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ZDA# #CX-30# #AERO#...

  • BigBearChow
  • 2022-11-07 07:58:02
MAZDA CX-30 AERO CFD

图15,旋转和不旋转轮胎,周边空气能量对比(蓝色代表低能量)。在旋转轮胎的情况下,轮胎下方的空气能量明显提升。这是因为轮胎下方表面与空气的相对速度低,而上方表面与空气的相对速度高,甚至产生了涡流而耗散了空气能量(图16)。

图17,不带车体和带车体的轮胎周边空气能量对比。在带车体的情况下,轮胎侧面的空气能量降低。这是因为车体的存在,会导致轮胎周边空气来流方向的改变(图18),继而导致轮胎侧面产生涡流(图19)。

基于上述对比,对轮胎周边空气的管理,有2个推进方向。一是控制空气吹轮胎下方,二是控制来流空气与轮胎的相对夹角。

以往车型采用的前轮扰流板,都是采用比较简单的平板设计。但这样的设计会导致其表面的压力急剧上升,对左右方向的空气流动控制不良(图20)。

(另外之前看其他论文有说,这样的设计也导致车头下压力的降低。)

而CX-30则采用了3D曲面、带内部导流的扰流板设计,该扰流板能更平滑地控制空气(图20,图21),同时也将来流空气与轮胎的夹角降低了约6度(图22)。

新的设计,让Cd值降低了3%(图23)。
#MAZDA# #CX-30# #AERO#...#MAZDA# #CX-30# #AERO#...#MAZDA# #CX-30# #AERO#...#MAZDA# #CX-30# #AERO#...#MAZDA# #CX-30# #AERO#...#MAZDA# #CX-30# #AERO#...#MAZDA# #CX-30# #AERO#...#MAZDA# #CX-30# #AERO#...#MAZDA# #CX-30# #A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