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

  • 糊糊馆长
  • 2024-11-24 19:54:15
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 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

文书帖卷

唐 摹本 王羲之 草书寒切帖卷 (图1)

此帖幅面不大,草书五行,共五十一字:“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劳久悬情。吾食甚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

帖后有董其昌、娄坚等跋记。

是王羲之写的回信。大意是告之近况:“收到您的两封书信,得知您对我的问候,甚感欣慰。现在天气严寒逼人,近来可好?您长期操心劳累,我一直挂念在心。我进食很少,身体衰弱。还要勉力作书给谢安司马,余不一一。羲之答书。”

大云寺舍利宝函(图3)

1964年发现于甘肃省泾川县城关镇水泉寺,大云寺塔基地宫,这套舍利容器,共5件,由石函、铜匣、银椁、金棺和玻璃舍利瓶组成,套置一体。

最外层为石函,由灰色大理石制成。方形覆斗顶,正中刻方格,“大周泾川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阴文隶书。外刻缠枝西番莲纹一周。

石函四壁阴刻《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言》,还有参与舍利发现和奉安仪式的职官、僧众提名,共千余字,纪年为“延载元年”(694年)。

最外层为石函,由质地坚硬的灰色大理石制成。方形覆斗顶,顶上正中刻方格,内刻“大周泾川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阴文隶书。外刻缠枝西番莲纹一周。石函四壁阴刻《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言》,并有参与舍利发现和奉安仪式的职官、僧众提名,共千余字,纪年为“延载元年”(694年)。

《纪念罗马(东)帝国景教在中国传播之碑》,俗称《西安景教碑》(图7)

碑文题记为建中二年(781年)此碑于1623年发现,碑文共1780字,序言追溯了景教及其教义在中国近150年的传播历程。根据碑文下方的叙利亚文铭文,此碑由长安的景教祭司委托,其子撰写碑文。这块碑原本竖立在长安的一座景教教堂内,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郑玄注释《论语》抄本(图9)

1967年发现,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363号墓 铭文记载为景龙四年(710年)

这是一份临摹自已丢失的《郑玄注论语》的抄本,由居住在新疆的一位12岁少年布天寿完成。这份文献极具价值,其中还包含了这位学生添加的两个俏皮的四行诗。意思是说“今天作业已完成,先生却嫌我太慢。明日正逢假期到,早些放学回家玩。”此手稿表明,在西北地区,教育与中原相似。

墓志铭(图11)
用171个字记录了日本外交使节景真成在中国的故事。据记载,他在唐朝宫廷学习治国之道,于公元734年去世,时年36岁。唐玄宗(712-756年在位)追授其高官谥号,并为其举行了官方葬礼。

康延元墓志(图12)
2005年发现,出土于吐鲁番交河故城西谷的粟特人墓地,铭文记载为龙朔二年(662年)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吉美博物馆特展 中国·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