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汉魏石经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特展摄
- 黑敀
- 2025-02-13 10:47:03
一组汉魏石经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特展摄。早期儒家经典在辗转传抄过程中,文字多歧,故有官方制作经典定本之举。东汉时,先以官府所藏“兰台漆书”为定本,至熹平四年,灵帝命蔡邕、堂谿典等人以隶书写定《诗经》《尚书》《周易》等七部儒家经典,刻于碑石,陈列于洛阳太学,后世称为“熹平石经”,又因只用隶书一体,也称“一字石经”。三国魏正始二年,以古文、小篆、隶书刻《尚书》《春秋》与部分《左传》,后世称为“正始石经”或“三字石经”。汉魏石经是官方校定的儒家经典定本,保留了早期经书文本的诸多信息,历来受到学界重视。后世官方刻制的儒家经典石经,还包括唐开成石经、五代蜀石经、北宋嘉祐石经、南宋绍兴石经、清乾隆御定石经。历经战乱,目前完整保存者,仅有开成石经与乾隆石经。贞石坚固,仍不免归于撕灭,但儒家经典却在千年风雨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代有其人,世传其书,历久弥新
图1 图18 熹平石经《诗经》,东汉,山东博物馆藏
图2 图3 熹平石经《尚书》,东汉,山东博物馆藏
图4 熹平石经《诗经》,东汉,山东博物馆藏
图5 图15 古文一体石经,三国魏,故宫博物院藏。本石经纯用古文一体,存世罕见。其内容有《春秋》《论语》等,马衡先生曾提到“一石存《论语》篇首文”,即此石,并推测其为工匠不熟悉古文字体而进行的试刻
图6 图16 图17 正始石经《春秋》,三国魏,故宫博物院藏。《春秋·僖公廿八年》残篇,下刻有“第八”大字隶书,为石经碑序
图7 正始石经《尚书》,三国魏,故宫博物院藏。此石为《尚书·皋陶谟》残篇,存“言”“帝”等字,古文、小篆、隶书三体呈“品”字形排列,与其他石经三体直下排列形式不同,反映正始石经刻铭形式的复杂性。目前所见这一形式的正始石经仅有《尚书》之《尧典》与《皋陶谟》两篇
图8-图14 正始石经《尚书》,三国魏,故宫博物院藏
微博知识+微博旅行家文博科普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特展摄。早期儒家经典在辗转传抄过程中,文字多歧,故有官方制作经典定本之举。东汉时,先以官府所藏“兰台漆书”为定本,至熹平四年,灵帝命蔡邕、堂谿典等人以隶书写定《诗经》《尚书》《周易》等七部儒家经典,刻于碑石,陈列于洛阳太学,后世称为“熹平石经”,又因只用隶书一体,也称“一字石经”。三国魏正始二年,以古文、小篆、隶书刻《尚书》《春秋》与部分《左传》,后世称为“正始石经”或“三字石经”。汉魏石经是官方校定的儒家经典定本,保留了早期经书文本的诸多信息,历来受到学界重视。后世官方刻制的儒家经典石经,还包括唐开成石经、五代蜀石经、北宋嘉祐石经、南宋绍兴石经、清乾隆御定石经。历经战乱,目前完整保存者,仅有开成石经与乾隆石经。贞石坚固,仍不免归于撕灭,但儒家经典却在千年风雨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代有其人,世传其书,历久弥新
图1 图18 熹平石经《诗经》,东汉,山东博物馆藏
图2 图3 熹平石经《尚书》,东汉,山东博物馆藏
图4 熹平石经《诗经》,东汉,山东博物馆藏
图5 图15 古文一体石经,三国魏,故宫博物院藏。本石经纯用古文一体,存世罕见。其内容有《春秋》《论语》等,马衡先生曾提到“一石存《论语》篇首文”,即此石,并推测其为工匠不熟悉古文字体而进行的试刻
图6 图16 图17 正始石经《春秋》,三国魏,故宫博物院藏。《春秋·僖公廿八年》残篇,下刻有“第八”大字隶书,为石经碑序
图7 正始石经《尚书》,三国魏,故宫博物院藏。此石为《尚书·皋陶谟》残篇,存“言”“帝”等字,古文、小篆、隶书三体呈“品”字形排列,与其他石经三体直下排列形式不同,反映正始石经刻铭形式的复杂性。目前所见这一形式的正始石经仅有《尚书》之《尧典》与《皋陶谟》两篇
图8-图14 正始石经《尚书》,三国魏,故宫博物院藏
微博知识+微博旅行家文博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