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传承古建筑智慧

  • 秋小曦_
  • 2025-03-25 23:44:34
文化中国行传承古建筑智慧

《中国建筑全书》

第七章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

★藏族碉房

碉房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比较常见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在《后汉书》中有相关记载,这种建筑形式在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碉房是一种用石料垒砌或土筑的房屋,房屋通常有三或四层高,因其外观很像碉堡,所以称之为『碉房』。

碉房大多为石木结构,其外形端庄,风格古朴粗犷。碉房的外墙从下至上慢慢收缩,依山而建,内坡则为垂直结构。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等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是藏地特有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造就的、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

☆多层砖楼

碉房通常为三到四层。底层用于喂养牲口和堆放饲料、杂物等;二层作为卧室、厨房等生活空间;而顶层通常是作为经堂。由于藏族民众大多都信仰藏传佛教,因此诵经拜佛是他们的日常,出于对神佛的尊重,他们认为神位上方是不能住人或堆放杂物的,所以把经堂设在了房屋的顶层。为了增加二层的生活空间,通常会采用将二层挑出墙外的形式,以达到增加使用空间的目的,轻巧的挑楼与厚重的石砌墙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建筑外形也因此更加丰富且充满变化。

☆丰富的点缀

藏族民居的色彩主要依托于建材本身的自然色调,展现了一种质朴而和谐的美感:如泥土所呈现的温暖土黄色,石块展现的米黄、青灰及暗红色,还有木料部分被精心涂刷成暗红色,这些色彩与墙面及屋顶的明亮色调形成对比,相互映衬。

文学有得聊微博书评团
文化中国行传承古建筑智慧文化中国行传承古建筑智慧文化中国行传承古建筑智慧文化中国行传承古建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