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美好##博物馆摄影#汉·彩绘陶壶摄于...

  • 路客看见
  • 2025-02-06 04:04:42
看见美好博物馆摄影

汉·彩绘陶壶
摄于:临汾市博物馆
汉·彩绘陶壶
侈口,鼓腹,圈足,从造型上看并无特殊之处,是比较标准的钟壶样式。它的高度接近半米,相当敦实。可能有盖子,然而已经遗失很久。覆盖全身的彩绘,从口沿残留的化妆土往下,环颈为云纹和雀羽纹交错组成的图案,其下为弦纹夹三角锯齿纹,腹部为叙事性强的《招魂升天图》,腹部以下及圈足饰以单色彩绘,整体色彩厚重明快,线条流畅坚实,红、绿、蓝、黑、黄、白等诸种色彩交汇相融于器身表面,华丽精美,完整难得。
彩绘的重心就是位于腹部、由上下各两道弦纹割出的《招魂升天图》画域。画面高度占壶体高度的三分之一,环壶长度约近一米二,非常壮观。根据专家的解读,《招魂升天图》采用双钩填色和平涂的技法,描绘的是死者从冥界到天上神界的逐步上升成仙过程。条带式连贯构图由左向右排序,共分人面蛇身、乘凤升仙、蟾蜍夜光、翼龙引导和日中金乌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部分画面里是一位人面蛇身的戴冠老者,推测是伏羲的形象。作为全图的开篇,在此寄予了生者对祖灵的祈祷,希望给予逝者以来自祖灵的关注和庇护。
第二部分:乘凤升仙部分,描绘的是仙人手捧三足乌,在彩云缭绕下,驾着一只三头三尾的凤鸟飞行。凤爪下方有死者的魂魄骑着龙跟从,前方是玉兔导引,下面还有飞虎伴随。仙人之外,有一个吉祥物构成的隐语布局,便是三足乌和玉兔,龙和虎。前者代表日和月,后者代表灵魂与躯体的交割。在一些墓葬里,墓道或墓门两侧的墙壁上绘有相对的龙虎形象,虎头朝着墓内,代表逝者躯体的载入;龙首朝着墓外,表示逝者最后将乘龙上天。
第三部分:蟾蜍出现在月宫里,身体上方有发光的火焰云。在汉画中,蟾蜍和三足乌、玉兔以及九尾狐等祥物都是西王母神话体系的重要元素。蟾蜍是月宫灵物,汉代人认为它有助于升仙,有助于长生,同时也作为生殖崇拜的一种。汉代人可能无法理解蟾蜍冬天蛰伏消失,春天复出大地的奇异现象,更因其超强的繁殖能力,仿佛一夜之间遍地都是,就会觉得它是长生不死的灵物。《道书》里说,“蟾蜍万岁”,因此也能理解当时那些拿蟾蜍来炼丹的人。
第四部分:表现的可能是汉代彩绘陶器上最有气势的一条翼龙了。它的身形随着彩云宛转游动,头部朝向飞升而来的逝者灵魂,两条龙须随着云气回收鼓荡,有如芝草。
第五部分:龙尾与红日相接,红日中有神鸟在云气中遨游。神鸟即可以指代太阳的金乌。《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提到,“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太阳里面出现飞鸟的画像,在汉代远远多于我们熟知的三足乌形象。三足乌的出现源于金乌,偶数为阴,为了表征太阳的阳性,并与月亮里玉兔、蟾蜍的四肢相对,于是为金乌增加了一足。显然,此处并非强调红日的阳性,而是用金乌的遨游来表征逝者灵魂最终到达仙界的自由状态。而太阳无法直视,到这里一个灵魂的解脱升仙过程完美地结束,所用场景都被阳光收束,成为留给生者的一场绚烂无比的梦。
(文字来源:山西晚报)

约会博物馆
24.05.18
#看见美好##博物馆摄影#汉·彩绘陶壶摄于...#看见美好##博物馆摄影#汉·彩绘陶壶摄于...#看见美好##博物馆摄影#汉·彩绘陶壶摄于...#看见美好##博物馆摄影#汉·彩绘陶壶摄于...#看见美好##博物馆摄影#汉·彩绘陶壶摄于...#看见美好##博物馆摄影#汉·彩绘陶壶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