据端午节这周及后面第二周的情况,楼市推出部分优惠措施,各项目看房人数相比前两个月有明显的增加。但是当地的购房者心理上比较疲惫,因为郑州市场长期位于低位,部分楼盘长期都存在促销活动,此类优惠项目大多位于郊区,配套或区位不佳,或者存在绿化采光等各种问题,项目本身存在缺陷。核心区域的一些项目整体上并没有较大的打折力度,有改善需求的居民观望情绪较严重。因为5月前期基数的影响,6月市场环境会回暖,但不一定是郑州市场回暖的开端。新房市场较弱的情况下,郑州市场的住宅去化周期是逐渐上升,2021年下半年开始,去化周期是从18个月逐渐上升到目前3个月左右的水平。从2022年初以来,其库存持续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城市供应的减少。5月郑州的住宅供应是有3200套,对应的供应面积是37万平,在3、4月分别是4400套、4600套,供应的面积均为51万平。同比方面,2021年每月能供10000-12000套,对应的面积是110万平,同比有非常明显的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一直在出清,前两周建业将29.01%的股权转让给河南铁建,企业虽然还在出清,但企业间也进行并购重组,该进程比较缓慢,但还在推进中,这给市场带来信心。
根据郑州去年第二批集中供地的开工情况,7个月后的新开工项目数量仅占20%,因为大部分企业从拿地到开工,中间的时间是6-7个月,郑州去年第二批拿地之后,7个月开工的项目只占20%,这是导致供应减少的原因。供应减少对于市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上半年,对三季度也将产生影响,因此预期三季度市场变化不会特别明显,四季度不是传统的旺季,我们对该期市场处于观望状态。
土地市场方面,郑州目前的主要措施是减少供应。中西部的省会城市楼市变化的趋势可以追溯到2016到2018年,因为在此期间各个城市对待市场的态度不一样。郑州的态度是增加城市的土地供应量,向市场投放住房供应,同时大力推进棚改货币化,虽然给当地的财政带来较高的土地创收入,但城市内的购房需求不断被消耗,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后,2022年的868万平的住宅供地计划相比较2018、2019年的1426万平有非常明显的下降。政府不仅在供地计划总量方面进行调整,在供地结构方面也进行了调整,2022年主城区计划供应732万平,在2020年、2021年只有500万平左右。
在集中供地方面,郑州第一批集中供地在五月下旬的时候挂牌公布,总共15宗,占地面积995万平米,建面206万平,起始价格是140.7亿,垄断价格是120亿,主要分布在金水中原管城区域。第一批集中供地,主要变化大概包括几个方面:1)出让土地量,2022年只出让15宗,但2021年首批集中供地出让了49宗,起始价格是374亿,今年明显减少了供应。2)土拍保证金的比例,企业参与土拍的保证金比例最低可以下调到20%。郑州首批集中供地的15宗地块,每一宗地都采用了不同的土拍保证金比例,大多数的保证金比例是20%,北龙湖因为土地质量是较高,土地保证金比例是50%。除此之外,郑州同样把三批次供地改为四批次,剩余第2、3、4批,分别是在7月,9月和11月公布。目前,郑州首轮集中供地没有成交,但是根据今年上半年第一批集中成交情况,预计郑州市场拿地的企业仍然是以国、央企为主,民企拿地仍然较少。由于地方政府和民企之间经常进行拿地意向沟通,流拍率也会明显的下降。总的来说,郑州通过供需两端,放松需求端、减少供应来稳定、提振市场。但是短期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居民由于预期、疫情等因素,长期保持观望的态度。
