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艾久久资讯网
首页
(当前)
头条
电影
军事
时尚
热门
社会
数码
汽车
体育
搞笑
影片
新鲜事
游戏
美食
股市
校园
美妆
婚恋
科技
健康
美女
动漫
电视剧
旅游
萌宠
育儿
读书
综艺
运动健身
音乐
设计
艺术
房产
情感
明星
宗教
家居
科普
星座
国际
舞蹈
三农
法律
辟谣
军事
历史
养生
瘦身
财经
刑法总则概念第8⃣️天
法学生江户川
2022-05-05
0
首页
>
校园
全民知识节
叮叮今天开启【刑法总则概念第8⃣️天】
❇️利用碎片化时间
❇️每天道,跟上脚步
❤️背完的“打卡➕天数” 今天还有多少人?
❇️每天10分钟,你法硕上岸⬆️
71直接故意,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72间接故意,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73犯罪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
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74疏忽大意的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75过于自信的过失,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76犯罪目的,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实现某种犯罪结果的心理态度。
77犯罪动机,指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
78刑法中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后果和有关的事实情况发生了误解。
79法律认识错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发生误解。
80假想非罪。行为被法律规定为犯罪,而行为人误认为不是犯罪。
郑重声明:图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返回
返回首页
上一篇
大学什么专业最好?
下一篇
建议收藏打印!人民日报42条金句...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