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正在对F-35进行重大软件升级以提升其战斗力

  • 喵斯拉大王二号机
  • 2022-06-17 05:06:01

​​编者按:

虽然中国军方经过几十年卧薪尝胆,已经在西太平洋地区撑起了一把以反舰弹道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为核心的区域拒止大伞,打破了美国长期以来维持的绝对军事优势,但美国及其盟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仍然足以与中国在中等规模军事冲突中对峙。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美国两大主力隐形战机之一的F-35战斗机,正在快速向中国周边扩散。据预计,未来几年东亚地区各个F-35型号的总保有量将突破500架(美、日、韩、澳、新等国),而目前中国同等级隐形战机歼20的产能还无法在短时间内提高到F-35的水平。

虽然体系对抗加成能够部分抵消F-35的技术优势,但在中等规模军事对抗中为了避免冲突失控和升级,其使用往往受到很大限制(例如出于政治考量不直接对美军及其盟军的陆上基地进行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单个武器平台的战斗力在天秤上的分量就会显得格外重要。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以歼10C、歼11B、歼15、歼16等三代机、三代半为主力的机队,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面临极大的制空压力。

近日,美国一位军事观察者在《国家利益》杂志刊文,对美军正在进行的F-35战斗机计算机和软件系统升级项目进行了介绍。众所周知,一个武器平台或武器系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表面上漂亮的性能数据,也取决于其可靠性、经济性和维护性。因此,笔者将这篇文章全文编译如下,与大家一起研究。

 

图片


 

    美军正在对F-35战斗机进行重要的计算机和软件升级

面世于20世纪50年代的 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一直在服役,这部分得益于多年来它接受了多次升级。事实上,由于B-52在先进计算机出现之前就出现了,对它进行升级有时比那些更现代化的飞机要容易得多。

相比之下,美军高度先进的F-35联合攻击战斗机采用了最新最好的航空计算机系统和软件,但是依然不乏亟需解决的问题和漏洞,而且升级起来一点也不容易。

自面世以来,F-35的陆基自主后勤信息系统(旨在简化报告和实施预先维修),一直存在缺陷,以至于到了“功能失调”的地步——当自动化系统无法实现其应有功能时,需要不断进行人工干预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软件问题十分严重,为此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政府问责署(GAO)甚至警告说,F-35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尽管在2019年增加了产量并以协商方式降低了采购价格,但没有达到用户的预期标准。

好消息是F-35的下一次技术升级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但坏消息是升级可能需要增加数十亿美元的成本。

 

第五代隐形战机的“技术更新3计划”将包括升级战斗机的核心处理器和内存,以及更换全景式座舱显示屏。其他改进内容包括雷达升级,以及对武器管理相关硬件进行一些调整。

据报道,大部分即将进行的更新将在软件方面进行,但软件仍然是F-35项目的“阿喀琉斯之踵”。部分原因是软件更新被延迟,从而经常导致新问题出现,包括软件冲突,然后需要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五角大楼虽然希望通过“持续能力开发和交付”项目实现每六个月更新一次战斗机软件的目标,但是依然无法按照预定计划跟上能力增长需求的节奏。

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旨在引入新功能或修复原有缺陷而进行的软件更改,实际上往往会带来稳定性问题,甚至对其他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新的“技术更新3项目”按计划落实,可以给先进的隐形战斗机提供新的能力。软件升级以任务为中心,包括更新旨在提高飞机电子战能力的新软件。这将允许F-35扩大武器装载选项和提高电子战能力,同时软件升级也会为飞行员增加更多安全保障。

“技术更新3项目”可能会给F-35带来新的能力,并解决一些更大的问题。但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自主后勤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国防部感到挫败的根源。

自主后勤信息系统被开发为F-35机队的管理主干,可提供与维修、供应链和持续保障信息的集成接口。理论上,自主后勤信息系统可以成为支持F-35机队运作的唯一管理工具。

据报道,该系统的软件本身就有问题。更糟糕的问题出在数字化日志上,电子设备日志中的错误导致那些尚未做好安装准备的配件被交付,从而导致数亿美元的额外成本。

目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继续致力于修复自主后勤信息系统,而国防部正致力于用一个基于云计算的联合开发系统来取代该系统。新系统有着一个响亮的名称:作战数据综合网(ODIN)。但是,美国政府问责署已经表达了对新系统的关切,理由是对战斗机后勤系统进行重新设计缺乏明确的目标。

虽然F-35仍然是一种先进的战斗机,但有时很明显升级一种像B-52这样的老式战机,往往比解决先进战斗机的缺陷要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