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药】——葛根
- 易辰山人
- 2024-11-17 15:09:00
【每日一药】——葛根!
道医养生
宁可柜上药生尘,但愿天下无病人。
1、别名
干葛、葛条、粉葛、甘葛。
2、植物形态
多年生藤本。全株被黄褐色粗毛。块根肥厚。叶互生;具长柄;三出复叶,顶端小叶的柄较长,叶片菱状圆形,有时有3波状浅裂,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下面较密;侧生小叶较小,偏椭圆形或偏菱状椭圆形,有时有2~3波状浅裂。
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密被黄白色茸毛;花密生;苞片狭线形,早落,小苞片线状披针形;蝶形花蓝紫色或紫色;花萼5齿裂,萼齿披针形;旗瓣近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有两短耳,翼瓣狭椭圆形,较旗瓣短,通常仅一边的基部有耳,龙骨瓣较翼瓣稍长;雄蕊10,二体(9+1);子房线形,花柱弯曲。
荚果线形,扁平,密被黄褐色的长硬毛。种子卵圆形而扁,赤褐色,有光泽。花期5~9月,果期8~10月。
3、产地分布
生于山坡草丛路旁及疏林中较阴湿的地方。分布于全国各地。
4、采收加工
春、秋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片,晒干或烘干。
5、药材性状
完整者圆柱形,商品常为斜切、纵切或横切的片块,长4~36厘米,直径4~14厘米,厚0.5~1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有时可见横长的皮孔及残存淡棕色外皮。
切片粗糙,纤维性强。横切片可见由纤维及导管所形成的同心性环纹。质轻。气微,味微甜。以块大、质坚实、色粉性足、纤维少为佳。
6、功效与作用
性凉,味甘、辛。归脾经、胃经。
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7、临床应用
用量9~15克。用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等。
温馨提示: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中或方法及观点仅供学习与参考,如需借鉴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用药或尝试!若遇紧急情况请及时就医!陈易玄中国道家正午道院中医养生
道医养生
宁可柜上药生尘,但愿天下无病人。
1、别名
干葛、葛条、粉葛、甘葛。
2、植物形态
多年生藤本。全株被黄褐色粗毛。块根肥厚。叶互生;具长柄;三出复叶,顶端小叶的柄较长,叶片菱状圆形,有时有3波状浅裂,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下面较密;侧生小叶较小,偏椭圆形或偏菱状椭圆形,有时有2~3波状浅裂。
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密被黄白色茸毛;花密生;苞片狭线形,早落,小苞片线状披针形;蝶形花蓝紫色或紫色;花萼5齿裂,萼齿披针形;旗瓣近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有两短耳,翼瓣狭椭圆形,较旗瓣短,通常仅一边的基部有耳,龙骨瓣较翼瓣稍长;雄蕊10,二体(9+1);子房线形,花柱弯曲。
荚果线形,扁平,密被黄褐色的长硬毛。种子卵圆形而扁,赤褐色,有光泽。花期5~9月,果期8~10月。
3、产地分布
生于山坡草丛路旁及疏林中较阴湿的地方。分布于全国各地。
4、采收加工
春、秋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片,晒干或烘干。
5、药材性状
完整者圆柱形,商品常为斜切、纵切或横切的片块,长4~36厘米,直径4~14厘米,厚0.5~1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有时可见横长的皮孔及残存淡棕色外皮。
切片粗糙,纤维性强。横切片可见由纤维及导管所形成的同心性环纹。质轻。气微,味微甜。以块大、质坚实、色粉性足、纤维少为佳。
6、功效与作用
性凉,味甘、辛。归脾经、胃经。
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7、临床应用
用量9~15克。用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等。
温馨提示: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中或方法及观点仅供学习与参考,如需借鉴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用药或尝试!若遇紧急情况请及时就医!陈易玄中国道家正午道院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