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杨维廉同志 1941...
- 金规泙
- 2025-04-19 22:28:19
【投稿】
杨维廉同志 1941 年出生浙江建德,1958 年以数学满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2001 年受命负责嫦娥一号卫星飞行轨道设计工作。
而由于运载火箭发射能力有限,卫星不能直接由火箭送入最终运行的空间轨道,而是需要经过一个“变轨”的过程。“变轨”是一项尖端测控技术,对卫星轨道测量、发动机点火时间的计算、遥控技术等都有很高要求。
彼时,“嫦娥”的轨道设计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探测器在地月间的飞行涉及“三体”问题,除卫星之外,必须同时考虑地球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影响。杨维廉带领科技人员采用了“圆锥拼接法”,最终为嫦娥一号找到了独特的地月转移轨道。
由于轨道设计合理、控制精准,嫦娥一号卫星在“奔月”途中应有的三次中途修正有两次得以省去,从而节省了大量燃料。据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透露,“嫦娥一号”卫星的使用寿命因此延长 1 年。

杨维廉同志 1941 年出生浙江建德,1958 年以数学满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2001 年受命负责嫦娥一号卫星飞行轨道设计工作。
而由于运载火箭发射能力有限,卫星不能直接由火箭送入最终运行的空间轨道,而是需要经过一个“变轨”的过程。“变轨”是一项尖端测控技术,对卫星轨道测量、发动机点火时间的计算、遥控技术等都有很高要求。
彼时,“嫦娥”的轨道设计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探测器在地月间的飞行涉及“三体”问题,除卫星之外,必须同时考虑地球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影响。杨维廉带领科技人员采用了“圆锥拼接法”,最终为嫦娥一号找到了独特的地月转移轨道。
由于轨道设计合理、控制精准,嫦娥一号卫星在“奔月”途中应有的三次中途修正有两次得以省去,从而节省了大量燃料。据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透露,“嫦娥一号”卫星的使用寿命因此延长 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