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息法的奥秘1. 什么是不息法

  • 王老师周易
  • 2024-11-01 04:47:30
不息法的奥秘

1. 什么是不息法?

不息法,又称为闭气法或闷气法,或屏息法或住气法,是一种特殊的呼吸技巧。

简单来说,就是在吸气之后暂时停止呼吸,让吸入的精气在体内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再缓缓呼出。

这种方法起源于《黄帝内经》中“呼吸精气”的养生思想。它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身体更好地吸收精气,从而达到治病养生的效果。

 2. 古人的智慧

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养生家、道教理论家和医学家,道教上清派的集大成者、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的开创者,陶弘景(456-536 年)在《养性延命录》中提到:

“正偃卧,瞑目握固,闭气不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气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俱,五脏安;能闭气至二百五十息,华盖(肺)明,华盖明则耳目聪明,举身无病,邪不忤(侵袭)人也。”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当你练习闭气时,要仰卧,闭上眼睛,双手握固,先吸气,然后屏住呼吸,在心中默数到二百次,再缓缓吐气。

每天逐渐增加屏息的次数。如果能屏息到二百五十次,肺脏就会变得清明,耳目也会变得更加敏锐,全身无病,邪气也不会侵袭你。

3. 孙思邈的闭气法

唐代的医学家孙思邈,据说活了 142 岁左右 ,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也有类似的描述:

“和神导气之道,当得密室,闭户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卧,瞑目,闭气于胸膈中,以鸿毛着鼻上而不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则寒暑不能侵,蜂虿不能毒,寿三百六十岁,此邻于真人者也。”

这段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调和心神、引导气息的方法,应该在密室中进行,关闭门窗,铺好温暖的床铺,枕头高度为二寸半。

身体要正直地仰卧,闭上眼睛,屏住呼吸。将一根鸿毛放在鼻尖上,进出鼻子的气息都不能让它动一下,这样持续屏息三百次。

在这段时间里,耳朵听不到外界的声音,眼睛看不见外界的事物,心中不思考任何事情。

这样,寒冷和暑热都无法侵袭你,蜂虿的毒液也无法伤害你,能够活到三百六十岁。

这样的人接近于道家所说的真人。

闭气法是不是非常厉害的样子?

~~不息法的具体修炼方法

1. 吸气入腹

首先,我们要引导气息从鼻子进入腹部,当气息到达足底时就停下来。

这说明至少要吸气入腹,这样能够更深吸气,甚至达到脚跟更好。这就是古代医道宗师们说的“吸气入踵”。

如果还有力气,就继续吸气。

如果气息在体内停留过久而感到胸闷,就从口中细细地、缓缓地吐出,直到吐尽。

然后再通过鼻子细细地、缓缓地吸气,呼气的方法与之前相同。

2. 数息之法

练习时,可以用数息法来帮助自己更好地控制呼吸。

默数鼻端吸入气后的次数,从一数到十或数百,使气闭时间自然延长。

这样可以让你的呼吸变得更加深长细匀,减少呼吸次数。

3. 意守胸膈

在屏息的过程中,要用意念守住气在胸膈(肺)中,使气似动非动,如烟如雾,弥漫于体内。

北宋文学大家、养生家苏东坡也曾说:

“既云闭气于胸膈,恐是不闭鼻中气,只以意坚守此气于胸膈中,令出入息,似动不动,氤氲缥缈,如香炉盖上烟,汤瓶嘴中气,自在出入,无呼吸之者,则鸿毛可以不动。若心不起念,虽过三百息可也。”

~~不息法修炼注意事项

1. 渐进自然:

闭气法的练习一定要循序渐进,切勿硬闭,以免产生不良副作用。

“自极七息”的“自极”,虽然字面意思是尽量用力,但并不是说要用力憋气,而是要使呼吸尽量深细匀长,每分钟内减少呼吸次数。

2. 避免过度:

在练功初期,停闭时间不宜太长。

不息太长,常会引起气机壅塞,甚至胸闷、头晕、胸胁不适、疼痛,腹胀等。

因此,停闭呼吸法,无论是呼停闭气,还是吸停闭气,在练功初期都不宜随便应用,必须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在形成深长的腹式呼吸和匀细入出后,方可渐进而不息。

3.呼吸深长细匀:

正常的呼吸频率大约是每分钟16-20次。通过练习不息法,可以逐渐减少呼吸次数,达到每分钟3-4次,甚至1-2次,而不感到气闷不适,仍然自然舒适。

1.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练习不息法时,最好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避免外界干扰。

可以选择在早上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进行。

2. 保持平和的心态:

修炼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急于求成。心平气和,才能更好地感受气息的变化。中医养生道医养生

文章素材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这里仅作公益性分享。如有侵权,敬请提醒。
不息法的奥秘1. 什么是不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