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必看的两幅书法...
- 书画界
- 2025-02-12 18:16:32
元宵节必看的两幅书法,杨维桢《元夕与妇饮诗》问夜夜何其,睠兹灯火夕。月出屋东头,照见琴与册。老妇纪节序,清夜罗酒席。右蛮舞袅袅,左琼歌昔昔。妇起劝我酒,寿我岁千百。仰唾天上蜍,誓作酒中魄。劝君饮此酒,呼月为酒客。妇言自可听,为之浮大白。
款识:老妇曰:"人言天孙思妃,不如月娥守孤。"不知羿妇相弃以犇,曷若织女相望以久久也。录呈子刚节判宗唐秋官一笑,竹林先生见此,烦缮写一本到秋官牙,仍要光和见教。
【赏析】
全篇真、行、草相杂,行草中多带入章草笔法和结体。下笔力透纸背,老辣之甚。字形大小悬殊,章法跌宕起伏,似乱石铺街,全篇有一种跳荡、激越的节奏,气势豪放雄宕,狂怪清劲。《元夕与妇饮》是一首乐府诗,收录在《杨铁崖先生古乐府集》中,清人顧嗣立在《元诗选》中也曾辑录。诗中主要是描写他在元宵节的夜晚与夫人一起饮酒时的快乐心情。苏轼《新岁展庆帖》 轼启。新岁未获展庆,祝颂无穷,稍晴起居何如?数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昨日得公择书,过上元乃行,计月末间到此,公亦以此时来,如何?窃计上元起造,尚未毕工。轼亦自不出,无缘奉陪夜游也。沙枋画笼,旦夕附陈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此中有一铸铜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并椎,试令依样造看兼适有闽中人便。或令看过,因往彼买一副也。乞蹔付去人,专爱护便纳上。余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谨,轼再拜。季常先生文阁下。正月二日
【赏析】
作于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苏轼时年四十六岁,是苏轼中晚年的代表作品。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曾评论苏轼书法:“中年书圆劲而有韵,大似徐会稽(徐浩):晚年沉着痛快,乃似李北海(李邕)。”此帖信手写来无拘无束,横竖斜直,率意而成,挥洒自如,姿态横生。笔力雄健,骨劲肉丰,更可展示作者的书法风格。元宵节
款识:老妇曰:"人言天孙思妃,不如月娥守孤。"不知羿妇相弃以犇,曷若织女相望以久久也。录呈子刚节判宗唐秋官一笑,竹林先生见此,烦缮写一本到秋官牙,仍要光和见教。
【赏析】
全篇真、行、草相杂,行草中多带入章草笔法和结体。下笔力透纸背,老辣之甚。字形大小悬殊,章法跌宕起伏,似乱石铺街,全篇有一种跳荡、激越的节奏,气势豪放雄宕,狂怪清劲。《元夕与妇饮》是一首乐府诗,收录在《杨铁崖先生古乐府集》中,清人顧嗣立在《元诗选》中也曾辑录。诗中主要是描写他在元宵节的夜晚与夫人一起饮酒时的快乐心情。苏轼《新岁展庆帖》 轼启。新岁未获展庆,祝颂无穷,稍晴起居何如?数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昨日得公择书,过上元乃行,计月末间到此,公亦以此时来,如何?窃计上元起造,尚未毕工。轼亦自不出,无缘奉陪夜游也。沙枋画笼,旦夕附陈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此中有一铸铜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并椎,试令依样造看兼适有闽中人便。或令看过,因往彼买一副也。乞蹔付去人,专爱护便纳上。余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谨,轼再拜。季常先生文阁下。正月二日
【赏析】
作于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苏轼时年四十六岁,是苏轼中晚年的代表作品。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曾评论苏轼书法:“中年书圆劲而有韵,大似徐会稽(徐浩):晚年沉着痛快,乃似李北海(李邕)。”此帖信手写来无拘无束,横竖斜直,率意而成,挥洒自如,姿态横生。笔力雄健,骨劲肉丰,更可展示作者的书法风格。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