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缓空间碎片,降低在轨解体,我国已发布运载火箭轨道级处置的推荐性国家标准
- 航天爱好者网
- 2024-08-12 00:18:51
【为减缓空间碎片,降低在轨解体,我国已发布运载火箭轨道级处置的推荐性国家标准】我国已于去年发布《GBT 43224-2023 运载火箭轨道级处置详细要求》。用于对运载火箭轨道级的处置设计和实施提出严格要求,起到减少操作性碎片数量、降低自身在轨解体可能性、缩短运载火箭轨道级在地球受保护太空区域停留时间的作用,从而减小与其他太空物体发生碰撞的概率,减缓空间碎片增长的趋势。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在具体处置方案部分,主要的内容如下:
1.应优先采取安全回收或以受控主动离轨方式直接再人到地球表面安全区域,确保再入引起的伤亡概率不大于10的负四次方。
2.对于近地点轨道高度不超过2000km、不具备安全回收或受控再人能力且随机再入伤亡概率不大于10的负四次方的轨道级,其轨道寿命不应超过25年限制(25年内再入?),应优先通过离轨缩短其轨道寿命并完成钝化。
3.对于近地点轨道高度不超过2000km、轨道寿命不超过25年且随机再人伤亡概率不大于10的负四次方的轨道级,可利用其衰减轨道的自然衰减特性,不需进行离轨,但应完成钝化。
4.对于近地点轨道高度超过2000km的轨道级,应采取变轨措施,改变近地点或远地点高度,确保其处置轨道至少100年内不再进人LEO和GEO受保护区域并完成钝化。(这条应该主要应对静星直送,只能钝化让开轨位,跑去墓地轨道,再入几乎不可能)
对于不能主动实施离轨的火箭轨道级(一般为末级),会要求进行钝化,就是泄放所有带压容器,处置电池,从而防止在轨自爆可能。标准要求如下:
6.3.2离轨期间钝化
对于不能受控主动离轨直接再人的轨道级,应根据以下要求完成相关钝化措施。
a)充分利用钝化过程产生的速度增量,并选择合适的箭体姿态增强离轨处置效果。
b)根据GB/T32295-2015中5.1的要求确定推进剂组元排放次序、推进剂排放阀门开启时刻
c)根据GB/T38194-2019中5.2.2、6.2的要求完成剩余高压气体排放。
d)根据GB/T38194-2019中5.4和6.4的要求完成自装置处置。
带着微博看发射
航天爱好者网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在具体处置方案部分,主要的内容如下:
1.应优先采取安全回收或以受控主动离轨方式直接再人到地球表面安全区域,确保再入引起的伤亡概率不大于10的负四次方。
2.对于近地点轨道高度不超过2000km、不具备安全回收或受控再人能力且随机再入伤亡概率不大于10的负四次方的轨道级,其轨道寿命不应超过25年限制(25年内再入?),应优先通过离轨缩短其轨道寿命并完成钝化。
3.对于近地点轨道高度不超过2000km、轨道寿命不超过25年且随机再人伤亡概率不大于10的负四次方的轨道级,可利用其衰减轨道的自然衰减特性,不需进行离轨,但应完成钝化。
4.对于近地点轨道高度超过2000km的轨道级,应采取变轨措施,改变近地点或远地点高度,确保其处置轨道至少100年内不再进人LEO和GEO受保护区域并完成钝化。(这条应该主要应对静星直送,只能钝化让开轨位,跑去墓地轨道,再入几乎不可能)
对于不能主动实施离轨的火箭轨道级(一般为末级),会要求进行钝化,就是泄放所有带压容器,处置电池,从而防止在轨自爆可能。标准要求如下:
6.3.2离轨期间钝化
对于不能受控主动离轨直接再人的轨道级,应根据以下要求完成相关钝化措施。
a)充分利用钝化过程产生的速度增量,并选择合适的箭体姿态增强离轨处置效果。
b)根据GB/T32295-2015中5.1的要求确定推进剂组元排放次序、推进剂排放阀门开启时刻
c)根据GB/T38194-2019中5.2.2、6.2的要求完成剩余高压气体排放。
d)根据GB/T38194-2019中5.4和6.4的要求完成自装置处置。
带着微博看发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