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式生活#

  • 晓旋枫
  • 2023-03-19 11:26:15
中医式生活
全国爱肝日
什么行为容易伤肝
肝的中医臟象:

肝主疏泄畅气机,促进津血之运行,

脾胃升降排胆汁,情志舒畅与生殖。

肝为刚脏主升发,开窍于目华爪甲。

在液为泪体筋连,在志为怒春气应。

中医如何养肝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将肝脏的功能比做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刚正不阿,受不得约束,有勇有谋,作战有方,战无不胜。

《素问•阴阳类论》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脏为最贵。”论述了五脏贵肝之理。因为五行之木主春时,在天干为甲乙,在色主青,在中焦主肝(胆、脾、胃)。一年三百六十日,五脏分主之,每脏合治七十二日,肝亦如此,因肝主春时七十二日,为一岁之首,乃生机之冠,故藏生升之气。一年万物之生赖于春,,而一身脏气之生赖于肝,故以肝(胆)脏为最贵。

三、现代人怎样伤肝:

⑴情志不畅:肝脏最讨厌情志被压抑,心结难解,小心眼,爱生闷气,钻牛角尖,怒发冲冠。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心里问题多,这些不良的情绪,在肝脏疏泄条达时碍手碍脚,使肝脏很不舒服,憋屈难受,时间长了,疾病就会从情志不畅,气机阻滞,一步一步发展而来,先是胸胁胀满,串痛,嗳气不舒,心烦失眠;然后是气滞血瘀,由功能失调发展为臟腑阴阳不调和气机不通畅,出现情志病、不寐、乳癖、症瘕,如果再受多次大怒激愤的情绪冲击,会导致肝气横逆、肝阳暴涨而出现眩晕、中风、真心痛等严重后果。

⑵嗜酒无度:中医对酗酒危害的认识,早在《金贵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就载有“酒疸”之名,以后有“少年饮酒无度,多成水臌”,“酒疸之因,其人以酒为事,或时浩饮,人醉当风入水,兼以膏粱积热,则酒疸之证成矣“,”湿从内生者,必其人膏粱酒醴过度“等诸多论述。指出了嗜酒伤肝的原因。

⑶过度服药:五脏中,肝脏推陈致新最为旺盛,所以具有强大的解毒功能。化学药物、农药、乙醇、各种食物添加剂等进入人体,全凭肝脏的新陈代谢以解毒,如果大量吃药或长期酗酒,肝脏就会不停的工作,使肝脏非常疲劳,严重影响肝脏正常的功能活动,使解毒的功能受到损害。

⑷久坐不动:肝主筋,关节、韧带、肌腱属于肝系统,是肝赖以疏泄条达的结构基础,重要通道。电脑、电视、汽车让人久坐不动,令其关节、韧带僵硬,失去柔软灵活,使肝不能疏泄条达,气血运行不畅,更加重关节、韧带的损伤。

⑸熬夜或失眠:中医的子午流注学讲,肝胆在晚上11.00—凌晨3.00最兴盛,各个脏腑的血液都经过肝,此刻肝脏的解毒作用也达到了最高峰。因此,人在此时也应顺应自然,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养生。如果熬夜或失眠,子丑之时得不到休息,长期肝脏得不到最充足的能量,就会导致全身的功能障碍。

四、现代人如何养肝:

我们如何满足肝的特性和喜好?使肝脏充分发挥疏泄条达,引领气血畅通。这就要注意四点:

1不要经常郁闷压抑而束缚肝脏;

2不要大量饮酒乱吃化学药令肝脏疲劳不工作;

3不要经常熬夜耗伤肝阴(血);

对于女性来讲,美丽源于肝脏。因为肝脏疏泄条达,会使女性气血畅通,月经规律,脾胃健运、大便畅通,也会令人性情平稳或开朗。一个女性如果情绪好,肝脏不被束缚郁滞,那么月经就调,大便就通(出得畅),睡眠就香,吃嘛嘛香(进得顺),气色皮肤就好。所以美容有四个基本的健康要求:情绪好、月经好、大便好、睡眠好。如果你经常生气,小心眼,那么你再怎么做美容,再怎么饮食调理,皮肤也不会好,身体也不会健康。优秀的女人应该是健康快乐的。肝脏和情绪、气色、月经、大便有直接关系。四个基本的健康要求全部和肝脏有关,只有肝脏疏泄条达正常,不郁结、不憋屈,女性美容就具备描眉画眼、涂脂抹粉、锦上添花的条件和基础了。

人不是动物,人有头脑,有思想,人有”七情六欲”,只要不是“痴傻呆蘖”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在当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知识高度爆炸的时代,竞争残酷,这时人就会出现许多心理疾病,往往这些情志疾病主要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所以中医养肝非常重要。怎样调理,当然自身的调理为主,一旦出现肝气不疏,心情不畅的时候,就要找一些自己喜爱的事去做,如放声歌唱,把郁闷的心情发泄出去;看小品、听相声,让欢乐驱除郁闷;找知心朋友聊天,排解和释放压力;画画写书法,静心专一,忘却烦恼等。中医讲究情志养生,中医五脏分别对应五种情绪,分别为怒、喜、思、悲、恐。肝对应的是“怒”,正所谓“怒伤肝”,因此平素要平衡心态,调整情绪。

中医养生强调作息有律,起居有常。中医的子午流注学讲,肝胆在晚上11.00—凌晨3.00最兴盛,各个脏腑的血液都经过肝,此刻肝脏的解毒作用也达到了最高峰。因此,人在此时也应顺应自然,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养生。

中医讲五脏都是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密切关联的,“五行生克关系”认为,木旺则乘土。而肝主藏血,能贮藏和调节全身血量;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则肝血充盈。因此通过健脾护肝,适当保养脾胃的消化功能,吃一些有益气健脾的食物,龙眼、糯米、山药、薏米、扁豆等,对调养肝脏也大有裨益。中医可以通过食补护肝,中医素有“五味入五脏”,“五色入五脏”之说。

中医治肝三十法

1.一法曰:疏肝理气。

2.一法曰:疏肝通络。

3.一法曰:柔肝。

4.一法曰:缓肝。

5.一法曰:培土泄木。

6.一法曰:泄肝和胃。

7.一法曰:泄肝。

9.一法曰:熄风和阳。

10.一法曰:熄风潜阳。

11.一法曰:培土宁风。

12.一法曰:养肝。

13.一法曰:暖土以御寒风。

14.一法曰:清肝。

15.一法曰:泻肝。

16.一法曰:清金制木。

17.一法曰:泻子。

18.一法曰:补母。

19.一法曰:化肝。

20.一法曰:温肝。

21.一法曰:补肝。

22.一法曰:镇肝。

23.一法曰:敛肝。

24.一法曰:平肝。

25.一法曰:散肝。

26.一法曰:搜肝。

27.一法曰:补肝阴。

28.一法曰:补肝阳。

29.一法曰:补肝血。

30.一法曰:补肝气。
中医
#中医式生活# #中医式生活# #中医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