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晚上10点,我从郑州大剧院...
- 梁某秋阳
- 2024-12-27 01:33:49
12月6日晚上10点,我从郑州大剧院的后台走出,和沈媛老师互相拥抱,我对她说:“我的2024终于结束了”(当然那时我还不知道其实并没完全结束)。
我是一个善于欣赏他人优点的人,但对于沈老师已经不能说是欣赏,而是一种接近敬畏的佩服。还记得2023年哲理辩论前,因为题目与艺术有关,我请她帮忙听一听我的练习赛,她听完恨铁不成钢地打开PPT在线上会议里给我讲了半小时艺术史。而如果我没记错,那个时候她已经在星海音乐厅为演出练琴超过20小时了。下线时我说“赶紧休息”,她说“不我要继续去练琴了”。
听说看理想有位老师说“沈媛老师是超人”,实在过于贴切。如果北野武说的那种滚烫的人生真的存在,那大概就是她这样的人生吧,沈老师身上有时毫不胆怯的真诚、自然高贵的愤怒,或许正是这种生活方式的一体两面。我有时也会忍不住想,如果我能像她这样生活,应该可以做到很多我一直想而来不及实现的事情。
但我很清楚自己做不到。在这一点上我将愉快地承认:俺不如她。
因此,在24年初收到沈老师《音乐与思辨》共创邀请的时候,我一方面十分惶恐,另一方面我也清楚这种惶恐的情绪只能由我自己承担。最终我的做法是假装镇定并且试着告诉自己这件事一定要好好完成。
而不巧我的2024年最终成了人生的最低谷,但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我也的确记得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完成。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今年最后一场演完后由衷地松一口气:“好了,这下终于可以结束了”。
很多朋友好奇,究竟音乐与思辨这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主题,怎样构成一场演出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辩论中观点表达会引发听众的情绪反应,而乐曲也会引发人的情绪,因此,在我俩的讲述和沈老师后续的演奏中,观众可以交替地经历被两种不同的内容引发情绪的过程,从而产生一种复调式的、难以被归类的综合体验。
这也是沈媛老师的“知识音乐会”独一无二的地方。我们不敢说“此中有真意”,但有时的确“欲辨已忘言”。
当然,我现在说得轻松,事实是 在理想国演出前的两周我十分焦虑,几乎推掉了所有能推的事情尽量挤出时间准备内容(此处感谢黄雁捷和张子龙两位给我的帮助,以及丫丫老师的无情督促),尤其是语言、情绪、体验这三个章节我此前几乎从未讲过,极其心虚。好在最后的效果还算令人满意。
嗯…说“还算令人满意”的确是保守了。我还记得11月23日回到家里,我忍不住对毫不知情的朋友说“我感到自己今天做出了很厉害的工作,这一刻的我值得任何夸奖”。
那是整个2024年我第一次、也是最快乐的一天。
后来有一次和沈老师一起在姜松老师家喝酒,她很自然地跟我聊起“音乐与物理”主题可能有的内容方向,我忍不住吐槽:今天是你生日诶,你这时候都不放过自己要聊工作吗?那一刻我感觉她有些茫然:这是工作吗?好像是的,可是我觉得聊这些很开心啊。
其实吧,我那个问题可能是最近几年心理学的训练让我本能地会关注生活是否失衡,但我当然也觉得聊这些很愉快。毕竟,如果不是早就发现人可以从每一份自己出色完成的工作里感受到灿烂星空,我当初大概也不会选择创业。
好的,那就等下一次天晴有星星的时候吧。相信那也会让我觉得“还好活到了这一天”。
( P12Naive理想国,P34国家大剧院,P56郑州大剧院,P789三场演出的海报)
我是一个善于欣赏他人优点的人,但对于沈老师已经不能说是欣赏,而是一种接近敬畏的佩服。还记得2023年哲理辩论前,因为题目与艺术有关,我请她帮忙听一听我的练习赛,她听完恨铁不成钢地打开PPT在线上会议里给我讲了半小时艺术史。而如果我没记错,那个时候她已经在星海音乐厅为演出练琴超过20小时了。下线时我说“赶紧休息”,她说“不我要继续去练琴了”。
听说看理想有位老师说“沈媛老师是超人”,实在过于贴切。如果北野武说的那种滚烫的人生真的存在,那大概就是她这样的人生吧,沈老师身上有时毫不胆怯的真诚、自然高贵的愤怒,或许正是这种生活方式的一体两面。我有时也会忍不住想,如果我能像她这样生活,应该可以做到很多我一直想而来不及实现的事情。
但我很清楚自己做不到。在这一点上我将愉快地承认:俺不如她。
因此,在24年初收到沈老师《音乐与思辨》共创邀请的时候,我一方面十分惶恐,另一方面我也清楚这种惶恐的情绪只能由我自己承担。最终我的做法是假装镇定并且试着告诉自己这件事一定要好好完成。
而不巧我的2024年最终成了人生的最低谷,但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我也的确记得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完成。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今年最后一场演完后由衷地松一口气:“好了,这下终于可以结束了”。
很多朋友好奇,究竟音乐与思辨这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主题,怎样构成一场演出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辩论中观点表达会引发听众的情绪反应,而乐曲也会引发人的情绪,因此,在我俩的讲述和沈老师后续的演奏中,观众可以交替地经历被两种不同的内容引发情绪的过程,从而产生一种复调式的、难以被归类的综合体验。
这也是沈媛老师的“知识音乐会”独一无二的地方。我们不敢说“此中有真意”,但有时的确“欲辨已忘言”。
当然,我现在说得轻松,事实是 在理想国演出前的两周我十分焦虑,几乎推掉了所有能推的事情尽量挤出时间准备内容(此处感谢黄雁捷和张子龙两位给我的帮助,以及丫丫老师的无情督促),尤其是语言、情绪、体验这三个章节我此前几乎从未讲过,极其心虚。好在最后的效果还算令人满意。
嗯…说“还算令人满意”的确是保守了。我还记得11月23日回到家里,我忍不住对毫不知情的朋友说“我感到自己今天做出了很厉害的工作,这一刻的我值得任何夸奖”。
那是整个2024年我第一次、也是最快乐的一天。
后来有一次和沈老师一起在姜松老师家喝酒,她很自然地跟我聊起“音乐与物理”主题可能有的内容方向,我忍不住吐槽:今天是你生日诶,你这时候都不放过自己要聊工作吗?那一刻我感觉她有些茫然:这是工作吗?好像是的,可是我觉得聊这些很开心啊。
其实吧,我那个问题可能是最近几年心理学的训练让我本能地会关注生活是否失衡,但我当然也觉得聊这些很愉快。毕竟,如果不是早就发现人可以从每一份自己出色完成的工作里感受到灿烂星空,我当初大概也不会选择创业。
好的,那就等下一次天晴有星星的时候吧。相信那也会让我觉得“还好活到了这一天”。
( P12Naive理想国,P34国家大剧院,P56郑州大剧院,P789三场演出的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