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宝物,元朝伊尔汗完者都于1305...
- 谢田谢摘星
- 2024-08-26 11:29:51
绝世宝物,元朝伊尔汗完者都于1305年致法王腓力四世的国书。法国国家档案馆藏,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博物馆展出,展期到8月25日。
这封国书其实也可以说是元朝皇帝的诏书,因为上面钤着七个九叠篆的“真命皇帝天顺万夷之宝”(正面六个,反面一个),代表了大都城里元朝皇帝的外交授权。
很多人觉得蒙古的四大汗国和元朝不是一回事,这其实有过一段复杂的历史,不过到最后四大汗国还真的重新归属元朝了。蒙古帝国有过一段长达四十多年的诸汗内战,起因是蒙哥汗死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最后标榜蒙古草原传统的阿里不哥战败,倾向汉化王朝的忽必烈得胜,建立了元朝,是为元世祖。蒙古诸汗国中,以伊尔汗对元廷最是效忠,而金帐汗国和窝阔台汗国选择反抗元廷,于是就有了旷日持久的西北战争。
1301年,西北叛王集团的首领窝阔台汗海都去世,各汗国开始谋求结束与元廷之间近半个世纪的内战,并于大德七年(1303)达成和平协议,四大汗国共尊元帝为主。这封大德九年(1305)伊尔汗完者都向当时法国国王美男子腓力四世致的国书,目的是希望蒙古与十字军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埃及的马木鲁克王朝,也清晰地记录了蒙古帝国重新统一的事实。
原文这样写道:今铁穆耳大汗(元成宗)、脱脱、察八儿、都哇与吾等其他成吉思汗诸后裔,皆赖长生天气力与福荫,结束迄今已有四十年之久的争纷,复和好如初。由是,从日出之地南家思,直抵大海,已使驿路交会为一,我辈之国皆相为通。
图4是元成宗铁穆耳,图6是南家,也就是南宋故地的蒙古说法。岳飞后代岳铉在元朝是主修《大元大一统志》的重要官僚,当时还没有日不落帝国的概念,但是岳铉提出:“今国家疆宇,亘日出没。”意思是从日出到日落,都是我们的土地。这个国书在南宋故地上特别写为日出之地,和岳铉的表述是一致的。
元朝和四大汗国重归一统,最西方的伊儿汗国一直忠心耿耿,自然要好好奖励。根据现存文献来看,伊尔汗有过元朝发的三个印:辅国安民之宝、王府定国理民之宝、真命皇帝天顺万夷之宝。前两个是王府印,是当地治理权的授予。只有最后一个是皇帝印玺,从印文内容来看,应该是元成宗授予远在伊朗的伊尔汗最高外交权限,代表大都皇权理藩抚夷,代天巡狩,于是这个印就出现在了给法国国王的国书上,也是近代以前明确的皇帝诏书、乃至“皇帝”二字去到过的最远地方。
一个问题是,这封信是蒙古文的,法国人怎么能看懂呢?当时伊儿汗国有个热那亚商人,叫吉索尔菲的巴斯卡勒尔(Buscarello de Ghizolfi),他把信带到了法国,还在信背面写了翻译(图7是背面照片,正面能隐约看到)。这段法文翻译也被盖上了元成宗的印玺以承认其效力,这也是近代以前唯一一个盖着中国皇帝大印的法语文件。
这封国书是欧洲汉学家雷慕莎(Jean Pierre Abel Rémusat)在法国国家档案馆发现的,刊布于1824年。印文由于是宋代风格的九叠篆,辨识一直有争议,直到中国古语言学家照那斯图(1934-2010)结合20几方宋、金、西夏的九叠篆官印仔细辩认后,才最终确认无误。元朝皇帝也有如此浓重的华夷本位色彩,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
这封国书是用蒙古文在伊朗写成,盖上中国的皇帝大印,由意大利商人带去法国,堪称古代亚欧交流的代表性文物。蒙古新成立不久的成吉思汗博物馆从法国国家档案馆借展到这件宝物,非常重视,专门办了一个展览,还拉来一些欧洲的博物馆做蒙元文物的联展。但这一联展就坏了,因为来了一个名叫“THE COLLECTION OF SAM AND MYRNA MYERS”的西洋国宝帮,不知道是策展方水平太低还是给钱太多,总之掺了好多假货,以至于很多人对这个展览评价极低。但是对我来说这也无所谓,因为这个展就有这一件绝世宝物就够了。
