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恋爱是各取所需

  • 菜刀太后
  • 2024-11-06 08:10:15
成年人的恋爱是各取所需
经历过一些事之后现在越发觉得,恋爱这玩意吧,其实就是各取所需。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不能剖白来讲的,你说的热爱、自由、梦想和憧憬,加入社会阅历这个变量之后,都可以变成需求的量化。

以前觉得各取所需是贬义词,但现在觉得,各取所需才是符合成年人的思维方式。

什么叫成年人?———对自我有认知,对世界有理解,有阅历,有沉淀,有经济,有实力,有底气,有自我的人。

而知道自己的需求点在哪里,是一个成年人对自我了解的功课。

你是需求情感还是需求金钱,你是需求快乐还是需求安稳。

当你深刻了解了自己的需求你会发现,恋爱这个事,看明白了就是一句话——谈得起,输得起,拿得起,也放得下。

想起我最近刷到的一部电影《我谈的那场恋爱》,电影里吴君如饰演一个52岁身家数亿的高知女医生余笑琴,面对自己情感需求,开启了一场中年熟女的爱情对赌,撕开“多金大叔”的虚伪外壳下,是和一个25岁小伙子的爱恨情仇。

其实说白了,电影里的余笑琴知不知道自己被骗呢?

我觉得她是知道的,但她也是一个很知道自己需求点是什么的人,比起受欺骗这件事,她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在看似恋爱脑的行为之下,她清楚地知道相比金钱,自己对情感的获得与需求,或许是更昂贵的消费。

那些余笑琴在与app里或者说自己脑海里的“法国工程师”一起互道心意、一起相约札幌、一起逛过的花海,都是她干涸生活里久违的爱意。

所以她说,爱情这种东西,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爱情这种东西,你相信,它就是真的。

哪怕撕开假面的背后,法国工程师的身份是假的,故事是假的,但在电车中,两人靠在一起的时刻,他说过的早安和晚安,他发来的“我到家了”,还有那些直觉里感受到爱的时刻,都是真切出现过的。

这豁达,这通透性,让我想到最近很火的“庆奶文学”,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刘晓庆是个大女主呢,她的那些爽文发言,就是因为她看得很透,她对自己了解很透,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要面对什么,那就可以爱得炙热也可以离开得洒脱。

看得越多经历得越多,越能清楚地知道成年人的恋爱就是各取所需,而自我认知其实是一辈子的功课。

就像是余笑琴面对金钱和情感的天平,面对爱与欺骗,面对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交织,依旧清晰地抓住了自己想要的。

了解自己需要什么,达成这个需要得付出什么,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或许不是别人看起来的大圆满,但那是属于自己的释然。
成年人的恋爱是各取所需成年人的恋爱是各取所需成年人的恋爱是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