6月8日,河南省出台了稳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针对房地产可分为两方面,一是促进购房消费,二是保房企。促进购房消费方面,对河南省内的不限购城市,最低首付比例可以降低到20%,同时发放购房券、购房补贴、对人才购房给予补贴。保房企方面,主要是对预售资金监管进行处理,重点资金监管的比例可以用银行保函代替。另外针对商业银行,采取不抽贷、不断贷等措施。但是这些政策基本上是跟进其他城市的措施,并未深度优化原有的调控动作。郑州的调控政策还有调整、放松的空间,之前郑州的部分项目可以采取20%的首付,但不久之后被叫停,但是同期的一些二线城市,如:兰州、石家庄,都可以下调到20%的首付比例,2022年以来出台放松政策的城市超过了85个,政策放松的数量超过了110条,其中,有20个左右城市发布了2次以上政策,这些政策都基于以往的调控政策,继续去放松。那基于郑19条继续放松的空间有几个方面:1)交易差额税。虽然目前交易差额税处于变相取消中,但或许可以将其完全取消;2)二套房首付比例可以下调,未结清贷款的首付比例可下调;3)可调整契税补贴,因为目前郑州大多数小区采取的是20%补贴;3)可调整限制期限。所以郑州市场如果长期处于地位,尤其是在政策出台之后,长期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市场依旧存在改善空间。
【问答环节】
Q1目前,改善型需求明显好于刚性需求,北京和郑州目前的需求的结构如何?不同类型的购房者哪类的政策比较敏感?。
北京改善盘的成交热度非常高,刚需有所回暖,今年供应的结构主要在于改善盘,热盘中改善盘占比高。均价七八万十多万的热盘,区块较好,另外这类购房人群的资产储备受疫情、经济影响不大,因为他们自己有一定的购房实力,购房压力较小。这类产品的二手房的倒挂现象非常普遍的,年初以来,一线城市豪宅产品成交热度高,一线城市好的产品二手房倒挂现象非常普遍。高净值人群会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会倾向于把资金投入楼市,因为这是比较稳健的投资选择。
不同类型的购房者会对利率,首付比例等因素比较敏感。因为北京的购房政策限制较严,公众对其购房政策放松的尺度有一定预期,放松尺度不会太大,随着央行LPR下降,信贷利率有所下调,目前首套房是5.0%,二套房是5.5%左右,这在北京已经是一种利好。北京本身的购房的限制,决定了其购房人群对政策的敏感度不太一样。
Q2郑州目前库存的压力较大,未来中长期发展的态势如何?
郑州目前的需求结构如下:90平以下的比例在25%-30%之间, 120平以上占比达到了40%, 90-120平占比36%左右。目前郑州的刚需比例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从长期来看,从2020年以后来看,这一比例也非常明显。在2021年以前,甚至是2020年以前,2019年郑州刚需产品的成交比例长期在30%-40%,2021年后,这一数据持续下降,最低的时候甚至到20%,目前主要靠着改善需求去带动市场。
对于政策的敏感情况方面,首付比例、房贷利率对刚需购房的释放相对有限,因为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尤其是郑州购房者来说,他们过往已经释放了一段需求,对于其他的需求,他们并不缺少10%首付比例的下降,或二套房首付比例的下降,这类购房者缺少的是首付资金,这是影响他们刚需的释放的主要因素之一。改善购房者对于首付比例(尤其是对于贷款尚未结清的二套房)、房贷利率、交易差额税以及契税补贴较敏感,目前已结清贷款的第二套房同样对上述因素存在着较高的敏感度。
至于库存中长期的发展态势,目前郑州的库存处于逐渐下降的过程中,主要是因为供应减少,后续他们的库存将恢复到合理的水平。一方面,需求要继续上升,而供应随着企业出险,必然会恢复到相对合理健康的水平。因此需要根据郑州未来市场的需求继续释放的情况来看,目前3、4、5、6月都是处于阶段性、短暂回暖的局面,但没有长期持续性的、高涨的市场热度恢复。如果郑州当下成交局面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后续再出台政策,可以去促进城市需求改善的持续性,从而成交量、需求将会有明显的回暖,带动城市去化周期、库存去恢复到合理的水平。
Q3目前,华北和华中区域性不同能级城市的房价的压力情况怎么样?