宝物亲见,合影留念
谢田看宝
蒙古·成吉思汗广场
这封国书其实也可以说是元朝皇帝的诏书,因为上面钤着七个九叠篆的“真命皇帝天顺万夷之宝”(正面六个,反面一个),代表了大都城里元朝皇帝的外交授权。
很多人觉得蒙古的四大汗国和元朝不是一回事,这其实有过一段复杂的历史,不过到最后四大汗国还真的重新归属元朝了。蒙古帝国有过一段长达四十多年的诸汗内战,起因是蒙哥汗死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最后标榜蒙古草原传统的阿里不哥战败,倾向汉化王朝的忽必烈得胜,建立了元朝,是为元世祖。蒙古诸汗国中,以伊尔汗对元廷最是效忠,而金帐汗国和窝阔台汗国选择反抗元廷,于是就有了旷日持久的西北战争。
1301年,西北叛王集团的首领窝阔台汗海都去世,各汗国开始谋求结束与元廷之间近半个世纪的内战,并于大德七年(1303)达成和平协议,四大汗国共尊元帝为主。这封大德九年(1305)伊尔汗完者都向当时法国国王美男子腓力四世致的国书,目的是希望蒙古与十字军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埃及的马木鲁克王朝,也清晰地记录了蒙古帝国重新统一的事实。
原文这样写道:今铁穆耳大汗(元成宗)、脱脱、察八儿、都哇与吾等其他成吉思汗诸后裔,皆赖长生天气力与福荫,结束迄今已有四十年之久的争纷,复和好如初。由是,从日出之地南家思,直抵大海,已使驿路交会为一,我辈之国皆相为通。
图4是元成宗铁穆耳,图6是南家,也就是南宋故地的蒙古说法。岳飞后代岳铉在元朝是主修《大元大一统志》的重要官僚,当时还没有日不落帝国的概念,但是岳铉提出:“今国家疆宇,亘日出没。”意思是从日出到日落,都是我们的土地。这个国书在南宋故地上特别写为日出之地,和岳铉的表述是一致的。
元朝和四大汗国重归一统,最西方的伊儿汗国一直忠心耿耿,自然要好好奖励。根据现存文献来看,伊尔汗有过元朝发的三个印:辅国安民之宝、王府定国理民之宝、真命皇帝天顺万夷之宝。前两个是王府印,是当地治理权的授予。只有最后一个是皇帝印玺,从印文内容来看,应该是元成宗授予远在伊朗的伊尔汗最高外交权限,代表大都皇权理藩抚夷,代天巡狩,于是这个印就出现在了给法国国王的国书上,也是近代以前明确的皇帝诏书、乃至“皇帝”二字去到过的最远地方。
一个问题是,这封信是蒙古文的,法国人怎么能看懂呢?当时伊儿汗国有个热那亚商人,叫吉索尔菲的巴斯卡勒尔(Buscarello de Ghizolfi),他把信带到了法国,还在信背面写了翻译(图7是背面照片,正面能隐约看到)。这段法文翻译也被盖上了元成宗的印玺以承认其效力,这也是近代以前唯一一个盖着中国皇帝大印的法语文件。
这封国书是欧洲汉学家雷慕莎(Jean Pierre Abel Rémusat)在法国国家档案馆发现的,刊布于1824年。印文由于是宋代风格的九叠篆,辨识一直有争议,直到中国古语言学家照那斯图(1934-2010)结合20几方宋、金、西夏的九叠篆官印仔细辩认后,才最终确认无误。元朝皇帝也有如此浓重的华夷本位色彩,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
这封国书是用蒙古文在伊朗写成,盖上中国的皇帝大印,由意大利商人带去法国,堪称古代亚欧交流的代表性文物。蒙古新成立不久的成吉思汗博物馆从法国国家档案馆借展到这件宝物,非常重视,专门办了一个展览,还拉来一些欧洲的博物馆做蒙元文物的联展。但这一联展就坏了,因为来了一个名叫“THE COLLECTION OF SAM AND MYRNA MYERS”的西洋国宝帮,不知道是策展方水平太低还是给钱太多,总之掺了好多假货,以至于很多人对这个展览评价极低。但是对我来说这也无所谓,因为这个展就有这一件绝世宝物就够了。
宝物亲见,合影留念
谢田看宝
