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美山东走进潍坊

  • -四分三十三秒-
  • 2025-04-20 12:49:23
寻美山东走进潍坊
潍坊历史文化悠久,文物遗产众多,古生物化石丰富,潍坊市博物馆馆藏优势为古生物化石、陶器、明清书画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潍坊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寻美潍坊

1.潍坊象化石
1979年发现于昌潍地区潍坊市(今潍城区)。该标本有着保存近乎完整的头骨、左右门齿、下颌骨、胸椎、肩胛骨、腰椎、肋骨、髋骨、肱骨、股骨等,为20岁左右的猛犸象青年雄性个体。它生存在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期(距今约20万年),代表了比南方象躯体构造特征更进步的猛犸象属晚期的一个新种类,中国科学院因此以“潍坊象”来命名这个新种类。

潍坊象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象,也是唯一以中国城市命名的猛犸象种类,又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地理分布最南端的猛犸象种。潍坊象是地球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环境变迁的“巨型”见证者,对古生物研究、区域环境变迁研究等都具有极高价值。
寻美中国

2.大汶口文化红褐陶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红褐陶鬶,通宽20.7厘米、高21.0厘米,夹细砂红褐陶质。鸟喙形短流,侧视呈三角形。口微侈,喇叭形细短颈;扁圆形腹肥大,低裆;矮肥足;桥形长把手。颈下部流前饰一大乳丁纹,上饰一弦纹,腹部与把手下端连接处饰一周附加堆纹;前两足侧饰数道较深压印纹。
寻美山东

3.清《棠梓清芬》书画册
画册纵32.8、横61.5厘米,纸本,是清代潍县陈介锡所辑书画巨册《桑梓之遗》的副册。内收周亮工、崔璞、张端亮、郑燮、王士祯、赵执信、刘以贵、高凤翰、郭廷翕、刘墉、窦光鼐等乡贤名宦的16幅书画作品。前有陈介锡题签、陈介祺所书目录,后又有陈介祺跋尾,然后赠与了当时离任潍县县令之职的靳昱,以示留念。

4.清郑燮撰书《修城记》
清乾隆十三年(1748),潍县知县郑燮(号板桥)为救灾民于水火,采取“以工代赈”措施,招徕饥民修潍县城墙,令潍县乡绅供应饭食,亲自撰书《修城记》以作动员,修城竣工后刻碑镶嵌于潍县城墙上。

墨迹装裱为四条屏,画心每幅纵50、横24厘米。石刻高55.7、宽135.7、厚12.6厘米。墨迹与石刻现均藏潍坊市博物馆。全文计225字,行书,笔力清劲,结字多变;布局疏密得当,错落有致。文中板桥以辩证的观点论述了天无常规,事无常理,国家要在治中未雨绸缪,阐述修城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记叙自己“以工代赈”,首作表率,捐修城工六十尺,计钱三百六十千,更表明修城“一钱一物概不经手”,亦不图纸上空名。据《潍县志稿》记载,修城一役,救活灾民万余人。 潍坊·潍坊市博物馆
寻美山东走进潍坊寻美山东走进潍坊寻美山东走进潍坊寻美山东走进潍坊寻美山东走进潍坊寻美山东走进潍坊寻美山东走进潍坊寻美山东走进潍坊寻美山东走进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