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胃中阳气就那么多...

  • 妙羽堂堂主
  • 2024-11-27 15:05:33
得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
胃中阳气就那么多,耗不起了。无胃气的人生活质量会较差,幸福感低。因气血之源受影响,必然影响一身能量。保胃气,就是提高幸福感。胃是人体正中从剑突到肚脐上的一片区域。把手放到胃上按压,喜欢揉按的为虚,就得健胃气。按了不舒服的,越按越难受的,这就是实证,就得和胃降气了。党参健胃,砂仁祛胃中湿,茯苓祛胃中水,半夏降,枳壳除胀,木香行气,干姜温,甘草和胃。所以,有些人老觉得有痰,但老是清肺也没能解,这就说明不都是肺的问题,你得从脾胃入手了。
还有容易有饥饿感的,别认为胃气多好了,是胃的蠕动紊乱了,不该饿的时候有了饿的感觉,这种的我原来讲过,可以喝点党参水,健胃气,胃气和,这耐力就提升了。但并非所有的饥饿感都适合,具体得辨证。
人跟人的胃,你去照胃镜看可能都一样,实际胃气以及脾之运的能力不一样。所以,这个胃不能仅从解剖学讲,一定从中医病机讲,那么这个胃就不能一样。
人家中午吃点烤鸭,晚餐照旧吃把子肉。虽然不能这样吃,至少人家这个胃没难受,起码眼下没有不舒服。而你的胃就不一样了,吃了烤鸭,这胃反酸,胀满得好几天。还有的别说烤鸭,就是吃点平时不太吃的东西,这胃马上做出反应。从咱中医讲,“得胃气则健,无胃气则亡”。虽然不至于亡,但这个胃气不好的人基本生活质量还是不够的,尤其容易伴随神伤。吃什么不在于食物本身,而在于你的脾胃是否运化得了。
调气揉腹法适合脾胃虚寒,湿气重,不运化者,如积食则不用此法,应该急用消食导滞法。吃点的外卖,或者平时不吃的食物,引起胃肠疼痛的,此为胃虚易受邪气侵犯,而这邪气就是隐藏在食物中不洁净或你平时接触不到的物质。因为这顿饭吃的量多,下一餐没消化过来,这就是积食。小孩子积食就会出现发热的问题,中医看这就是阳明经腑实证,所以用保和丸解决这种发热的积食,不发热一般的消食健胃片即可,平时容易积食的也要分一下。
中医有焦三仙,就是三味中药,分别是炒焦的山楂,神曲,麦芽。焦黑的东西更助于消有型积滞,记住积食了才用。吃了也不是说马上就能吃晚上饭了,还得等等,让它在胃中满满消积导滞。有的小孩子咳嗽,发现吃这个也管用,这不是说保和丸这类就治咳嗽,是因为你这个孩子咳嗽是因为积食引起的,是符合了病机。同样的咳嗽,不同的病机,这就是区别。并非所有咳嗽都能用。所以积食用焦三仙,这种积食是急症多一些
5
而我临床上见得比较多的是胃阳不足,这类人的胃温度是很低的,这个温度有的可以摸出来,中脘凉的,严重的肚脐都是凉的。但胖人要区分,胖人脂肪厚,所以触摸不准确。虚人可以摸出来。因为胃中没有阳气了,胃的蠕动,下降依靠的是脾胃阳气。如果没有阳气了,那么就不蠕动了。这类人基本吃的很少也会满满不适。咱们看理中芄,附子理中芄基本就是这类。还有的艾灸,外治法都是依靠内调,如一人躺床多日气尽没有,试问艾灸还有什么用?你得有点能量,或有这个气,艾灸也好,针灸也好才能调动。如果缺少了,艾灸越久,你的气耗的越厉害,根本藏不住。所以这类胃阳不足的一定先内调提升胃中阳气,饮食节制,避免给胃造成负担。等胃阳恢复了,里面咕噜咕噜响动了,饭量胃口就打开了。 淄博·广成中医
得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胃中阳气就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