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吱响小矮房 蝶变为现代化医院

福州晚报  福州晚报     2022-06-02      0

首页 > 头条

  

  

  

  如今的市一医院,15层病房大楼背后,24层外科病房大楼拔地而起。

  

  

  

  1969年市一医院内景。资料图

  

  

  

  1995年市一医院全貌。资料图

  这几年,福州市属医院掀起“建设潮”: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新门诊综合楼封顶,福州市第二医院改扩建项目装修进入尾声,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医技附属楼即将投用……

  很难想象的是,这一座座现代化医院,30年前大都是两三层的破楼房。而就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短短几年里,我市卫健系统便建成十几幢医疗大楼。30年来,福州医疗卫生事业日新月异。

  

  

  

  1991年4月5日本报头版刊发《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党群联系高度 重视加强卫生工作》。

  A 30年前 医疗设施陈旧简陋

  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原因,福州市属医院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门诊、病房楼简陋破烂,床位不足。至1987年底,14个医疗单位的危房面积达1.6万平方米,医疗设备总值仅761万多元,远不及省立医院的设备总值,而且大部分还是上世纪50年代购置的。

  1989年4月8日,本报在头版刊发了《医疗设备陈旧问题依在》一文,提到:“经费不足,医疗设备简陋陈旧,依然是我市卫生系统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市医疗单位连一台CT都没有……极不适应开放省会城市的需要。”

  “那时的医院基本都是两三层楼的小矮房。”市一医院肾内科主任杨枫1987年被分配到大内科。他还记得,那时市一医院病房楼铺的还是木地板,踩上去嘎吱嘎吱响。而且,当时一间病房摆8到12张病床,钢管床不能随意调节,“骨科患者伤腿要抬高的话,医生就在床尾吊一个竹篮子,里面放两块红砖头,愣是把腿支棱起来”。

  杨枫说,不单是市一医院,当时市属医院都是如此,市传染病院原病房大楼还是上世纪50年代初“以竹代钢”的产物。

  

  

  

  1993年9月12日,本报头版刊发《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日新月异》。

  B 短短4年 建起十几幢医疗大楼

  一波医院“建设潮”,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短短几年里。

  1991年4月5日本报头版刊发《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党群联系高度 重视加强卫生工作》的报道,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率市领导深入市属各医院了解情况,为医疗单位排忧解难。他指出,卫生工作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要继续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1991年9月21日,我们医院的元洪门诊大楼奠基,1993年2月正式开业。就在同一年,15层病房大楼也开工了。”杨枫说,15层病房大楼于1995年竣工,在当时算是全市最大的病房大楼。

  市一医院之外,福州市属各家医院也在当年掀起建设潮。

  1993年9月12日本报刊发了《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日新月异》,文中写道:仅近4年,福州就集资9916万多元,先后建起十几幢医疗用房,包括儿童医院9层病房大楼,市一、市二医院6层门诊大楼等。

  日新月异的背后,是我市想方设法筹资加强卫生基础建设,是市领导的重视和亲力亲为。在1991年6月2日本报报道的《昨福州儿童医院病房大楼落成》一文中,讲述了时任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等市领导,多次深入该院现场办公,解决经费紧缺、供水供电等问题,确保病房大楼在儿童节如期竣工开诊。

  时间到了1994年3月31日,本报刊发了《我市医疗设施旧貌换新颜》。这时,福州市属的大部分医院至少都有了一座壮观、新颖的门诊或病房大楼,全市医疗单位固定资产也比1987年增加3倍。

  C 30年后 掀起新一轮建设潮

  20多年过去,当年的医疗大楼也开始变得“局促”。新一轮建设潮,在几年前拉开了序幕。

  在市一医院,随着患者增多,15层病房大楼变得“拥挤”,就在大楼的北侧,24层外科病房大楼拔地而起。医院的另一侧,门诊医技综合楼项目也进入施工打桩阶段。

  在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充满童趣的19层新病房大楼在2016年底投用,显著改善了患儿住院条件,新的门诊综合楼也正紧张施工中。

  在仓山,市妇幼保健院新院正以全新的设施、全优的服务,打造儿童友好医院;在金山,一座现代化、智慧化的高水平区域肝胆医学中心——孟超肝胆医院金山院区大楼预计明年投用;在五四北,现代又古朴的福州市中医院分院将在2024年投用……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医疗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福州正持续推进15个医疗卫生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包括11个在建项目和4个启动项目。

(全文共1819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