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5】重塑宇宙(14)...
- exoplanet-地球基站
- 2025-05-05 18:00:04
【5155】重塑宇宙(14)
[瞬移] 大熊座(开)
——————
大熊座(Ursa Major,简写UMa),属北天拱极星座,面积排全天第三,仅次于长蛇座和室女座,是北方天空最重要的星座之一,最佳观测时间为4月。
<北天拱极星座>P3
指北天极附近的星座,视觉上像是围绕天极运行,在北半球中纬度全年可见。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王座均属于北天拱极星座。
<北斗七星>P4
大熊座的七颗亮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前四颗组成斗身,称为“魁”或“璇玑”;后三颗形成斗柄,称为“杓”。
- 斗魁b定位
用天璇与天玑(大熊座β 和 α)的连线可以确定北天极的位置。
- 斗柄指季 P6、P9
在初昏(黄昏17-19点)时根据北斗斗柄所指方向则可以判断季节,即“斗柄指季”。 《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四个方向分别对应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开阳六合星>P7
开阳(大熊座 ζ,Mizar),北斗第六星,就是勺柄中间那颗,距地球大约 82 光年。
开阳增一(大熊座 80,Alcor)是开阳的伴星,因为像卫士一样守在开阳身边,故又名“辅”,距地球约 81 光年。
二者组成的“开阳双星”,是最容易观测的双星系统之一,视力良好的人仅凭肉眼就能分辨,所以古阿拉伯人拿它当做判断视力好坏的标准。
不过,人类肉眼看到的“开阳双星”其实包含了六颗星。
开阳和开阳增一本身就都是双星系统,都是由两颗恒星组成的,而开阳的两颗星 Mizar A 和 Mizar B 又各自是一对双星。如此双星套双星,“开阳-辅”形成了一个套娃一样的六合星系统。
PS:开阳的两颗星A和B相距约0.006光年,二者互绕一周大概需要 5000 年。
<大熊座移动星群>
北斗七星中间的五颗星,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距离地球都在80光年左右,运动方向和速度大致相同,化学成分相似,年龄也相近。这些信息表明它们有着共同的起源。
大熊座移动星群曾经是一个疏散星团,大约5亿年前诞生于同一片巨型分子云,是相当年轻的星群。
星群中心位于北斗附近,核心成员基本都在大熊座范围内,其中就包括了北斗的这五颗星。还有数十颗成员恒星分布在广阔的天区中,最远的已经到了靠近南天极的南三角座。
PS:北冕座α 也是大熊座移动星群的成员。
现在已知的移动星群中,绝大多数都是异源,成员恒星来自不同的故乡,机缘巧合之下成为“同路人”。虽然运动方向和速度相似,但这些恒星的化学成分和年龄往往有较大差异。
大熊座移动星群属于少见的同源移动星群,诞生自同一片星云。虽然经过5亿年的漫长时间,范围已经扩展到数十光年,但成员恒星间仍然保留了明显的相似性。
——————
<扩展阅读> 双星系统
物理双星:两颗距离很近、在引力作用下绕着共同中心旋转的恒星。
光学双星:看起来距离很近、但其实相距很远、彼此间毫无关联的两颗星。
一般所说的双星,都是指物理双星。
能用望远镜直接分辨的叫“目视双星”,比如开阳和开阳增一,就是一对目视双星。
距离太近没法直接看着区分、只能通过光谱分析来识别的叫“分光双星”,比如开阳、开阳A、开阳B,都是分光双星。
轨道平面侧对着地球、两颗星绕圈时会周期性互相遮挡、导致整体光度发生周期性改变的,叫“食双星”,比如大陵五(英仙座β)。
间距较大、彼此只有引力作用、没有物质交换的,叫“分离双星”。大多数目视双星都属于这一类。
间距很小,物质从一颗恒星流向另一颗、或者进行双向交换的,叫“密近双星”。
银河系大约超过一半的恒星是双星系统,而且恒星质量不同,双星系统所占比例也不同。
大质量恒星七成以上是双星;太阳型恒星(中等质量恒星)约一半是双星;而占银河系恒星70%的低质量红矮星则大部分都是单星系统,双星系统不到30%。
——————
未完,禁止转载或摘编
图源:网络或视频截图,侵删。
