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复溜穴:补肾益气复溜为经穴名...
- 易辰山人
- 2024-12-03 17:42:08
【每日一穴】复溜穴:补肾益气
复溜为经穴名(Fùliū )。出《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名复留。别名昌阳、伏白、外命。属足少阴肾经。复溜是足少阴肾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复同“伏”即深伏,溜通流,此穴在内躁上,为“经”穴,经气至此已深伏流行,故名复溜。
【腧穴释义】
复溜。复,再也。溜,悄悄地散失也。复溜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再次吸热蒸发上行。本穴物质为照海穴传输来的寒湿水气,上行至本穴后因其此再次吸收天部之热而蒸升,气血的散失如溜走一般,故名复溜。
伏白。伏,隐藏、埋伏也。白,肺性之气也。伏白名意指本穴吸热溜散的水气隐伏着肺金之气的凉湿之性。本穴物质为照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在本穴吸热后温度上升而变为肺金之性的凉湿之气,故名伏白。
昌阳。昌,昌盛繁荣也。阳,阳气也。昌阳名意指肾经阳气至本穴后才变为昌盛繁荣之状。本穴物质为照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在本穴吸热后变为了天部的阳气,肾经阳气在此变得繁荣昌盛,故名昌阳。
肾经经穴。经,经过也,动而不居也。本穴物质为吸热上行的天部阳气,经过本穴动而不居,故为肾经经穴。
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肾经的天部阳气,性温热,与肺金之气同性,故其属金。
该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俞穴。
特异性:复溜为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金。
【取穴位置】
在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穴位解剖】
在比目鱼肌下方,拇长屈肌内;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腓肠肌内侧皮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和胫神经。
【功能主治】
功能:复溜穴有补肾益气,补肾益阴,温阳利水,益肾、利水、发汗、止汗的作用。
主治:
1. 水肿,腹胀;
2. 盗汗,身热无汗;
3. 肠鸣,泄泻;
4. 足痿,腰脊强痛。
【穴位配伍】
配肾俞、关元、天枢、足三里主治泄泻;
配肾俞、脾俞、太溪、足三里主治水肿;
配合谷主治汗出不止。
【刺灸法】
直刺0.5-1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等。
不顺化作微尘,发号疾如风火。以清静心而弘大愿,以智慧力而伏诸魔。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中国道家陈易玄正午道院
复溜为经穴名(Fùliū )。出《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名复留。别名昌阳、伏白、外命。属足少阴肾经。复溜是足少阴肾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复同“伏”即深伏,溜通流,此穴在内躁上,为“经”穴,经气至此已深伏流行,故名复溜。
【腧穴释义】
复溜。复,再也。溜,悄悄地散失也。复溜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再次吸热蒸发上行。本穴物质为照海穴传输来的寒湿水气,上行至本穴后因其此再次吸收天部之热而蒸升,气血的散失如溜走一般,故名复溜。
伏白。伏,隐藏、埋伏也。白,肺性之气也。伏白名意指本穴吸热溜散的水气隐伏着肺金之气的凉湿之性。本穴物质为照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在本穴吸热后温度上升而变为肺金之性的凉湿之气,故名伏白。
昌阳。昌,昌盛繁荣也。阳,阳气也。昌阳名意指肾经阳气至本穴后才变为昌盛繁荣之状。本穴物质为照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在本穴吸热后变为了天部的阳气,肾经阳气在此变得繁荣昌盛,故名昌阳。
肾经经穴。经,经过也,动而不居也。本穴物质为吸热上行的天部阳气,经过本穴动而不居,故为肾经经穴。
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肾经的天部阳气,性温热,与肺金之气同性,故其属金。
该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俞穴。
特异性:复溜为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金。
【取穴位置】
在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穴位解剖】
在比目鱼肌下方,拇长屈肌内;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腓肠肌内侧皮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和胫神经。
【功能主治】
功能:复溜穴有补肾益气,补肾益阴,温阳利水,益肾、利水、发汗、止汗的作用。
主治:
1. 水肿,腹胀;
2. 盗汗,身热无汗;
3. 肠鸣,泄泻;
4. 足痿,腰脊强痛。
【穴位配伍】
配肾俞、关元、天枢、足三里主治泄泻;
配肾俞、脾俞、太溪、足三里主治水肿;
配合谷主治汗出不止。
【刺灸法】
直刺0.5-1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等。
不顺化作微尘,发号疾如风火。以清静心而弘大愿,以智慧力而伏诸魔。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中国道家陈易玄正午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