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间非遗麒麟舞
- 河南校园菌
- 2024-11-26 00:28:21
河南民间非遗麒麟舞 麒麟舞是一种稀有的民间舞蹈,河南睢县的麒麟舞流传于蓼堤镇大刘寨村一带,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麒麟舞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舞蹈动作难度大、步伐跨越幅度高,且大多是武术动作,特别是蹿桌过桥、猫调尾、登山望月等高难度舞蹈技巧,没有扎实的武术功底难以做到,整个表演过程中多种乐器伴奏,是中华民族传统舞蹈的杰出代表。2011年5月,麒麟舞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大刘寨民间相传,麒麟舞原属明朝宫廷娱乐项目,明朝灭亡时,掌管宫廷文化娱乐的文林郎冯玮归隐故里,将一对麒麟皮(道具)带给睢县大刘寨的冯氏族众,并亲授演舞之术。从此,麒麟舞便在大刘寨扎下根。
睢县麒麟舞的师承关系较为特殊,世代传授均不举行拜师收徒仪式,而是以冯氏家传为主,兼收村里爱好麒麟舞的亲眷,组成表演团体,代代延续。因此,大刘寨村冯氏被称为“麒麟世家”。
至清末民初,随着睢县当地武术水平的提高,睢县麒麟舞十二世传人冯永汉、徐廷瑞、韩克顺等开始增设并逐步完善了桌上表演。
1928年,睢县麒麟舞十三世传人李文学、韩志一等简化了“盘门”表演,革除了舞“明棍”、放“盒炮”等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使睢县麒麟舞发展成为一种融艺术性、娱乐性、健身性为一体的民间舞蹈。@微博非遗 焕新非遗计划我的宝藏家乡
麒麟舞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舞蹈动作难度大、步伐跨越幅度高,且大多是武术动作,特别是蹿桌过桥、猫调尾、登山望月等高难度舞蹈技巧,没有扎实的武术功底难以做到,整个表演过程中多种乐器伴奏,是中华民族传统舞蹈的杰出代表。2011年5月,麒麟舞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大刘寨民间相传,麒麟舞原属明朝宫廷娱乐项目,明朝灭亡时,掌管宫廷文化娱乐的文林郎冯玮归隐故里,将一对麒麟皮(道具)带给睢县大刘寨的冯氏族众,并亲授演舞之术。从此,麒麟舞便在大刘寨扎下根。
睢县麒麟舞的师承关系较为特殊,世代传授均不举行拜师收徒仪式,而是以冯氏家传为主,兼收村里爱好麒麟舞的亲眷,组成表演团体,代代延续。因此,大刘寨村冯氏被称为“麒麟世家”。
至清末民初,随着睢县当地武术水平的提高,睢县麒麟舞十二世传人冯永汉、徐廷瑞、韩克顺等开始增设并逐步完善了桌上表演。
1928年,睢县麒麟舞十三世传人李文学、韩志一等简化了“盘门”表演,革除了舞“明棍”、放“盒炮”等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使睢县麒麟舞发展成为一种融艺术性、娱乐性、健身性为一体的民间舞蹈。@微博非遗 焕新非遗计划我的宝藏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