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色...
- 糊糊馆长
- 2024-12-15 00:19:27
风,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色,虚无缥缈,但能感觉到,它存在。
风吹入画,让其可见,如何表现?西画的风,国画的风,两样。
这篇聊西风,下篇赏东风。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气象学》中提到,先贤通过空气中无形的力量神化为四个风神,探索风的呈现表达。
两百年后,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描述了风之塔造像,代表四面八方的风神,塔尖风标指示方向。
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在《绘画论》中列出头发、树枝、叶片、织物等,被风吹动时的不同形态。如松涛、麦浪、扬帆、长发飘荡、衣裙飞舞……
达芬奇也有关于空气、风暴、飞行的画稿笔记,(图1)“风本身不可见,我们看到的不是风的运动,而是被它带动的物体运动,而这些物体是可见的。”
到浪漫主义时期,风景画逐步发展,受到威廉·吉尔平(William Gilpin)和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关于“画意”与“崇高”美学的影响。狂风肆虐的壮丽景象,带来“令人愉悦的恐惧”。被风暴撼动的大自然成为灵魂映射。
前有浪漫主义的透纳,巴比松画派的柯罗,米勒,继而是印象派的莫奈,梵高。画中都有风动的描绘。
19世纪中叶,画家们走出画室,在户外创作。风不再只是增强戏剧性效果的视觉元素,还有身体的切实感知。
亲临现场,迎风作画,波浪般震颤的笔触,在风中摇曳,生动传神。
(图2)波提切利,1484-1485,《维纳斯的诞生》
(图3)韦尔内Claude-Joseph Vernet,《正午》1757,(图4)《一阵风》1767,
(图5)透纳,1842,« 暴风雪中的船»
(图6)雨果,1866,《被风吹倒的树》
(图7-8)柯罗,1860-1865,《一阵风》
(图9)米勒,1873,《一阵风》
(图10)莫奈,1881,《一阵风》, (图11)1891《风》
(图13)梵高,1887,《麦田上的云雀》 ,1888,《圣玛利的海》(图12)
(图14)Louis ANQUETIN,1889, 《桥上的狂风》
(图15)Jean Béraud, 1890,《协和广场上的风》
(图16)Denis ETCHEVERRY,1907,《特鲁维尔市的风》
(图17)Félix VALLOTTON,1910, 《风》
(图18) 苏丁 Chaim Soutine,1923,《刮倒的树》
风吹入画,让其可见,如何表现?西画的风,国画的风,两样。
这篇聊西风,下篇赏东风。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气象学》中提到,先贤通过空气中无形的力量神化为四个风神,探索风的呈现表达。
两百年后,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描述了风之塔造像,代表四面八方的风神,塔尖风标指示方向。
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在《绘画论》中列出头发、树枝、叶片、织物等,被风吹动时的不同形态。如松涛、麦浪、扬帆、长发飘荡、衣裙飞舞……
达芬奇也有关于空气、风暴、飞行的画稿笔记,(图1)“风本身不可见,我们看到的不是风的运动,而是被它带动的物体运动,而这些物体是可见的。”
到浪漫主义时期,风景画逐步发展,受到威廉·吉尔平(William Gilpin)和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关于“画意”与“崇高”美学的影响。狂风肆虐的壮丽景象,带来“令人愉悦的恐惧”。被风暴撼动的大自然成为灵魂映射。
前有浪漫主义的透纳,巴比松画派的柯罗,米勒,继而是印象派的莫奈,梵高。画中都有风动的描绘。
19世纪中叶,画家们走出画室,在户外创作。风不再只是增强戏剧性效果的视觉元素,还有身体的切实感知。
亲临现场,迎风作画,波浪般震颤的笔触,在风中摇曳,生动传神。
(图2)波提切利,1484-1485,《维纳斯的诞生》
(图3)韦尔内Claude-Joseph Vernet,《正午》1757,(图4)《一阵风》1767,
(图5)透纳,1842,« 暴风雪中的船»
(图6)雨果,1866,《被风吹倒的树》
(图7-8)柯罗,1860-1865,《一阵风》
(图9)米勒,1873,《一阵风》
(图10)莫奈,1881,《一阵风》, (图11)1891《风》
(图13)梵高,1887,《麦田上的云雀》 ,1888,《圣玛利的海》(图12)
(图14)Louis ANQUETIN,1889, 《桥上的狂风》
(图15)Jean Béraud, 1890,《协和广场上的风》
(图16)Denis ETCHEVERRY,1907,《特鲁维尔市的风》
(图17)Félix VALLOTTON,1910, 《风》
(图18) 苏丁 Chaim Soutine,1923,《刮倒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