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vivo新出的玩意讲几句
- 一亿像素先进机小护法
- 2025-04-11 09:55:59
就vivo新出的玩意讲几句。
这玩意就是前置增距镜啊,把平行光变成平行光不改变焦点,同步增加焦距和入瞳而不改变焦比,有的领域称扩束器。
你说是(带目镜的)望远镜本质也差不多。
从官方图透来看,它是拧在附加壳子上的,应当跟手机本体没有接触。但是官方又说了机内防抖会跟着同步变化,必然可以识别是否有安装附加镜,推测应该是用磁吸感应进行检测的,类似索尼FE28/2的两个附加镜。至于对焦,估计还是自动对焦靠机内主镜,大范围调整焦点靠附加镜,跟淘宝货类似。
先不提“3组13片”的丈育行为,所谓「开普勒式」就是望远镜的两种基本构型之一,即正镜做目镜,成倒立的像;与之相对的是「伽利略式」,负镜做目镜,成正立的虚像(P3)。
前置增距在相机厂商那里虽然少见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富士X100(P4)、禄来2.8F(P5)都有类似玩意。很明显可以看到,它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伽利略式结构。原因很容易理解,因为伽利略式更紧凑、不会正像变倒像方便使用、正负组合便于抵消一部分像差;而且跟主镜靠的比较近、耦合紧密,也便于配合主镜做针对性设计就近修正像差。
开普勒式用作附加镜就没这么好使了。首先很长,其次两个正镜组合抵消像差需要额外的功夫,而且需要单独的正像系统。正像系统可以是棱镜,也可以是第三个正镜,此时中间的正镜也可以看作中继镜。开普勒式优点是自带一个实像焦点可以兼顾拍摄,而且本身就可以做到比较大的视野,常用于望远镜。
Vivo这次选的开普勒式附加镜,难怪长度这么超标了。考虑到开普勒式的优缺点,我也大胆推测附加镜与主镜本身耦合很低,甚至可能选的是货架产品,顶多是好一点的货架产品。再考虑到丈育“3组13片”,进一步推测是3正镜式的正像结构,所谓“3组”实际上是“正镜分3群”。顺便也可以做进去一个内对焦。
以上为基于先验信息的纯推测。
这玩意就是前置增距镜啊,把平行光变成平行光不改变焦点,同步增加焦距和入瞳而不改变焦比,有的领域称扩束器。
你说是(带目镜的)望远镜本质也差不多。
从官方图透来看,它是拧在附加壳子上的,应当跟手机本体没有接触。但是官方又说了机内防抖会跟着同步变化,必然可以识别是否有安装附加镜,推测应该是用磁吸感应进行检测的,类似索尼FE28/2的两个附加镜。至于对焦,估计还是自动对焦靠机内主镜,大范围调整焦点靠附加镜,跟淘宝货类似。
先不提“3组13片”的丈育行为,所谓「开普勒式」就是望远镜的两种基本构型之一,即正镜做目镜,成倒立的像;与之相对的是「伽利略式」,负镜做目镜,成正立的虚像(P3)。
前置增距在相机厂商那里虽然少见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富士X100(P4)、禄来2.8F(P5)都有类似玩意。很明显可以看到,它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伽利略式结构。原因很容易理解,因为伽利略式更紧凑、不会正像变倒像方便使用、正负组合便于抵消一部分像差;而且跟主镜靠的比较近、耦合紧密,也便于配合主镜做针对性设计就近修正像差。
开普勒式用作附加镜就没这么好使了。首先很长,其次两个正镜组合抵消像差需要额外的功夫,而且需要单独的正像系统。正像系统可以是棱镜,也可以是第三个正镜,此时中间的正镜也可以看作中继镜。开普勒式优点是自带一个实像焦点可以兼顾拍摄,而且本身就可以做到比较大的视野,常用于望远镜。
Vivo这次选的开普勒式附加镜,难怪长度这么超标了。考虑到开普勒式的优缺点,我也大胆推测附加镜与主镜本身耦合很低,甚至可能选的是货架产品,顶多是好一点的货架产品。再考虑到丈育“3组13片”,进一步推测是3正镜式的正像结构,所谓“3组”实际上是“正镜分3群”。顺便也可以做进去一个内对焦。
以上为基于先验信息的纯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