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会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庆祝生日...
- Steed的围脖
- 2025-05-02 04:09:41
很少有人会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庆祝生日:穿越大气层燃烧出一道炙热的弧线,承受4.4倍重力的冲击,然后重重地砸在地面上,最后在哈萨克斯坦草原上吐得一塌糊涂。
而在70岁生日那天经历这一切的人,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
这种独特的生日庆祝方式恰好与美国宇航局(NASA)宇航员唐·佩蒂特(Don Pettit)非凡的个性相符。他的生日是4月20日,当搭载他的联盟号航天器在哈萨克斯坦黎明时分着陆时,日历刚好翻到了这一天。虽然约翰·格伦(John Glenn)曾在77岁高龄进入太空,但像佩蒂特这样年龄的宇航员从未在轨道上停留如此之久——整整220天。
----
70岁高龄的太空飞行
佩蒂特在47岁时首次进入太空,这是他三次长期驻留国际空间站任务中的第一次。此后,他又完成了一次较短的航天飞机任务和两次空间站任务。总计算下来,他在太空中生活了590天,在NASA宇航员中排名第三。
“我很高兴回到地球,”佩蒂特在约翰逊航天中心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热爱探索太空,也享受站在前沿的位置,但终究会有一个‘该回家了’的时刻。”
不过,回家的过程并不轻松。在失重环境中,你可以轻盈地做深蹲、练硬拉,就像空中飞人一样自如飘动。但重返地球后,这些能力仿佛一夜之间被抽走。
“我竟然连从地板上爬起来都费劲。”
他解释道,这并不是因为那些大家熟知的大肌肉群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人体中许多“不起眼的小肌肉”——平时维持平衡、协调动作的小伙伴们,在失重状态下几乎“集体罢工”,放了长达半年的假。一旦回到地球,这些肌肉突然“被叫醒”,不满地开始抗议,于是各种酸痛接踵而来。
----
在太空,疼痛似乎“失效”了
年龄,是绕不开的话题。70岁,肩膀酸、脖子僵,都是很多人每天起床的“标配”。但在太空,佩蒂特感受到了一种奇妙的“返老还童”。
“在太空里睡觉,你是漂浮着的。那些小痛小病都不见了,你会觉得自己像30岁那样轻盈自由。”
对他而言,太空不仅仅是工作场所,更像是疗愈之地——一个让身体“重启”的空间。
----
空间站,不该就此终结
佩蒂特四次太空任务都与国际空间站有关,第一次是在2002年,当时空间站还处于“青春期”。20多年过去,他认为这座轨道实验室依旧活力十足。
按照NASA的计划,空间站将在2030年退役、解体、坠入太平洋。但佩蒂特对此并不赞同:“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不让它退役,就像B-52轰炸机那样,一飞就是一百年。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我们是否有意愿和资金去持续维护。”
对佩蒂特来说,空间站不仅是科技的象征,更是人类持续探索的舞台。
----
“探险者的悖论”
虽然刚刚着陆、身体尚未恢复,但佩蒂特并未排除“再上太空”的可能。
“我称之为‘探险者的悖论’,”他说,“当你在文明世界,你渴望回到荒野;可一旦置身荒野,你又想念家人。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所有探险者共同的情感。”
他说,等到医生说他身体恢复好了,他愿意再次奔赴星辰大海:“约翰·格伦都能76岁再飞,我才70,还有几年可飞呢。”
图一:佩蒂特在国际空间站演示试验;
图二:佩蒂特在国际空间站拍摄的地球、银河与人造卫星轨迹;
图源:Don Pettit/NASA
文案:ChatGPT 洗自 Eric Berger 发以 Arstechnica的报道
而在70岁生日那天经历这一切的人,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
这种独特的生日庆祝方式恰好与美国宇航局(NASA)宇航员唐·佩蒂特(Don Pettit)非凡的个性相符。他的生日是4月20日,当搭载他的联盟号航天器在哈萨克斯坦黎明时分着陆时,日历刚好翻到了这一天。虽然约翰·格伦(John Glenn)曾在77岁高龄进入太空,但像佩蒂特这样年龄的宇航员从未在轨道上停留如此之久——整整220天。
----
70岁高龄的太空飞行
佩蒂特在47岁时首次进入太空,这是他三次长期驻留国际空间站任务中的第一次。此后,他又完成了一次较短的航天飞机任务和两次空间站任务。总计算下来,他在太空中生活了590天,在NASA宇航员中排名第三。
“我很高兴回到地球,”佩蒂特在约翰逊航天中心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热爱探索太空,也享受站在前沿的位置,但终究会有一个‘该回家了’的时刻。”
不过,回家的过程并不轻松。在失重环境中,你可以轻盈地做深蹲、练硬拉,就像空中飞人一样自如飘动。但重返地球后,这些能力仿佛一夜之间被抽走。
“我竟然连从地板上爬起来都费劲。”
他解释道,这并不是因为那些大家熟知的大肌肉群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人体中许多“不起眼的小肌肉”——平时维持平衡、协调动作的小伙伴们,在失重状态下几乎“集体罢工”,放了长达半年的假。一旦回到地球,这些肌肉突然“被叫醒”,不满地开始抗议,于是各种酸痛接踵而来。
----
在太空,疼痛似乎“失效”了
年龄,是绕不开的话题。70岁,肩膀酸、脖子僵,都是很多人每天起床的“标配”。但在太空,佩蒂特感受到了一种奇妙的“返老还童”。
“在太空里睡觉,你是漂浮着的。那些小痛小病都不见了,你会觉得自己像30岁那样轻盈自由。”
对他而言,太空不仅仅是工作场所,更像是疗愈之地——一个让身体“重启”的空间。
----
空间站,不该就此终结
佩蒂特四次太空任务都与国际空间站有关,第一次是在2002年,当时空间站还处于“青春期”。20多年过去,他认为这座轨道实验室依旧活力十足。
按照NASA的计划,空间站将在2030年退役、解体、坠入太平洋。但佩蒂特对此并不赞同:“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不让它退役,就像B-52轰炸机那样,一飞就是一百年。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我们是否有意愿和资金去持续维护。”
对佩蒂特来说,空间站不仅是科技的象征,更是人类持续探索的舞台。
----
“探险者的悖论”
虽然刚刚着陆、身体尚未恢复,但佩蒂特并未排除“再上太空”的可能。
“我称之为‘探险者的悖论’,”他说,“当你在文明世界,你渴望回到荒野;可一旦置身荒野,你又想念家人。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所有探险者共同的情感。”
他说,等到医生说他身体恢复好了,他愿意再次奔赴星辰大海:“约翰·格伦都能76岁再飞,我才70,还有几年可飞呢。”
图一:佩蒂特在国际空间站演示试验;
图二:佩蒂特在国际空间站拍摄的地球、银河与人造卫星轨迹;
图源:Don Pettit/NASA
文案:ChatGPT 洗自 Eric Berger 发以 Arstechnica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