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微博上看见一张伦勃朗的铜版画...

  • Lelac
  • 2024-10-09 18:16:41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见一张伦勃朗的铜版画,一个女人怀里抱着一两岁的挣扎哭闹的小孩,中文标题是《歇斯底里的小孩》。
就觉得中文标题不恰当。
“歇斯底里”肯定不是伦勃朗的原题。
首先,伦勃朗的画,基本上只有后世的通称,没有原题。
再者,歇斯底里这个来自欧洲的词,英语是hysteria,曾一直代称女性的精神不安定症状,是专用于女性的贬义概念,不用来形容孩子。
于是去找了一下这幅版画的英语叫法。
找到几个,比如:The Unruly Child, The Screaming Child, Child in A Tantrum 。
果然没有“歇斯底里”的叫法。

再说代称女性精神不安定症状的“歇斯底里”,网上能找到很多相关论述,在这里就不多提了。

看过英国电影《歇斯底里》没?讲女性电动按摩棒的发明的那个。很有爱的。侧面说明当时的所谓歇斯底里症,源于女性的性欲得不到满足。

又要扯回翻译小说上了。
今年上半年翻译谷崎润一郎的《痴人之爱》,里面讲到,女主角故意挑逗男主角,又不给个痛快的(当然这是男主角视角),男主角抓耳挠腮,百般煎熬,说自己“仿佛患了一种堪称男子‘歇斯底里’的病症。”
作者特地说:“堪称男子歇斯底里”。“歇斯底里”的用法就比较贴近 hysteria 的原意。
谷崎润一郎本人也是翻译家嘛,精通英语。
而且《痴人之爱》写于1920年代初,也正是各种西方概念大量涌入东亚的时代。小说里的“歇斯底里”的用法,就很符合当时的风潮,依旧是用来描写和贬低女性的词汇,在当时看是摩登的,现在看是落后的。

找到六种《痴人之爱》中文版关于这段的译法,四种如实译出了定语----“男人的”。两种云淡风轻地省略掉了。
省略了的译者,大概认为“男人的”这个定语很冗余吧。
一个暗藏在小说中的时代标志,就这样在翻译中被删除了。不应该的。这种地方是小说的颜色所在。看小说,不就是看无数碎色的累积吗。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见一张伦勃朗的铜版画...前几天在微博上看见一张伦勃朗的铜版画...前几天在微博上看见一张伦勃朗的铜版画...前几天在微博上看见一张伦勃朗的铜版画...前几天在微博上看见一张伦勃朗的铜版画...前几天在微博上看见一张伦勃朗的铜版画...前几天在微博上看见一张伦勃朗的铜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