——————
《平行科普》卷3316 :大胆想象,小心求证,错了再圆
[瞬移] 大熊座(开)
——————
大熊座(Ursa Major,简写UMa),属北天拱极星座,面积排全天第三,仅次于长蛇座和室女座,是北方天空最重要的星座之一,最佳观测时间为4月。
<北天拱极星座>P3
指北天极附近的星座,视觉上像是围绕天极运行,在北半球中纬度全年可见。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王座均属于北天拱极星座。
<北斗七星>P4
大熊座的七颗亮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前四颗组成斗身,称为“魁”或“璇玑”;后三颗形成斗柄,称为“杓”。
- 斗魁b定位
用天璇与天玑(大熊座β 和 α)的连线可以确定北天极的位置。
- 斗柄指季 P6、P9
在初昏(黄昏17-19点)时根据北斗斗柄所指方向则可以判断季节,即“斗柄指季”。 《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四个方向分别对应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开阳六合星>P7
开阳(大熊座 ζ,Mizar),北斗第六星,就是勺柄中间那颗,距地球大约 82 光年。
开阳增一(大熊座 80,Alcor)是开阳的伴星,因为像卫士一样守在开阳身边,故又名“辅”,距地球约 81 光年。
二者组成的“开阳双星”,是最容易观测的双星系统之一,视力良好的人仅凭肉眼就能分辨,所以古阿拉伯人拿它当做判断视力好坏的标准。
不过,人类肉眼看到的“开阳双星”其实包含了六颗星。
开阳和开阳增一本身就都是双星系统,都是由两颗恒星组成的,而开阳的两颗星 Mizar A 和 Mizar B 又各自是一对双星。如此双星套双星,“开阳-辅”形成了一个套娃一样的六合星系统。
PS:开阳的两颗星A和B相距约0.006光年,二者互绕一周大概需要 5000 年。
<大熊座移动星群>
北斗七星中间的五颗星,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距离地球都在80光年左右,运动方向和速度大致相同,化学成分相似,年龄也相近。这些信息表明它们有着共同的起源。
大熊座移动星群曾经是一个疏散星团,大约5亿年前诞生于同一片巨型分子云,是相当年轻的星群。
星群中心位于北斗附近,核心成员基本都在大熊座范围内,其中就包括了北斗的这五颗星。还有数十颗成员恒星分布在广阔的天区中,最远的已经到了靠近南天极的南三角座。
PS:北冕座α 也是大熊座移动星群的成员。
现在已知的移动星群中,绝大多数都是异源,成员恒星来自不同的故乡,机缘巧合之下成为“同路人”。虽然运动方向和速度相似,但这些恒星的化学成分和年龄往往有较大差异。
大熊座移动星群属于少见的同源移动星群,诞生自同一片星云。虽然经过5亿年的漫长时间,范围已经扩展到数十光年,但成员恒星间仍然保留了明显的相似性。
——————
<扩展阅读> 双星系统
物理双星:两颗距离很近、在引力作用下绕着共同中心旋转的恒星。
光学双星:看起来距离很近、但其实相距很远、彼此间毫无关联的两颗星。
一般所说的双星,都是指物理双星。
能用望远镜直接分辨的叫“目视双星”,比如开阳和开阳增一,就是一对目视双星。
距离太近没法直接看着区分、只能通过光谱分析来识别的叫“分光双星”,比如开阳、开阳A、开阳B,都是分光双星。
轨道平面侧对着地球、两颗星绕圈时会周期性互相遮挡、导致整体光度发生周期性改变的,叫“食双星”,比如大陵五(英仙座β)。
间距较大、彼此只有引力作用、没有物质交换的,叫“分离双星”。大多数目视双星都属于这一类。
间距很小,物质从一颗恒星流向另一颗、或者进行双向交换的,叫“密近双星”。
银河系大约超过一半的恒星是双星系统,而且恒星质量不同,双星系统所占比例也不同。
大质量恒星七成以上是双星;太阳型恒星(中等质量恒星)约一半是双星;而占银河系恒星70%的低质量红矮星则大部分都是单星系统,双星系统不到30%。
——————
未完,禁止转载或摘编
图源:网络或视频截图,侵删。
——————
《平行科普》卷3316 :大胆想象,小心求证,错了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