环京地区从2016、2017年开始房价突然间暴涨,然后往下压得比较死。到现在来说,其实整体来说房价的压力,例如,唐山有矿产资源,它主要是靠钢产,去年钢铁产业占工业的比例是达到了58%,占全市GDP的31%,这个城市工业是占三产GDP总值的55%,国内其他重工业地区如:辽宁的工业占比是39%,吉林的工业占比是36%,黑龙江是26.7%,即使是山西这个煤炭大省,工业占比也只是45%,所以唐山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矿产能源天然就具有权力垄断的属性,所以唐山赚钱的基本上都是些大企业,或依附于大企业的人,跟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这容易催生出贿赂行为,为了保持这种垄断的格局,他们可能还会跟黑恶势力勾结。所以唐山去年GDP同比上升14%,达到了8230.6亿元的等级,超过了省会石家庄,但是它的人口反而是负增的, 2021年唐山人口净流出2.15万人,是继唐山大地震之后首次负增长。唐山的矿产资源发展之后,第三产业又难以发展,政府就把矛头指向房地产市场,所以唐山的房价一路上升,而且政府没有控制房价,到2020年底,因为没有人接盘,唐山的房价就开始腰斩,再加上人口流出,另外现在经济一体化对唐山作用不大,去年8月份,很多房企爆雷,唐山约谈了很多房企,禁止其恶意降价,否则就不给网签,但是到现在,唐山的成交并无起色。1-5月份,唐山主城区一共成交新房95.3万平,同比是减少18%,在近三年处于低位,去化周期达到70月,将近六年,后续走势不容乐观。以前唐山土拍地王能达到这个14000每平的价格,这是非常不健康的情况。另外环京区域在北京周边,主要依靠是北京外溢的购房需求,现在经济一体化尚未真正落实,公众认知中,环京与京没有关系,所以环京区域现在的房价压力下降明显。
除郑州以外,其他如长沙、武汉,尤其是长沙,主城的均价在13000左右,但郊区在10000左右。那随着2021年集中供地陆续开发出来后,这种分化可能会更加明显。未来它的房价变化与城市的改善性需求挂钩。目前来看,长沙体现的价格在10000左右,与整个二线城市相比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南昌已经达到15000,武汉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达到13000,郑州现在也是12000、13000。所以长沙的价格可能会在改善性需求这一方面扩张。目前长沙以高性价比,追求更高去化的项目为主,未来需要继续评估其持续性。
Q4一、二线城市目前集中供地比较冷淡,三、四线城市拿地目前的降幅大概水平?
目前华北三、四线土拍情况不佳,房企状况不佳,多从三四线城市撤出,以保持稳定的去化。因为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会较大,区位可能不好,难以保持销售和稳定的现金流,所以土拍压力比较大。虽然三、四线的城市的土拍规则非常优惠,但竞争热度没有明显上升。
至于三、四线的土拍压力,河南省存在结构性分化的。总体的三、四线土地成交下降比例,尤其下降同比,降幅低于部分二线城市,主要是因为内部是呈现了结构性变化,至于河南省南部的一些城市,如:信阳比较靠近武汉,周口则向长三角靠拢,洛阳这类西边城市则向西安等地靠拢,中部的其他几个城市只能向郑州去靠拢。所以在结构性变化的同时,不同的城市的土地成交预期就会不一样,尤其是靠近市场更好的核心城市的三、四线城市,其土地成交下降幅度相对有限。
Q5:华北和华中各个城市中,哪些城市的按揭利率在近月内有较大下调,下降之后对成交是否产生有效的刺激? 河北房贷利率普遍下调,幅度在0.2%-0.3%左右,但单一下调利率并非就能影响楼市的成交,华北地区整体的楼市的情况不佳,首付比例下调的影响可能更大,再加上降价促销等销售活动,如送车位等结合起来,影响会更大。
郑州部分楼盘还贷利率是最低的4.25%,武汉的房贷利率相对较高,它的首套房贷利率可能是4.8%,二套是5.05%。房贷利率持续下降对于城市本身需要释放有一定正面促进作用,但比较有限。无论刚需还是改善,购房者对于首付比例、交易税以及中间一些列税比较敏感,利率更多的是催化作用。郑州的房贷利率是最低水平,但是其市场并未出现明显回暖。4.25%的房贷利率已经非常低,如果市场没有明显改善,房贷利率下降空间将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