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推之# 蔚县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如下:1...
- 李莉
- 2025-04-07 12:15:08
莉推之 蔚县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如下:
1. 深曲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典型文物,出土于蔚县琵琶嘴遗址,质地为泥质红陶,说明蔚县壶流河一带是当时中原仰韶文化、东北红山文化、西北河套文化相互交流的通道。
2. 青铜彩绘雁鱼灯:西汉时期文物,出土于蔚县杨庄窠乡。全系青铜铸造,由雁首颈、雁体、灯盘、灯罩4部分套合而成,可调节灯光亮度和照明角度,还能防止油烟污染室内空气。
3. 彩绘侍女烤肉串图陶灶:汉代文物,1996年出土于常宁乡范家堡汉墓。质地为泥质灰陶,灶台上有三口小陶锅,灶台右、后面起屋脊,背面彩绘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景象,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烤肉串实例。
4. 朱业微石造像:北魏太平真君五年的文物,1982年9月发现于黄梅乡榆涧村石峰寺。以灰褐色砂岩雕刻而成,佛陀跌坐,两侧各有一胁侍菩萨,后面刻有圆形顶光和拱形背光,是我国现存早期石造像的上乘之作。
5. 绿釉贴花塔形莲花座陶罐:盛唐时期文物,1982年出土于蔚县黄梅乡榆涧村。细泥红陶胎质,通体施绿釉,上腹部有堆贴浮雕铺首衔环、奔兽图案,造型婀娜,曲线流畅,是唐代陶器的精美代表,也是中西民族文化融合的典型实物例证。
6. 唐绿釉凤首陶壶:盛唐时期文物,1982年出土于蔚县黄梅乡榆涧村。细泥红陶胎质,胎体厚重,外施绿铅釉,壶嘴呈桃形嘴、带流,盖作凤首形,具有西域文化典型特征,是中西民族文化融合的实物例证。
7. 青釉瓷洗:宋代青釉瓷器的代表文物,1975年出土于蔚县城北街电力局院内。圆唇、敛口、圆腹呈钵状底微内凹,下腹斜直,除底周围无釉外,余部内外施豆青色釉,胎体较薄,胎泥细密,是北宋瓷器中十分珍稀的精品。
8. 彩绘七佛仰莲座单层檐木塔:辽代木质佛塔,2011年出土于蔚县南安寺塔地宫。须弥座上层为三层仰莲,中间镂空,莲瓣彩绘红、蓝彩,仰莲座内有凹底,塔身插入其中,塔身为六角形,各面绘制立佛像,有头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9. 须弥莲座双重檐金舍利塔:辽代舍利塔,2011年出土于蔚县南安寺塔地宫。金质,须弥座为六角形,下层宝相花纹,上层为仰莲,该塔是精美宝贵的质料与繁复高超技艺结合的产物,具有艺术和审美的双重价值。
10. 康熙手书台省箴行书轴:清代康熙皇帝御笔所书,康熙三十九年创作。纵162.5cm,横56.2cm,内容是康熙皇帝写给六科给事中的警示箴言,是后人研究中国清代书法作用的重要依据。
1. 深曲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典型文物,出土于蔚县琵琶嘴遗址,质地为泥质红陶,说明蔚县壶流河一带是当时中原仰韶文化、东北红山文化、西北河套文化相互交流的通道。
2. 青铜彩绘雁鱼灯:西汉时期文物,出土于蔚县杨庄窠乡。全系青铜铸造,由雁首颈、雁体、灯盘、灯罩4部分套合而成,可调节灯光亮度和照明角度,还能防止油烟污染室内空气。
3. 彩绘侍女烤肉串图陶灶:汉代文物,1996年出土于常宁乡范家堡汉墓。质地为泥质灰陶,灶台上有三口小陶锅,灶台右、后面起屋脊,背面彩绘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景象,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烤肉串实例。
4. 朱业微石造像:北魏太平真君五年的文物,1982年9月发现于黄梅乡榆涧村石峰寺。以灰褐色砂岩雕刻而成,佛陀跌坐,两侧各有一胁侍菩萨,后面刻有圆形顶光和拱形背光,是我国现存早期石造像的上乘之作。
5. 绿釉贴花塔形莲花座陶罐:盛唐时期文物,1982年出土于蔚县黄梅乡榆涧村。细泥红陶胎质,通体施绿釉,上腹部有堆贴浮雕铺首衔环、奔兽图案,造型婀娜,曲线流畅,是唐代陶器的精美代表,也是中西民族文化融合的典型实物例证。
6. 唐绿釉凤首陶壶:盛唐时期文物,1982年出土于蔚县黄梅乡榆涧村。细泥红陶胎质,胎体厚重,外施绿铅釉,壶嘴呈桃形嘴、带流,盖作凤首形,具有西域文化典型特征,是中西民族文化融合的实物例证。
7. 青釉瓷洗:宋代青釉瓷器的代表文物,1975年出土于蔚县城北街电力局院内。圆唇、敛口、圆腹呈钵状底微内凹,下腹斜直,除底周围无釉外,余部内外施豆青色釉,胎体较薄,胎泥细密,是北宋瓷器中十分珍稀的精品。
8. 彩绘七佛仰莲座单层檐木塔:辽代木质佛塔,2011年出土于蔚县南安寺塔地宫。须弥座上层为三层仰莲,中间镂空,莲瓣彩绘红、蓝彩,仰莲座内有凹底,塔身插入其中,塔身为六角形,各面绘制立佛像,有头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9. 须弥莲座双重檐金舍利塔:辽代舍利塔,2011年出土于蔚县南安寺塔地宫。金质,须弥座为六角形,下层宝相花纹,上层为仰莲,该塔是精美宝贵的质料与繁复高超技艺结合的产物,具有艺术和审美的双重价值。
10. 康熙手书台省箴行书轴:清代康熙皇帝御笔所书,康熙三十九年创作。纵162.5cm,横56.2cm,内容是康熙皇帝写给六科给事中的警示箴言,是后人研究中国清代书法作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