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取款5000元银行要求丈夫到场# 银行:业务已办理,原因正调查

  • 南方日报
  • 2024-11-30 11:57:42
为何奇葩证明还在为难着基层女子取款5000元银行要求丈夫到场 银行:业务已办理,原因正调查】11月28日,辽宁沈阳一网友发视频称,转账支付房租失败后,她去该网点取丈夫刚转进去的5000元,但被银行要求证明打款人是谁,后又要求需她丈夫到现场处理,还要提供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等材料,才能证明两人的夫妻关系。最后,还要证明这5000元的用途。29日,记者从涉事银行了解到,确有此事,但该储户后来成功办理了业务,具体原因正在调查处理。

半月谈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一些企业和单位依然要求居民到村、社区开具“亲属关系证明”“政审证明”“贷款证明”“家庭困难证明”等,这令基层左右为难。若开,没有政策依据,有些证明甚至还有法律、责任风险;若不开,群众无法办事有意见,可能引发干群矛盾。 叮咚快评

长期以来,一些政府部门、公用企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作祟,要求居民群众找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具“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给居民群众带来极大不便,也给基层增加了很大负担。

乱象,何其荒诞!在明明有结婚证的情况下,保险公司还要求社区开具婚姻关系证明;在已携带户口簿的情况下,不少银行仍要求村委会开具亲属关系证明,以确证“我爸是我爸”……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大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背景下,为何减证便民仍存“堵点”?综观各地报道,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部门不敢担当、不愿担责,便对位于最末端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发号施令”,从而转嫁可能存在的法律、责任风险。再比如,关于规范基层证明事项的有关文件主要在党政系统下发,而不少企事业单位照旧把相关证明作为办事的前置条件,给办事群众设置障碍。

关闭不合时宜的证明入口是一方面,开启有效证明的通道是另一重要方面。数字化时代,有必要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加快各类证件的电子化,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此外,有关部门也要勇于担起责任、敢于承担风险,切实做到不“甩锅”基层。(综合南方+、极目新闻)网页链接
#女子取款5000元银行要求丈夫到场# 银行:业务已办理,原因正调查#女子取款5000元银行要求丈夫到场# 银行:业务已办理,原因正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