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针见车老师通过实际行动自爆...

  • 薛定谔的英短咕咕咕
  • 2024-09-22 04:21:14
关于一针见车老师通过实际行动自爆高中确实没上过,而他粉丝确实没注意到视频关键帧的问题太开心而且9月16日的一针见车不但反对8月12日,还反对9月15日

1,已知初速度,已知末速度,中间过程视作匀减速才可得“减速度”数值,因为如果不视作匀减速,甚至无法计算出任何有效数据,这是典型的中学物理处理方式,为了方便一针见车老师和他粉丝能看懂的操作,没想到一针见车老师下午转发憋了泡大的暴露了自己中学学历。

一针见车老师的操作是把【视作平均】这一默认计算条件下的匀减速值当成了【真正平均】,闹出来天大笑话,已经被我嘲讽他和马云平均资产打脸了。

2,他粉丝说的很对,因为我昨晚观察到了重影现象,比如3秒28帧和3秒29帧(如图3,图4),推测存在25帧转30帧转录,因此我截图选取的是绕过重复帧的计算,即25帧监控播放的临界帧(也就1/25s一部分被1/30s覆盖,另一部分叠入下一帧被截取)被完全跳过的部分。

换句话说,对于3秒23帧开始,车辆未出现,即对应监控1/25s帧内车辆没被传感器记录,车只可能在更右边位置。对于3秒28帧结束,车辆最后一个清晰帧,即对于监控1/25s帧内车辆最近也在这个1/30s帧内完整的状态下,车辆实际只可能在更左位置,因为3秒29帧出现重影,28帧没有太开心

也就是说,我在注意到帧率差异后,选择了起点更左,终点更右的小可能距离*1/30s帧时间等比换算,如果真实采样,这一段的平均速度甚至可能更大太开心

@可可可利姆 你是不是完全没想过这几帧我选的都是非重影图片计算速度太开心

3,关于打点计时器的计算,作为一个参加竞赛的中考保送生,我可以回忆一些初中物理不会教你的东西。

(1)打点计时器测量的前提是一个平面内,在平面内不存在透视关系时,可以通过点间距计算速度,然而通过一个存在透视关系的镜头利用打点的投影间距估算速度,可能在初中教打点计时器的时候默认你是用尺子量同一平面内的纸袋有关,让你自己忘记了透视关系,算错了。
(2)初中一般采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因为他直连50Hz交流电,每个点只打0.02s,在初中物理纸带低速运动下基本可以看做一个点,因此可以简化计算,在现实中,特别是25fps的记录配合这么大的运动速度,每个位置是不能看做点的,无法直接计算,又错了。
(3)如果我们不只看临界条件决定是否能用这个测试工具,还看这样应用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你的打点计时器结果和你自己数帧计算的结果是冲突的,你只要稍微算一算撞击瞬间前后清晰帧的速度,就能得到结果矛盾。

还是要回去多练,初中物理不复杂,但是坑多。

至于那个一针见车老师憋了一天就拉了泡稀的转发这个,确实自爆了初中学历的事实。
关于一针见车老师通过实际行动自爆...关于一针见车老师通过实际行动自爆...关于一针见车老师通过实际行动自爆...关于一针见车老师通过实际行动自爆...关于一针见车老师通过实际行动自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