醪糟甘温,祛散寒气,有滋补强壮之...

  • 王老师周易
  • 2024-12-13 05:52:04
醪糟甘温,祛散寒气,有滋补强壮之功

本文转自学艾灸

 天寒的时候,来碗热气腾腾的醪糟汤圆,瓷碗中圆滚滚的汤圆飘在酒酿里,软糯清甜,一口汤圆,一口醪糟,顿感胃中温暖,全身寒意消散。

醪糟,又称酒酿、甜酒、酸酒,旧时叫“醴”,是一种米酒,它是以蒸熟的糯米加入酒曲发酵而成,醇馥幽郁,风味独特,并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疗功效。

古人称醪糟为“事酒”,意思是给干活的人随酿随煮随吃的酒,吃完又解渴又暖和又能充养气血,干起活来超级有力气。因此,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种米酒(醪糟),它能补虚损、益气血、滋阴养胃、温阳驱寒,尤其对女性的养生有莫大的帮助。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全面了解一下这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小吃——醪糟。

▋糯米,醪糟制作的原料

糯米,是制作醪糟最主要的原料,也是补中益气、温养脾胃的佳品。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糯米“味苦温,无毒。温中,令人能食,多热,大便硬。”

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糯米:“甘温,补肺气,充胃津,暖水脏。”所以说糯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养胃补肺,很适合冬季温润五脏。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则认为糯米能够:“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是指糯米具有温肾、固涩肾气的作用。由此可知,糯米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和作用,所以古人云:“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需要注意的是,《本草纲目》中也提到了糯米的食用禁忌,说:“糯米黏滞难化,小儿、病人最宜忌之。”所以老人、儿童、病人等消化功能障碍者应慎食或者少食糯米。同时,正常人也不宜一次食用过多,避免引起消化不良。

▋醪糟,糯米的“第一手酿制精华”

醪糟酿造历史悠久,源于汉,盛于清。有史记载,见于《大竹县志》,“甜酒亦以糯米酿成,和糟食用,故名醪糟,以大竹城北东柳桥所出为最。”

醪糟是糯米的“第一手酿制精华”,它是没有提炼过的浊米酒,完全保留了糯米发酵的全部营养。糯米酿成醪糟之后,酒性行气活血,将糯米补肾气、调动血脉的功力迅速引到全身。

所以南方的产妇在坐月子期间一定要吃醪糟煮鸡蛋,化瘀通经,排恶露,养血驱寒,发奶水,见效特别快。

天生体寒、气血不足、身体虚弱的女生,冬天也要懂得吃点醪糟,用来驱寒补血、固肾气。

中医认为,醪糟味甘、辛,性温,具有温阳通络、健脾益气、开胃消食、驱寒补虚之功效。

《本草经疏论》记载醪糟:“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自温,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

因为醪糟是糯米发酵而成的,糯米能补虚、补血、补脾和肺。酿成醪糟后,增添了酒性,善于窜透,能入肝、肺、肾经。入肺经,能补肺之虚寒,肺主皮毛,故醪糟又能养颜,常吃的人皮肤好;入肝经,能活血,散结消肿,调经通乳;入肾经,能补肾虚,治疗虚劳泄泻,腰疼。

此外,醪糟甘甜芳醇,还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有助消化。

据现代药理研究分析,醪糟中含有多种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如钙、磷、铁,以及有机酸等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它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可提高人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含量,减少脂质沉积,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含量,对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哪些人适合多喝醪糟?

醪糟甘温,有滋补强壮之功,且营养成分易于人体吸收,适合大多数人食用,尤其是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

醪糟冷喝有消食、化积作用,对消化不良、厌食等均有疗效。热饮可驱寒祛湿,对腰背酸痛、手足麻木大有裨益。产后喝可帮助产妇避风寒、下恶露,还能促进乳汁分泌。道家养生中医养生
醪糟甘温,祛散寒气,有滋补强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