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国家地理频道
- 2022-06-10 09:26:41
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以自然岸线类型分类,可分为淤泥质岸线、砂砾质岸线、生物岸线、基岩岸线等。从1940年到2020年的80年间,我国的自然岸线急剧减少。
伴随着自然岸线被围垦开发为人工岸线,岸线呈现平直化、单一化与硬质化,更重要的是其大大束窄了海岸带,改变了海岸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对于岸线长度的变化而言,海岸带面积的变化更大,这在淤泥质海岸表现更为突出。
淤泥质海岸的特性为岸线平直、滩面宽广、坡度平坦,大部分还在向大海持续淤积延伸,适宜围垦,是潜在的巨量土地资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故而被大量改造为人工岸线。
同淤泥质海岸一样,岸滩宽阔,海水清透的砂砾质海岸也普遍处于蚀退状态,整体而言,河流供沙量减少、采砂、海面上升和人为海岸工程是砂砾质海岸遭侵蚀的主要原因。
基岩海岸是海洋与陆地碰撞最剧烈的地方,击岸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撞击和冲刷,产生海蚀作用,形成了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海蚀柱等多姿多彩的海蚀地貌。当然,孕育优质海产和深水良港的巨大潜力也让基岩海岸遍布人为工程。
我国生物海岸主要包括红树林及珊瑚礁两大类型。近年来,在滩涂养殖、环境污染等因素之外,人类建设的工业区、居住区、交通设施等不断向海推进,生物海岸面临的情况十分严峻。
图1:不同时期我国大陆淤泥质自然岸线长度减少示意图
图2:不同时期我国大陆砂砾质自然岸线长度减少示意图
图3:不同时期我国大陆基岩岸线分布图
图4:不同时期我国大陆红树林生物岸线变化示意图
图5:福建莆田淤泥质海岸
图6:山东东营淤泥质海岸
图7:江苏连云港砂砾质海岸
图8:山东烟台蓬莱区基岩海岸
图9:广西防城港市生物海岸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10月刊
微博公开课海岸线中国国家地理
伴随着自然岸线被围垦开发为人工岸线,岸线呈现平直化、单一化与硬质化,更重要的是其大大束窄了海岸带,改变了海岸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对于岸线长度的变化而言,海岸带面积的变化更大,这在淤泥质海岸表现更为突出。
淤泥质海岸的特性为岸线平直、滩面宽广、坡度平坦,大部分还在向大海持续淤积延伸,适宜围垦,是潜在的巨量土地资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故而被大量改造为人工岸线。
同淤泥质海岸一样,岸滩宽阔,海水清透的砂砾质海岸也普遍处于蚀退状态,整体而言,河流供沙量减少、采砂、海面上升和人为海岸工程是砂砾质海岸遭侵蚀的主要原因。
基岩海岸是海洋与陆地碰撞最剧烈的地方,击岸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撞击和冲刷,产生海蚀作用,形成了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海蚀柱等多姿多彩的海蚀地貌。当然,孕育优质海产和深水良港的巨大潜力也让基岩海岸遍布人为工程。
我国生物海岸主要包括红树林及珊瑚礁两大类型。近年来,在滩涂养殖、环境污染等因素之外,人类建设的工业区、居住区、交通设施等不断向海推进,生物海岸面临的情况十分严峻。
图1:不同时期我国大陆淤泥质自然岸线长度减少示意图
图2:不同时期我国大陆砂砾质自然岸线长度减少示意图
图3:不同时期我国大陆基岩岸线分布图
图4:不同时期我国大陆红树林生物岸线变化示意图
图5:福建莆田淤泥质海岸
图6:山东东营淤泥质海岸
图7:江苏连云港砂砾质海岸
图8:山东烟台蓬莱区基岩海岸
图9:广西防城港市生物海岸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10月刊
微博公开课海岸线中国国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